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场强磁共振三维时飞法脑血流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附52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宗尧 钱群 +2 位作者 刘文 吕耀娟 李慧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作者收集了诊断明确的52例颅内病变的低场MRA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的21例经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52例均采用3DTOF法MRA扫描;本组52例中可100%的显示Willis血管环及其附近4公分以内的血管段,额极动脉以前... 作者收集了诊断明确的52例颅内病变的低场MRA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的21例经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52例均采用3DTOF法MRA扫描;本组52例中可100%的显示Willis血管环及其附近4公分以内的血管段,额极动脉以前及侧裂动脉主干可清晰显示者达69.2%(32/52);52例中31例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率为48.4%(15/31),X线脑血管造影的诊断率为76.2%(16/21);由于低场强3DTOF法脑血流成像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成像快捷等优点,所以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初查、筛选或作为不能接受DSA检查的患者的诊断手段;作者还指出了与高场强MRA相比低场强MRA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NMR 成像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中隔囊肿的CT与临床(附21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宗尧 吕耀娟 刘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3年第3期9-11,共3页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1例透明中隔囊肿。结合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初步提出了本症的CT诊断标准,①透明中隔腔呈长椭圆形膨胀;②两侧脑室前角外移;③两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④囊肿局限于透明中隔部位;⑤囊肿的CT值与侧脑室密度一致。此外,就...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1例透明中隔囊肿。结合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初步提出了本症的CT诊断标准,①透明中隔腔呈长椭圆形膨胀;②两侧脑室前角外移;③两侧脑室前角受压变窄;④囊肿局限于透明中隔部位;⑤囊肿的CT值与侧脑室密度一致。此外,就本病与头痛的关系本文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中隔囊肿 CT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出血的CT、MRI诊断与临床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哲星 刘文 +2 位作者 蔡宗尧 陈宁 许金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 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 ,其中 31例行CT扫描 ,2 1例行MRI扫描。结果 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 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 ,其中 31例行CT扫描 ,2 1例行MRI扫描。结果 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出特征性的信号改变。结论 CT能较早发现出血病灶 ,但有其局限性 ,MRI能很好地弥补它的缺陷。若使两者相辅相成 ,结合临床 ,可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文 蔡宗尧 +1 位作者 于新华 陈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诊断和主要鉴别诊断。方法 本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临床表现 :行走不稳 ,言语不清 ,共济失调 ,肌张力改变。结果 病变累及豆状核 (30 / 30 )、尾状核 (2 6 / 30 )、丘脑 (17/30 ) ,中脑 (2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诊断和主要鉴别诊断。方法 本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临床表现 :行走不稳 ,言语不清 ,共济失调 ,肌张力改变。结果 病变累及豆状核 (30 / 30 )、尾状核 (2 6 / 30 )、丘脑 (17/30 ) ,中脑 (2 1/ 30 )、桥脑 (17/ 30 )、丘脑外侧核 (7/ 30 )和脑白质 (4 / 30 ) ;脑萎缩以尾状核 (14/ 30 )和桥脑 (11/ 30 )为主。结论 基底节对称性异常信号伴有脑干病灶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表现 ,鉴别诊断包括中毒性脑病和缺氧性脑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婷 刘文 蔡宗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78-980,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白质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磁共振与扩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宁 刘文 +2 位作者 李慧国 罗欣 蔡宗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及DTI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患者的MRI及DT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PVS常规MRI均显示两侧半球多发缺血缺氧病灶及脑室扩大 ,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 1.2mm ,另见 5... 目的 探讨MRI及DTI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符合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患者的MRI及DTI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例PVS常规MRI均显示两侧半球多发缺血缺氧病灶及脑室扩大 ,第三脑室宽度均大于 1.2mm ,另见 5 8%脑干病灶 ,42 %丘脑病灶 ;DTI均可见放射冠胼胝体纤维束FA减低 ,11例可见一侧或双侧下纵束FA减低 ,形态消融。结论 常规MRI及DTI可为PVS的正确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肖朝勇 陈宁 +1 位作者 刘文 蔡宗尧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目的 :探讨MRI和MR血管成像 (MRA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病例行常规MRI和MRA( 3DTOF)、MRV( 2DTOF)检查 ,其中 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MR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 目的 :探讨MRI和MR血管成像 (MRA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病例行常规MRI和MRA( 3DTOF)、MRV( 2DTOF)检查 ,其中 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MR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 ,仅 1例T2 WI未见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 9例全部出现静脉异常强化。有 5例MRA除可见动脉正常显影外 ,还可见受累的静脉和静脉窦显影。MRV示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结论 :常规MRI结合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CVST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MRI诊断 增强扫描 脑实质 无创 异常信号 WI 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清玲 刘文 +2 位作者 蔡宗尧 张宗军 卢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脑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灶全部为单发。幕上15例,幕下2例。颞叶6例,额叶5例,顶叶2例,胼胝体压部、额颞叶、左侧小脑半球及延颈髓各1例。