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河地下水库储水地质条件初步分析
1
作者 蔡家宏 刘英 +2 位作者 蒋红 迟海燕 付晓丽 《山东水利》 2005年第1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地下水库 地质条件 王河 储水 区域地下水位 开采地下水 工农业生产 漏斗区 胶东半岛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堤基渗流变形特征分析及管涌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旭 范尧 +4 位作者 蔡家宏 刘猛 宋海波 王俊鹏 王其超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5-38,共4页
通过对双层堤基地下水渗流条件及变形特征的探讨分析,得出双层堤基地层岩性在下伏层细颗粒含量较多的时候,上覆粘性土层在一定条件下无法承受短时间内逐渐增大的地下水水压力时,粘性土层薄弱处将被高压水流顶穿发生管涌,下伏层中细颗粒... 通过对双层堤基地下水渗流条件及变形特征的探讨分析,得出双层堤基地层岩性在下伏层细颗粒含量较多的时候,上覆粘性土层在一定条件下无法承受短时间内逐渐增大的地下水水压力时,粘性土层薄弱处将被高压水流顶穿发生管涌,下伏层中细颗粒不断地被地下水流带出土体,致使粘性土层产生渗透变形破坏.在初步分析了双层堤基渗流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分析及探讨管涌险情的探别,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堤基 水文地质结构 渗流变形 管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土室内击实试验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钊元 王新荣 +2 位作者 张力涛 蔡家宏 刘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108-110,共3页
选取山东省境内相同成因的近600余组细粒土室内击实试验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细粒土中的黏粒含量是控制其最大干密度值的主要因素。随着黏粒含量的变化,细粒土的最大干密度也随之发生较有规律的正态分布变化。
关键词 细粒土 黏粒含量 最大干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黄土状土输水渠道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钊元 邓继昌 +2 位作者 蔡家宏 段志强 徐国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2-94,99,共4页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分布有黄土状土,主要分布在济平干渠输水渠道沿线(济南—引黄济青段也有分布)。济平干渠是山东省在黄土状土分布地区首次修建的大型长距离输水渠道,目前山东省内尚无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从黄土状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分布有黄土状土,主要分布在济平干渠输水渠道沿线(济南—引黄济青段也有分布)。济平干渠是山东省在黄土状土分布地区首次修建的大型长距离输水渠道,目前山东省内尚无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从黄土状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入手,经过与一般性黄土比较,寻找出山东境内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提出了黄土状土输水渠道一般存在渗漏、湿陷变形以及边坡稳定等问题,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成果分析研究,找出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和机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工程处理措施。通过对渠道渗漏进行的理论估算和现场渗漏试验成果对比,发现采用半理论半经验公式估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近,验证了山东境内渠道渗漏采用公式估算的可靠性。在山东省内首次对输水渠道渗漏定量地进行了等级划分。提出采用多次预浸水,或对浅部土层采用夯实处理消除湿陷的方法,以及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板防渗和多元功能的排水设施,防渗漏、防冻胀、防湿陷的方案,对今后山东境内同类输水渠道工程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 黄土状土 输水渠道 工程地质问题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娟 蔡家宏 常明浩 《中国水利》 2020年第13期49-51,共3页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构成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系,为实现山东省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及其他可利用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了工程保障,是北调江水合理高效利用的保证。自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构成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系,为实现山东省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及其他可利用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了工程保障,是北调江水合理高效利用的保证。自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以来,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山东省水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山东省 水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境内裂隙黏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钊元 王金建 +2 位作者 张玉群 蔡家宏 梁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5-91,共7页
首次对在南水北调山东境内黄泛冲积平原区分布的一类高液限黏土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定名其为"裂隙黏土",并给其一准确、科学的定义。着重从裂隙黏土沉积环境和微地貌、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工程地质特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渗... 首次对在南水北调山东境内黄泛冲积平原区分布的一类高液限黏土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定名其为"裂隙黏土",并给其一准确、科学的定义。着重从裂隙黏土沉积环境和微地貌、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工程地质特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渗透变形型式、勘察方法、工程处理措施、防渗技术等方面对裂隙黏土展开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其具有较低的干密度、高的压缩性、特殊的分散性、弱—中等潜势的膨胀性和中等的透水性、弱的抗渗稳定性、低的抗剪强度等工程地质特征,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文首次对裂隙粘土沉积环境分为4个区,纠正黄泛堆积层不过"串湖"的观点;提出其物源不仅为黄土,更来源于古土壤和三趾马红土;提出了裂隙黏土渗透变形型式是"冲蚀管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北调东线山东段 裂隙黏土 研究 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