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温度对浓香双曲工艺酒醅发酵的影响
1
作者 杜宣慧 雷蕾 +10 位作者 秦辉 蔡小波 杨峰 黄孟阳 张宿义 杨平 廖川 曾智娟 李河 徐琼 蒲升惠 《酿酒》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浓香双曲工艺为基础,在实验室控制发酵环境温度为10℃、20℃、30℃和40℃,对发酵后理化指标检测,发现在10℃和40℃时,淀粉消耗不完全。为进一步探究环境温度对浓香双曲工艺的影响,控制环境温度为24℃、28℃、32℃和36℃,对发酵过程中... 以浓香双曲工艺为基础,在实验室控制发酵环境温度为10℃、20℃、30℃和40℃,对发酵后理化指标检测,发现在10℃和40℃时,淀粉消耗不完全。为进一步探究环境温度对浓香双曲工艺的影响,控制环境温度为24℃、28℃、32℃和36℃,对发酵过程中糟醅理化指标、酵母菌和细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发现发酵过程中糟醅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具体地,不同发酵环境温度下,淀粉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均在第4天后,消耗速率降低。还原糖先上升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酸度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发酵中后期,随着发酵环境温度的升高,酸度增加明显。不同环境温度下,水分的增加速率不同,但最终水分增加量无明显差异,酒精度在28℃环境温度下最高,36℃环境温度下最低。酵母菌和细菌的数量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发酵环境温度的升高,酵母菌数量下降明显,但不同发酵环境温度下酵母菌数量随发酵期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细菌数量级在发酵过程中整体维持在10~4~10~5cfu/g。结合国评委尝评和气相色谱结果可知,环境温度24℃和28℃酒体口感更接近,优于32℃和36℃,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发酵,基酒的风味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异,说明环境温度对浓香双曲工艺产酒生香影响显著,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将浓香双曲工艺发酵环境温度控制在2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浓香双曲工艺 理化指标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四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2
作者 康承霞 秦辉 +7 位作者 蔡小波 张宿义 杨平 黄孟阳 廖川 刘怡 杨贵 张轩 《酿酒》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四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四季空气中夏季细菌丰富度最低,冬季真菌丰富度最低;物种数量细菌(9093种)显著高于真菌(5228种)。春季酿酒车间空气中的优势菌属... 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四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四季空气中夏季细菌丰富度最低,冬季真菌丰富度最低;物种数量细菌(9093种)显著高于真菌(5228种)。春季酿酒车间空气中的优势菌属为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克罗彭施泰特氏菌属(Kroppenstedtia)、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gillus)等;夏季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热真菌属、曲霉属等;秋季优势菌属为高温放线菌属、嗜热真菌属、曲霉属、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等;冬季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嗜热真菌属、嗜热子囊菌属、曲霉属等。各季节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由春季至冬季逐渐增大,冬季低温对空气中的真菌物种具有较强的选择作用。酿酒车间空气的特异性标志物种中,益于大曲和酿酒发酵的功能菌类主要分布于冬季和春季,且部分功能菌群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在四季中的演替规律,从空气微生物的角度为剖析季节对浓香型白酒产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浓香型白酒 酿酒车间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环境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3
作者 康承霞 秦辉 +7 位作者 廖宇翔 蔡小波 张宿义 杨平 熊燕飞 黄孟阳 杜宣慧 刘怡 《酿酒》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酿造车间环境微生物是浓香型白酒开放式生产过程中自然接种的菌种来源,对保障白酒酿造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在不同清洁方案下,空气、地面、器具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生产时间延续的变化... 酿造车间环境微生物是浓香型白酒开放式生产过程中自然接种的菌种来源,对保障白酒酿造产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老车间在不同清洁方案下,空气、地面、器具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生产时间延续的变化规律及差异。结果表明,白酒酿造车间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气候、生产活动影响较大,其中空气微生物变化规律最为明显;细菌与真菌优势菌属在酿造环境中趋于稳定的速度不同,且真菌快于细菌;试验车间清洁方案能明显提高地面真菌属的丰富度,但对于酿造环境中的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度影响较小;在ASV水平上,不同清洁条件的酿酒车间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明析了白酒酿造老车间环境微生物群落在生产周期中随气候环境变化的演替规律,为酿造车间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浓香型白酒 酿酒车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丢糟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庄在非 闫晓哲 +8 位作者 王旭 秦辉 蔡小波 孔翔 唐小丽 黄勇 张鲲 丁华森 袁佳 《酿酒》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白酒丢糟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固体副产物,丢糟中含有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酒丢糟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技术,包括制备生态修复材料、土壤改良剂、饲料和生物能源等,旨... 白酒丢糟是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固体副产物,丢糟中含有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白酒丢糟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技术,包括制备生态修复材料、土壤改良剂、饲料和生物能源等,旨在为白酒丢糟的综合性、多功能、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丢糟 白酒酿造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双曲酿造工艺与酒醅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小波 杜宣慧 +5 位作者 曾智娟 秦辉 杨峰 胡玉 黄孟阳 林杨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7-13,21,共8页
