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蔡宏达 杨华凌 林财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或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Ⅱ组),每组15例。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Ⅰ...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或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Ⅱ组),每组15例。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Ⅰ组丙泊酚TCI维持麻醉,Ⅱ组异氟醚、氧化亚氮低流量吸入维持麻醉。麻醉中以听觉诱发电位(AE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麻醉深度指标,记录麻醉前(T1)、诱导插管后5min(T2)、切皮(T3)、探查(T4)、术毕拔管后5min(T5)时BP、HR、AEP、BIS、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值。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PRA、AngⅡ和BP均显著下降(P<0.01),T3、T4时Ⅰ组PRA显著下降,而Ⅱ组AngⅡ显著增高(P<0.01)。T3、T4时Ⅱ组PRA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T3、T4和T5时Ⅱ组AngⅡ显著高于Ⅰ组(P<0.05)。T4时Ⅱ组BP和HR显著高于T1时(P<0.05)。T5时Ⅰ组BIS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可抑制RAS,应激反应轻,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异氟醚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宏达 林财珠 林健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16-6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4 8只高龄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小剂量丙泊酚组 (B组 )和大剂量丙泊酚组 (C组 ) ,观察输注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 ,并于 30min时处死...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高龄高血压大鼠血液动力学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4 8只高龄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小剂量丙泊酚组 (B组 )和大剂量丙泊酚组 (C组 ) ,观察输注期间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 ,并于 30min时处死大鼠 ,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浆、心肌和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B、C组血压、心率随着丙泊酚输注进行性下降 ;B、C组肾素活性显著低于A组 ;B、C组血液、心肌及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A组。结论 丙泊酚麻醉对高龄高血压大鼠循环有与剂量及时间有关的抑制 ;丙泊酚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是其对血液动力学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高龄 高血压 大鼠 血液动力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不同抗高血压治疗后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宏达 林兰英 +1 位作者 曾凯 林财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不同抗高血压治疗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心肌及主动脉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影响。方法 32只SHR随机分为四个抗高血压治疗组:卡托普利组(A组)、普萘洛尔组(B组)、双氢克尿塞组(C组)和非洛地平组(D...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不同抗高血压治疗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心肌及主动脉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影响。方法 32只SHR随机分为四个抗高血压治疗组:卡托普利组(A组)、普萘洛尔组(B组)、双氢克尿塞组(C组)和非洛地平组(D组),每组8只。在抗高血压治疗12周后,大鼠以丙泊酚5mg/kg诱导,继之以丙泊酚60mg·kg-1.h-1持续输注30min,观察输注期间MAP和HR变化,并于结束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浆、心肌及主动脉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各组MAP、HR随着丙泊酚输注进行性下降和减慢,其中血流动力学抑制在A组最为明显,且A组各部位的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对不同抗高血压治疗后高血压大鼠血流动力学有抑制作用,卡托普利治疗后抑制最明显;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抑制与体内血管紧张素Ⅱ浓度降低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脱羧转化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宏达 刘梦然 +4 位作者 王崑仑 唐翠曼 王彬 高继往 赵修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3,335,共12页
为揭示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annabidiolic acid,CBDA)脱羧转化机理,本研究以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为原料,采用基团贡献法和Watson公式获得工业大麻中CBDA脱羧转化生成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过程中各组分基本热力学参数。... 为揭示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酸(cannabidiolic acid,CBDA)脱羧转化机理,本研究以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为原料,采用基团贡献法和Watson公式获得工业大麻中CBDA脱羧转化生成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过程中各组分基本热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热力学公式确定40~140℃温度范围内工业大麻中CBDA转化生成CBD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并得出反应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通过热脱羧转化实验,分析温度及工业大麻花叶含水量对CBDA脱羧转化的影响,结合CBD转化生成率最终确定大麻CBDA热脱羧转化机理函数模型及转化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在40~140℃温度范围内,CBDA热脱羧转化可自发进行,且随着温度升高自发进行趋势越大。在热脱羧转化过程中,CBD转化率增长与温度和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动力学函数模型拟合,工业大麻花叶中CBDA脱羧转化最概然模型符合F 1模型,转化活化能为83.77 kJ/mol。综上所述,在40~140℃温度范围内工业大麻中CBDA可自主脱羧转化生成CBD,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大麻产业化加工获得高含量CBD条件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大麻二酚酸 大麻二酚 热力学 动力学模型 转化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献忠 高友光 +4 位作者 林财珠 林群 林健清 曾凯 蔡宏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评价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气管插管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FOB组和直接喉镜(DLS)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FOB或DLS经鼻经口实施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成功和失败... 