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纳米晶/PAMPSLi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梁津津 张诗童 蔡少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CNC/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复合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流变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水凝胶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为增强相,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CNC/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复合水凝胶。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流变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水凝胶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CNC在水凝胶基体中均匀分布;随着CNC含量的增加,复合水凝胶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但电导率有所降低。1‰BIS/5%CNC/PAMPSLi复合水凝胶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0.25MPa,断裂伸长率836%,电导率0.10S/m,在柔性传感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 导电水凝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甲基-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含磷聚碳酸酯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少君 王伟 +1 位作者 刘学清 刘继延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采用2-甲基-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OP)、乙二醇、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含磷聚碳酸酯(PC)。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合成... 采用2-甲基-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OP)、乙二醇、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合成含磷聚碳酸酯(PC)。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合成得到的含磷PC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子量测定及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含磷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不含磷PC稍高,且磷含量在0.72%时出现最大值(117.8℃);对于含磷PC(磷含量0.72%),其初始分解温度和700℃残炭率(分别为366.1℃和19.28%)均高于不含磷PC(分别为286.6℃和17.54%),具有更好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2 5-二氧-1 2-氧磷杂环戊烷 双酚A 碳酸二苯酯 熔融酯交换 含磷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沉淀、稻壳SiO_2/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比较
3
作者 刘学清 刘继延 +2 位作者 蔡少君 孙山 陈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1,134,共4页
比较了气相、沉淀和稻壳SiO2的物理性质,并利用上述3种SiO2与聚氨酯(PU)复合,考察了SiO2含量(1wt%,3wt%,5wt%)和种类对SiO2/PU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SiO2均能够提高SiO2/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复合材料的拉伸... 比较了气相、沉淀和稻壳SiO2的物理性质,并利用上述3种SiO2与聚氨酯(PU)复合,考察了SiO2含量(1wt%,3wt%,5wt%)和种类对SiO2/PU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SiO2均能够提高SiO2/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均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当SiO2含量相同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顺序为:气相SiO2/PU>沉淀SiO2/PU>稻壳SiO2/PU,拉伸模量的变化顺序为:气相SiO2/PU>稻壳SiO2/PU>沉淀SiO2/PU.对于同一种SiO2/PU复合材料,吸水性随SiO2含量和温度增加而增加,含量相同时,3种SiO2/PU复合材料的吸水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稻壳SiO2/PU<沉淀SiO2/PU<气相SiO2/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SIO2 气相SiO2 沉淀SiO2 聚氨酯 力学性能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聚酯的合成及热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李皓 朱仙红 +1 位作者 程振宁 蔡少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0-192,共3页
采用亚磷酸三苯酯和双酚A,分别以乙酸锂(LiAc)和氢氧化锂(LiOH)为催化剂,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含磷聚酯。分别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和微型量热仪对制得的样品进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反应3.5h,与LiAc作催化剂制得... 采用亚磷酸三苯酯和双酚A,分别以乙酸锂(LiAc)和氢氧化锂(LiOH)为催化剂,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含磷聚酯。分别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和微型量热仪对制得的样品进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反应3.5h,与LiAc作催化剂制得的含磷聚酯相比,LiOH作催化剂制得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玻璃化温度达57.34℃;更好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为263.1℃,700℃时失重率为26.52%;燃烧稳定性也更好,最大热释放速率为597.0W/g,对应温度为5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亚磷酸三苯酯 含磷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