本研究按照浓香型白酒工艺特点,利用不锈钢发酵容器,以混合均匀后的浓香产酒大曲和浓香生香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粉碎高粱为原料,采用清蒸混入、续糟发酵的生产方式,形成浓香双曲酿造工艺。通过常规理化分析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 本研究按照浓香型白酒工艺特点,利用不锈钢发酵容器,以混合均匀后的浓香产酒大曲和浓香生香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粉碎高粱为原料,采用清蒸混入、续糟发酵的生产方式,形成浓香双曲酿造工艺。通过常规理化分析技术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双曲酿造工艺酒醅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进行测定和分析,以进一步探究其发酵机理。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具有较明显的规律性,酒精度前期迅速增加,后期趋于平缓,并在第9 d时达到最大值。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317个属,其中真菌225个、细菌92个,酒醅中主要优势真菌属有2种,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在发酵过程中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细菌属有3种,发酵前期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占绝对优势,发酵后期unclassified-Lactobacillales占绝对优势。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理化因子有显著关系,对真菌而言,还原糖含量与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嗜热子真菌属(Thermomyces)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细菌而言,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含量和酒精度与unclassified-Lactobacillales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酒醅发酵过程中温度、酒精度和酸度推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双曲酿造工艺 微生物群落 理化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_(2)气体含量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慧娟 金元浩 +6 位作者 李群庆 张宿义 林锋 秦辉 蔡小波 黄孟阳 刘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为了在线检测白酒固态发酵窖池内CO_(2)气体含量以及对泸州老窖黄舣生产中心固态发酵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和应用广泛性,该研究对比不同入窖糟条件下窖池内CO_(2)气体含量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50 d内,入窖... 为了在线检测白酒固态发酵窖池内CO_(2)气体含量以及对泸州老窖黄舣生产中心固态发酵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和应用广泛性,该研究对比不同入窖糟条件下窖池内CO_(2)气体含量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50 d内,入窖后窖池内的CO_(2)气体含量先经历急速上升阶段,达到约峰值的90%,而后进入持续近10 d的稳定期,最后窖池内CO_(2)气体含量呈现约每天1%下降速率,直至发酵结束。该参量能够反映固态发酵过程中糟醅的发酵状态是否正常,为固态发酵过程的监控提供了可靠的实时在线监测手段。这种监测方法克服了传统取样送检方法对于固态发酵环境造成破坏的缺点,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CO_(2)气体含量 发酵状态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粮和多粮酿造浓香型白酒对比研究
7
作者 罗杰 张宿义 +4 位作者 许德富 秦辉 蔡小波 杨艳 李德林 《酿酒》 CAS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研究分别采用单粮(高粱)和多粮(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和小麦)进行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对比研究单粮与多粮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及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粮产酒己酸乙酯含量高于多粮,乳酸乙酯含量低于多粮;单粮产酒窖香好;多粮... 研究分别采用单粮(高粱)和多粮(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和小麦)进行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对比研究单粮与多粮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及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粮产酒己酸乙酯含量高于多粮,乳酸乙酯含量低于多粮;单粮产酒窖香好;多粮产酒粮香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粮发酵 多粮发酵 浓香型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霉功能曲制曲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蒲升惠 秦辉 +8 位作者 徐琼 张宿义 杨艳 蔡小波 黄孟阳 雷雨 刘静 王品翔 付鑫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出的高产糖化酶根霉Rhizopus sp.菌株制备功能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小麦粉∶熟糠∶麸皮(36∶10∶5)、接种量2.36%、料水比1∶0.6(g∶mL)、培养温度29.42℃和培养时间54.6... 利用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出的高产糖化酶根霉Rhizopus sp.菌株制备功能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小麦粉∶熟糠∶麸皮(36∶10∶5)、接种量2.36%、料水比1∶0.6(g∶mL)、培养温度29.42℃和培养时间54.69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根霉功能曲糖化力为896 mg/g·h、液化力为1.5 g/g·h、试饭试验还原糖含量为37.5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霉 糖化酶 功能曲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生态特征对酿造微生态的支撑研究
9
作者 卢星霏 谢瑞临 +7 位作者 秦辉 周军 刘双平 蔡小波 代宇 赵小波 黄孟阳 张宿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160,共6页