目的评价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气管插管用于颈椎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颈椎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FOB组和直接喉镜(DLS)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FOB或DLS经鼻经口实施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成功和失败例数、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时间等情况。结果与DLS组相比,FOB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P<0.05)。FOB组气管插管成功20例(100%),DLS组16例(80%)。结论与DLS经口气管插管比较,FOB经鼻气管插管不增加颈椎手术患者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程度,成功率高、损伤小,并便于术后保留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气管内插管 颈椎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健清 林财珠 蔡宏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保护机制。方法选用12~14周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只,以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60min制备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肾缺血-再...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保护机制。方法选用12~14周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只,以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60min制备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肾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丙泊酚处理组,C组为假手术组。各组设立五个时间观察点:缺血前10min(T0),缺血60min(T1),再灌注1h(T2)、3h(T3)、6h(T4),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C组:肾脏缺血60min,缺血前5min从股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继之经微量泵持续输入丙泊酚(0·5mg/ml)50mg·kg-1·h-1,持续60min;A、B组以等容生理盐水取代丙泊酚,但A组不夹闭双侧肾蒂,术中保持大鼠呼吸、循环稳定。各组大鼠存活至预定时间后再次麻醉取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IL-8,同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肾小管损伤情况。结果血浆MDA在C组T1~T4时无明显变化,同A组相似,较B组相应时点显著降低,而B组T1~T4时较T0时及A组各时点显著升高;SOD则呈相反变化;C组T1~T3时血清IL-8无明显变化,仅在T4时较T0时和A组有显著升高,而B组在T1~T4时分别增加1·73、2·50、2·76、2·89倍,同C组和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光镜下观察发现B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脱落,肾小管管腔变窄,肾间质水肿、充血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C组以肾小管肿涨为主,个别呈坏死样改变,肾间质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丙泊酚除了有抗氧作用外,还能有效地抑制血清IL-8合成和释放,这可能是丙泊酚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大鼠 肾缺血-再灌注期 血清白细胞介素-8 IL-8 肾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镇静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友光 林财珠 +4 位作者 林献忠 曾凯 林群 林健清 蔡宏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探讨带有T型接头的内镜面罩(专利号:201120467717.9)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AFOI)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5~60岁,随机... 目的探讨带有T型接头的内镜面罩(专利号:201120467717.9)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AFOI)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三组,R1组采用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镇静,R2组鼻导管吸氧复合瑞芬太尼镇静,F组鼻导管吸氧复合芬太尼镇静。记录三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期间呛咳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F组比较,R1和R2组在FOB操作时和气管插管时MAP降低、HR减慢,AFOI操作时间缩短,操作期间呛咳发生率减低,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自行设计的带有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可提供满意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且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 面罩通气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秋兰 林财珠 +1 位作者 蔡宏达 李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鞘内置管后无神经症状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AngⅡ0.065nmol组(A1组)、AngⅡ0.65nmol组(A2组)、AngⅡ6.5nmol组(A3组)、生理盐水组...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机械痛阈(MWT)和热痛阈(TWL)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鞘内置管后无神经症状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AngⅡ0.065nmol组(A1组)、AngⅡ0.65nmol组(A2组)、AngⅡ6.5nmol组(A3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鞘内置管成功后给予A1、A2和A3组大鼠相应剂量的AngⅡ(容量均为27μl),NS组给予相同容剂的生理盐水,C组不作任何处理,测量各组大鼠鞘内给药前120min(T0)、给药后15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120min(T5)的MWT和TWL。结果 T1~T4时A2、A3组MWT明显低于T0时和C组,T2、T3时A1组MWT明显低于T0时和C组(P<0.05或P<0.01)。T2时A1组,T1~T3时A2、A3组,T4时A3组TWL明显低于T0时和C组(P<0.05或P<0.01)。T1~T4时,MWT和TWL的组间变化趋势为A3<A2<A1,T5时各组大鼠MWT和TWL均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结论鞘内注射AngⅡ可使大鼠MWT和TWL降低,随着注射剂量增加,MWT和TWL下降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机械痛阈 热痛阈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名优品种小方柿及栽培技术
9
作者 胡国谦 郑萍 +2 位作者 黄裕新 顾杰 蔡宏达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小方柿具有植株矮小、适应性强、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是江苏南通地区名优品种.近年来已有10多个省、市引种试栽.就其植物学性状、栽培适应性、经济栽培效应以及栽培技术作了介绍.
