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志锋 刘绍英 +3 位作者 王庆印 张华 陈学君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08-916,共9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Zn)∶n(Al)和不同焙烧温度的Zn/Al复合氧化物,通过XRD、TGDTA、CO2-TPD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碱性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酯化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n(Zn)∶n(Al)和不同焙烧温度的Zn/Al复合氧化物,通过XRD、TGDTA、CO2-TPD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碱性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酯化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缩聚阶段的催化剂。采用FTTR,1H NMR,13C NMR方法对PET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结构、碱度和碱量与催化活性的关系,同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合成PET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Zn)∶n(Al)=1、焙烧温度为500℃的ZnAlOX-500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在催化剂用量为0.25%(w)、缩聚第一阶段反应时间和温度为90 min和260℃、缩聚第二阶段反应时间和温度为90 min和280℃的工艺条件下,PET的特性黏数可达0.820 dL/g、端羧基值为44.19 mol/t、二甘醇含量为3.44%(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锌铝复合氧化物 对苯二甲酸 缩聚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铜纳米团簇的制备及银离子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志锋 陈思颖 +5 位作者 庞姝琳 宋爽 贾康 毛钰瑾 田芳 张彩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594,共8页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一锅法”合成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高稳定性、强荧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铜纳米团簇(Cu NCs),并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银离子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一锅法”合成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高稳定性、强荧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铜纳米团簇(Cu NCs),并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银离子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铜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和558 nm,在日光灯和紫外灯下分别为无色和橙色。Cu NCs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尺寸大小为2~3 nm。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铜纳米团簇可以选择性地被银离子猝灭,且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1~40μmol/L,检测限为0.5μmol/L。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际水样(自来水、湖水)中银离子的浓度,结果令人满意,表明在环境监测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2-巯基苯并咪唑 银离子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红外网络节点异常状态识别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洵 蔡志锋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为准确识别红外网络节点状态,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红外网络节点异常状态识别方法。利用红外网络节点采集模块采集节点状态数据,确定可视层与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利用贪婪算法训练过程重构训练样本,通过微调过程优化深度置信网络,完... 为准确识别红外网络节点状态,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红外网络节点异常状态识别方法。利用红外网络节点采集模块采集节点状态数据,确定可视层与隐含层神经元数量,利用贪婪算法训练过程重构训练样本,通过微调过程优化深度置信网络,完成深度置信网络训练,提取红外网络节点状态数据特征,将状态数据特征作为球心,计算识别红外网络节点状态数据同球心的半径,根据结果是否异常状态。仿真测试结果,本文方法可有效识别红外网络节点异常状态,红外网络节点异常状态识别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红外网络 节点异常 状态识别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保护的铜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在三硝基苯酚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蔡志锋 武亮亮 +3 位作者 戚凯飞 邓晨华 张申 张彩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以脯氨酸(Pro)为保护剂,盐酸羟胺为还原剂,通过一步化学还原法制备脯氨酸稳定的铜纳米团簇(Cu NCs)。采用分子荧光仪和紫外可见吸收仪对Cu NCs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波谱仪... 以脯氨酸(Pro)为保护剂,盐酸羟胺为还原剂,通过一步化学还原法制备脯氨酸稳定的铜纳米团簇(Cu NCs)。采用分子荧光仪和紫外可见吸收仪对Cu NCs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波谱仪(FTIR)对Cu NCs的结构进行表征。TEM图像显示Cu NCs的形貌为球状,平均直径为1.89 nm。Cu NCs溶液在紫外光下呈蓝色,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97和458 nm。Cu NCs的荧光可以选择性地被三硝基苯酚(PA)猝灭。该探针对PA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5~15μmol/L和20~70μmol/L,检测限为0.092μmol/L(S/N=3)。可能的检测机理是静态猝灭和内滤效应。此外,该荧光探针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品中P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脯氨酸 荧光猝灭 三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志锋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年第8期108-109,共2页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无论是在技术实现上还是在实现价值上都具有非常高的现实价值。基于此,首先对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意义、问题和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开发计算机网络...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目前高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校企合作开发无论是在技术实现上还是在实现价值上都具有非常高的现实价值。基于此,首先对校企合作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意义、问题和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开发计算机网络课程平台,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计算机网络课程 课程平台 设计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饪过程中火候的处理方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志锋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在烹饪过程中,菜的色香味和火候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火候的处理是烹饪的核心技术,也是制作美味菜肴的关键。为了提高菜肴的质量和口感,需要对烹饪过程中的火候进行适当的处理。本文将针对烹饪过程中火候的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分析,... 在烹饪过程中,菜的色香味和火候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火候的处理是烹饪的核心技术,也是制作美味菜肴的关键。为了提高菜肴的质量和口感,需要对烹饪过程中的火候进行适当的处理。本文将针对烹饪过程中火候的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分析,期望通过合理的处理火候提升烹饪效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过程 火候 处理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PAM/NVP)温敏性水凝胶的合成及药物缓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林 蔡志锋 李英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7-1065,共9页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与亚硫酸氢钠(SBS)为氧化还原引发系统,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P(NIPAM/NVP)... 以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与亚硫酸氢钠(SBS)为氧化还原引发系统,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P(NIPAM/NVP)水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征,并进行溶胀度、温敏性和脉冲响应性测试,结果显示P(NIPAM/NVP)具有良好的温敏特性。利用P(NIPAM/NVP)为载体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吸附,分别在模拟的肿瘤组织环境(pH 5.5)和正常组织环境(pH 7.4)中,25 ℃与39 ℃下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结果表明,P(NIPAM/NVP)具有较好的肿瘤环境响应释药性,证明P(NIPAM/NVP)在生物医学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水凝胶 肿瘤环境响应 阿霉素 载药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D-青霉胺稳定的铜纳米团簇用于ClO^-的检测
8
作者 蔡志锋 张彩凤 贾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78-1283,共6页
以D-青霉胺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化学还原一步法合成铜纳米团簇(Cu NCs)。采用TEM和XPS对铜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对铜纳米团簇的光学特性进行分析。该铜纳米团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探究该铜纳米团簇的应用方面,实验结... 以D-青霉胺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化学还原一步法合成铜纳米团簇(Cu NCs)。采用TEM和XPS对铜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对铜纳米团簇的光学特性进行分析。该铜纳米团簇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探究该铜纳米团簇的应用方面,实验结果表明:ClO-能够有效地猝灭铜纳米团簇的荧光。在ClO-浓度范围1-9 mM时,荧光强度(F0-F)/F0与ClO-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mM。因此,该铜纳米团簇可以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地识别并检测ClO-。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ClO-的检测,精密度、重现性和准确性均较好,可作为测定水中ClO-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探针 次氯酸根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