利用遥感技术对比同位于北纬28°的三个地区(泸州市、南昌市、台州市)的生态地理条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车间内外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SourceTracker定量分析对入窖糟的微生物进行溯源。生态地理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 利用遥感技术对比同位于北纬28°的三个地区(泸州市、南昌市、台州市)的生态地理条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车间内外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SourceTracker定量分析对入窖糟的微生物进行溯源。生态地理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年平均湿度(82.76%)最高、年日照时长(1 166 h)最短、年平均风速(1.74 m/s)最小,土壤偏酸性且湿度大,水质优越,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说明浓香型白酒风味形成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酿造车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车间微生物群落优势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车间内外环境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具有差异,并且存在交互影响作用。微生物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大曲是入窖糟的主要微生物来源,对入窖糟中真菌贡献率为40.53%~73.28%,细菌贡献率为49.23%。同时入窖糟微生物还来源于设备及工具表面、空气和地面,说明浓香型白酒酿造产区微生物是糟醅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地理学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10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稻壳对酿酒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小波 林杨 +7 位作者 杨平 黄孟阳 宋攀 陈吉 赵鑫帅 周军 张庆良 秦辉 《酿酒科技》 2020年第11期75-80,97,共7页
稻壳作为发酵和蒸馏过程中的填充剂和疏松剂,是酿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辅料,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发酵环境,从而保证基酒产量和质量。本研究分别选择了4种稻壳作为辅料投入酿酒生产中,探究不同品种稻壳对基础酒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CLRH... 稻壳作为发酵和蒸馏过程中的填充剂和疏松剂,是酿酒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辅料,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发酵环境,从而保证基酒产量和质量。本研究分别选择了4种稻壳作为辅料投入酿酒生产中,探究不同品种稻壳对基础酒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CLRH和ZLRH出酒率高于SCHRH和HBNRH-1,且基酒质量较好,酒体醇甜感好、香气浓郁,带有粮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工艺优化 基酒 酿酒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小波 黄孟阳 +6 位作者 杨平 林杨 杨峰 汤涵岚 陈吉 熊君燕 秦辉 《酿酒》 CAS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白酒酿造行业是耗水大户,且废水排放量大,若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清洁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以及实现酿酒废水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酿酒生产过程水资... 白酒酿造行业是耗水大户,且废水排放量大,若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清洁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以及实现酿酒废水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酿酒生产过程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通过归纳总结酿酒生产废水的种类和特性,阐述不同种类酿造废水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出了综合利用思路,以期为绿色、可持续酿酒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废水 废水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香型调味酒的制作及其风味成分研究
13
作者 蔡小波 陈吉 +6 位作者 黄孟阳 宋攀 林杨 杨峰 汤涵岚 杨平 秦辉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2期65-70,85,共7页
利用不同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进行融合创新生产调味酒,能够丰富调味酒的种类,满足酒体设计研发创新需求。本研究以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为基础,融合其它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进行复合配料、功能曲发酵、多微共酵等工艺创新,采用续糟配料、混蒸... 利用不同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进行融合创新生产调味酒,能够丰富调味酒的种类,满足酒体设计研发创新需求。本研究以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为基础,融合其它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进行复合配料、功能曲发酵、多微共酵等工艺创新,采用续糟配料、混蒸混烧、高温堆积、高温流酒等工艺方法,生产复合香型调味酒。结合糟醅理化、发酵升温、基础酒色谱及感官品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方案三生产的基础酒口感最佳,具有醇甜细腻、焦香明显、回味悠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酒 生产工艺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高精度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设计
14
作者 蔡小波 李福乐 《电子产品世界》 2010年第9期25-27,31,共4页
本文给出了两版基于0.18mmCMOS工艺的12位100MS/s流水线ADC。测试、分析了两版芯片,经过改进版图得到满意结果。
关键词 流水线ADC 参考电路 寄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扬扬 张良 +7 位作者 霍丹群 杨平 秦辉 侯长军 敖宗华 胡晓燕 蔡小波 涂荣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比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面糟与中下层糟醅的理化指标(酸度、淀粉、还原糖、乙醇残留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及原酒总酸、总酯变化规律。发现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和理化指标... 通过对比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面糟与中下层糟醅的理化指标(酸度、淀粉、还原糖、乙醇残留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及原酒总酸、总酯变化规律。发现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一窖池中细菌、酵母、霉菌数量变化趋势不相同,两种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变化趋势相似。