关键词 柿树 品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位置NWP和非典型特征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家康 彭勇刚 +2 位作者 蔡宏达 夏杨红 王晓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4-3240,共7页
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是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主要输入。通常,传统模型只考虑NWP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强这5类典型特征,且多数在单位置NWP的基础上建立。因此,为充分利用NWP信息,研究了NWP非典... 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是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主要输入。通常,传统模型只考虑NWP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压强这5类典型特征,且多数在单位置NWP的基础上建立。因此,为充分利用NWP信息,研究了NWP非典型特征的可用性,并考虑了多个位置的NWP信息。在考虑多位置NWP及非典型特征时,提出了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原则提取输入变量的预测方法,并和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位置NWP和非典型特征均包含有效信息,有利于提高预测精度。而在考虑多位置NWP和非典型特征时,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原则建立的模型比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其均方根误差较只考虑单位置NWP和典型特征时降低了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非典型特征 多位置 特征选择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联配用电系统多模式减排调控策略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静 杨鹏程 +1 位作者 韦巍 蔡宏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2-60,共9页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是比较成熟且成本可控的减碳方案。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大量分布式电源(DG)的广泛接入给配电网调控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调控压力、优化DG出力以节能减排,将低压侧改为直流配电便于DG高效接入,并设计低压分散式-中...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是比较成熟且成本可控的减碳方案。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大量分布式电源(DG)的广泛接入给配电网调控带来巨大挑战。为了缓解调控压力、优化DG出力以节能减排,将低压侧改为直流配电便于DG高效接入,并设计低压分散式-中压集中式的分层调控与多模式减排控制框架:针对接入低压直流侧的DG,提出计及度电碳排放的分散式功率优化与减排控制,DG不需要通信便可优化其出力从而减小直流系统碳排放量;针对中低压间的交直流换流器,提出多模式控制,可使直流系统实现定功率上送、最优减排以及定额碳排放等功能,并实现无缝切换。综合调控系统仅需采集交直流换流器的信息便可获知所有DG碳排放以及出力等全局信息,便于系统级的统筹减排与优化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为大量DG接入下的高效减排调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配用电系统 自适应减排 分布式发电 碳中和 低压直流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推断和谱聚类的户变关系动态辨识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洪男 王禹 +2 位作者 李静 蔡宏达 韦巍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低压台区线路的日常维护以及改造升级会导致台区户变关系变动频繁。针对低压台区户变关系难以人工维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推断和谱聚类的户变关系动态辨识方法。首先运用高斯核函数和IIR滤波器方程计算节点间电压数据相似度,... 低压台区线路的日常维护以及改造升级会导致台区户变关系变动频繁。针对低压台区户变关系难以人工维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推断和谱聚类的户变关系动态辨识方法。首先运用高斯核函数和IIR滤波器方程计算节点间电压数据相似度,然后利用贝叶斯推断构建节点间相似度时序矩阵,最后对其进行谱聚类进而实现户变关系的动态辨识。该方法能够沿时序方向根据最新时刻的电压数据进行户变关系的动态辨识,不仅能够对用户更改台区的情况做出快速响应,还能有效提高数据缺失和节点投入或退出台区情况下辨识的鲁棒性。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台区为例进行的算例分析结果良好,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户变关系 贝叶斯推断 谱聚类 动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效隆在猕猴桃上的应用试验
13
作者 黄裕新 施胜彪 +5 位作者 刘丹 顾杰 江华 杨永康 王思健 蔡宏达 《江苏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52-54,共3页
将吡效隆施用于猕猴桃果实上,可使果实显著增产。文内具体探讨了在生产上应用的合适时期、浓度及有较好反应的果枝类型。
关键词 猕猴桃 吡效隆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电源分散式自适应主动频率支撑控制
14
作者 杨鹏程 冯启帆 +3 位作者 韦巍 蔡宏达 夏杨红 唐雅洁 《电网技术》 2025年第9期3566-3576,I0006,I0007,共13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渗透率的爆发式增长,传统以最大功率跟踪为主的被动接入方式日益威胁系统的频率安全与稳定,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主动支撑电网频率的需求愈发迫切。现有主动支撑策需要对其最大可用功率进行在线估计,算法复杂,难以适应...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渗透率的爆发式增长,传统以最大功率跟踪为主的被动接入方式日益威胁系统的频率安全与稳定,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主动支撑电网频率的需求愈发迫切。现有主动支撑策需要对其最大可用功率进行在线估计,算法复杂,难以适应环境条件快速变化的场景。鉴于此,首先提出了光伏实时出力占当前最大可用功率比例的量化表征参量,从而避免了对最大可用功率的在线估计。接着,基于此功率表征参量设计了分散式自适应主动频率支撑控制策略,使并联运行的分布式光伏电源可根据频率变化自适应调整其功率表征参量,进而等比例调控其储备功率以主动响应系统频率变化,抑制频率波动,同时尽可能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保证发电公平,减少光照资源的不合理弃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频率支撑 分散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