其... 目的:探讨脑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灶全部为单发。幕上15例,幕下2例。颞叶6例,额叶5例,顶叶2例,胼胝体压部、额颞叶、左侧小脑半球及延颈髓各1例。其中15例为原发性肿瘤,2例为复发。CT检查3例,2例呈低密度影,1例等密度影,瘤周轻度水肿。1例邻近骨吸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MRI检查16例,7例肿瘤脑回样分布,5例呈椭圆形或类圆形,余呈不规则生长。17例肿瘤中6例内有壁结节。肿瘤呈完全囊性、均匀实性,还可以囊性变。T1为均匀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水抑制像上肿瘤边缘和实性呈高信号,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升高。瘤周境界较清,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不强化、轻度强化,也有不规则强化。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较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文 蔡宗尧 +2 位作者 陈宁 袁哲星 肖朝勇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 :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影像学表现 ,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本组海洛因依赖者 39例中 ,无神经系统症状组 2 6例和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组 1 3例分别行MRI和 /或CT扫描。结果 :无神经系统症状组中MRI表现正常 ,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组则... 目的 :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影像学表现 ,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本组海洛因依赖者 39例中 ,无神经系统症状组 2 6例和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组 1 3例分别行MRI和 /或CT扫描。结果 :无神经系统症状组中MRI表现正常 ,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组则出现明显的特征性MRI和CT改变 ,即对称性大脑半球脑白质、内囊后支、小脑、胼胝体、脑干改变。结论 :当海洛因依赖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中毒性脑病 CT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表现为颅内占位的脑梗塞八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纶先 常义 +2 位作者 张贞浏 周柏建 蔡宗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3-193,共1页
CT表现为颅内占位的脑梗塞八例报告杨纶先常义张贞浏*周柏建蔡宗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CT室,南京210029)关键词脑梗塞;CT我院1988—1993年间收治CT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 CT表现为颅内占位的脑梗塞八例报告杨纶先常义张贞浏*周柏建蔡宗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CT室,南京210029)关键词脑梗塞;CT我院1988—1993年间收治CT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脑梗塞8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综合影像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哲星 刘文 +1 位作者 蔡宗尧 肖朝勇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线粒体脑肌病(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常规MRI扫描,3例行MRA扫描,4例行MRS扫描,1例行DSA检查,6例行CT平扫。结果:6例病变主要累及两侧大脑皮层和皮层下,1例主...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技术对线粒体脑肌病(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常规MRI扫描,3例行MRA扫描,4例行MRS扫描,1例行DSA检查,6例行CT平扫。结果:6例病变主要累及两侧大脑皮层和皮层下,1例主要表现为白质内改变,均表现为长T1、长T2改变;MRA示2例未见明显改变,1例示病变处血管分支明显增粗;4例MRS在病变处检出乳酸双峰,1例在脑脊液中检出乳酸双峰。1例行DSA检查示病灶内血管分支增粗,血运加快。6例行CT检查病灶均呈低密度改变。结论:影像检查尤其是MRI检查对ME的诊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当年青患者出现非典型性脑梗死表现,MRS检出乳酸双峰时要考虑到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线粒体脑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毒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 蔡宗尧 +1 位作者 于新华 陈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探讨吸食毒品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4例男性 ,年龄 2 8~ 40岁。均吸毒品海洛因。吸毒史 2~ 4年。结果 :(1)临床表现 :4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智力障碍。 (2 )MRI表现 :①脑白质受累型 :... 目的 :探讨吸食毒品引起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4例男性 ,年龄 2 8~ 40岁。均吸毒品海洛因。吸毒史 2~ 4年。结果 :(1)临床表现 :4例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和智力障碍。 (2 )MRI表现 :①脑白质受累型 :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和小脑齿状核周围白质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白质对称性长T1和长T2 改变 ,②神经核团受累型 :两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和两侧丘脑外侧核对称性长T1和长T2 改变。结论 :长期大量吸食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大脑、小脑半球白质和胼胝体、丘脑外侧核和小脑齿状核是主要的累及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性脑病 吸食毒品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叶出血的CT与临床(附13例分析)
13
作者 吕耀娟 蔡宗尧 刘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1期47-49,共3页
脑叶出血的CT与临床(附13例分析)吕耀娟,蔡宗尧,刘文1材料本组13例脑叶出血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在22~68岁,其中40岁以下8例。13例中10例作过脑血管造影,5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作2次或以上的CT... 脑叶出血的CT与临床(附13例分析)吕耀娟,蔡宗尧,刘文1材料本组13例脑叶出血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在22~68岁,其中40岁以下8例。13例中10例作过脑血管造影,5例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作2次或以上的CT扫描。2结果13例脑叶出血中,动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CT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脑立体定向手术后靶点的CT观察(附26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宗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8-270,共3页
报告26例精神病人脑立体定向术后靶点CT观察资料。对术后靶点毁损灶的位置、大小、形态、CT值、定位精度等进行了分析;对毁损灶呈低密度改变的病理机制作了初步探讨;对术后出现的双侧苍白球、丘脑的低密度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对... 报告26例精神病人脑立体定向术后靶点CT观察资料。对术后靶点毁损灶的位置、大小、形态、CT值、定位精度等进行了分析;对毁损灶呈低密度改变的病理机制作了初步探讨;对术后出现的双侧苍白球、丘脑的低密度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远离毁损灶的额叶皮层所呈现的低密度影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精神病 靶点 脑立体定向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