同一窖池内相同发酵时期不同层次糟醅之间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含量不同,同一发酵时期不同封窖方式糟醅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含量亦存在细微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封窖方式与传统封窖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降低乳己比,减少原酒中杂醇油含量,提高窖池出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指标 出酒率 杂醇油 乳己比 生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重力异常辅助导航定位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大欣 王勇 +2 位作者 王虎彪 戴全发 蔡小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海洋区域的重力异常变化非常复杂,在利用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水下载体的辅助导航的仿真中,有些航线我们可以得到较好的匹配结果,有些航线因为辅助区域的重力异常变化较小而不能提供较好辅助定位。利用区域内均匀分布的航线进行多航线的统... 海洋区域的重力异常变化非常复杂,在利用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水下载体的辅助导航的仿真中,有些航线我们可以得到较好的匹配结果,有些航线因为辅助区域的重力异常变化较小而不能提供较好辅助定位。利用区域内均匀分布的航线进行多航线的统计分析,可以给出比较客观的区域匹配结果。本文探讨了重力异常辅助惯性导航的相关技术,利用2'×2'的卫星测高重力异常数据,在纬度25°~30°,经度130°~135°的范围对SITAN算法的区域导航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多条航线的统计结果表明,利用SITAN算法进行的重力异常辅助导航可以满足重力辅助导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辅助导航 统计分析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_(2)浓度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白酒品质的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慧娟 金元浩 +5 位作者 李群庆 张宿义 林锋 秦辉 蔡小波 黄孟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197,共5页
该研究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分别考察不同熟粮与糠壳体积比(粮糠比)(1∶4、1∶1、4∶1)及水分含量(48%、55%、59%和63%)入罐糟发酵过程中CO_(2)含量与产酒情况,提出基于CO_(2)浓度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白酒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粮糠... 该研究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分别考察不同熟粮与糠壳体积比(粮糠比)(1∶4、1∶1、4∶1)及水分含量(48%、55%、59%和63%)入罐糟发酵过程中CO_(2)含量与产酒情况,提出基于CO_(2)浓度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白酒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粮糠比入罐糟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其CO_(2)浓度呈前期快速上升、中期保持稳定和后期缓慢下降的特点,粮糠比为1∶1的入罐糟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CO_(2)含量最高,酒精度及出酒率均最高,分别为65%vol、19.5%。不同水分含量的入罐糟在固态发酵过程中,CO_(2)含量在发酵前期呈快速上升趋势至发酵中器趋于稳定,在发酵中后期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水分含量为55%的入罐糟在发酵前期CO_(2)含量上升速度最快,此时,原酒酒精度及出酒率均最高,分别为61.6%vol、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型白酒 固态发酵 CO_(2)浓度 发酵状态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浓香型白酒货架期酯类物质稳定性判定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吕辉 杨平 +4 位作者 涂荣坤 敖宗华 秦辉 蔡小波 郑蕾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共5页
选取代表性38%vol高档、中档、低档的多种酒样进行色谱分析和感官评定,由国家级白酒评委对所分析酒样的酯类物质稳定性进行评分,最终得到不同酒样酯类物质稳定性的评分;对不同酒样中的17种香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前的3个主成分与... 选取代表性38%vol高档、中档、低档的多种酒样进行色谱分析和感官评定,由国家级白酒评委对所分析酒样的酯类物质稳定性进行评分,最终得到不同酒样酯类物质稳定性的评分;对不同酒样中的17种香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前的3个主成分与评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此生成的回归方程为38%vol白酒酯类物质稳定性的评价模型T=1.84f3-0.972f2-0.364f+0.8550,使用以往数据以及改变酒样中的香味物质对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率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不同类别基酒中杂醇油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罗杰 敖宗华 +3 位作者 王松涛 秦辉 蔡小波 孙旋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期43-44,47,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中不同类别的基础酒中主要杂醇油类物质进行了定量检测,运用SPSS软件对各杂醇油类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6类不同类别基酒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丁醇、3-甲基丁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正己...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中不同类别的基础酒中主要杂醇油类物质进行了定量检测,运用SPSS软件对各杂醇油类物质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6类不同类别基酒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丁醇、3-甲基丁醇、异丁醇、正丙醇、正丁醇、正己醇和正戊醇与杂醇油的相关性系数均在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浓香型白酒 杂醇油 相关性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黄水质量评价及检测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永胜 刘兴平 +4 位作者 敖宗华 钱志伟 蔡小波 杨平 涂荣坤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95,共4页
黄水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黄水的质量直接反映了窖池发酵是否正常。分别从感官、理化和微生物三方面对黄水的质量评价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白酒 发酵 微生物 黄水 质量评价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