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与印度尼西亚竹业合作探讨
1
作者 蔡函江 丁兴萃 +2 位作者 陈章敏 沈凯 吴再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311-313,共3页
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竹种资源、栽培管理、加工利用与市场及科学研究等现状,并分析了浙江省竹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交换、竹材应用性研究、示范基地建立、人才... 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竹种资源、栽培管理、加工利用与市场及科学研究等现状,并分析了浙江省竹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交换、竹材应用性研究、示范基地建立、人才培养及联合项目等方面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业 印度尼西亚 浙江省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评定方法确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 被引量:31
2
作者 章志远 丁兴萃 +2 位作者 崔逢欣 白瑞华 蔡函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7-173,共7页
通过分析测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定方法确定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麻竹鲜笋在100℃纯净水中分别进行0、30、90、150 s和420 s 5个时间梯度水煮处理,并测定煮后笋汤、笋渣的可溶性单宁、草酸和游离苦味氨基酸(Phe... 通过分析测定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含量与感官评定方法确定竹笋苦涩味物质成分及与口感的关系。麻竹鲜笋在100℃纯净水中分别进行0、30、90、150 s和420 s 5个时间梯度水煮处理,并测定煮后笋汤、笋渣的可溶性单宁、草酸和游离苦味氨基酸(Phe、Val、Arg、Met和Leu)含量,感官评定小组对其涩味、苦味强度评定,并通过对食品级草酸、单宁标准样品配制的不同质量浓度溶液进行苦涩味感官评定,建立单宁、草酸、单宁和草酸混合液的质量浓度与滋味强度的特征曲线函数。结果表明,影响麻竹笋苦涩味的主要物质是可溶性单宁,竹笋苦味和涩味均与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0.896和0.867;竹笋涩味与草酸含量呈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448,而竹笋苦味与草酸含量无显著关系;竹笋苦涩味与游离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关系。利用单宁特征曲线函数对竹笋苦涩味偏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对9个笋渣、笋汤的分析结果表明,单宁特征曲线函数对竹笋涩味的解释程度达60.6%~136.4%,对竹笋苦味的解释程度达63.4%~132.0%,较高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是引起麻竹笋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笋 苦涩味 感官评定 单宁 游离苦味氨基酸 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集约栽培早竹衰老和矿质元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兴萃 蔡函江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通过调查未覆盖、2-3 a覆盖、4-5 a覆盖和6-7 a覆盖4类集约栽培早竹林的竹鞭和鞭芽生长状况并测定各处理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研究早竹林衰老和矿质元素关系,结果表明,从4-5 a覆盖到6-7 a覆盖为早竹林衰老明显加剧的转折点,竹鞭和鞭芽生... 通过调查未覆盖、2-3 a覆盖、4-5 a覆盖和6-7 a覆盖4类集约栽培早竹林的竹鞭和鞭芽生长状况并测定各处理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研究早竹林衰老和矿质元素关系,结果表明,从4-5 a覆盖到6-7 a覆盖为早竹林衰老明显加剧的转折点,竹鞭和鞭芽生长状况可作为竹子衰老的一个指标;矿质元素对竹子衰老的影响分为3类:①与早竹衰老关系不大:N、K;②高浓度时促进早竹衰老:P、Cu、Ca、Al、Se;③低浓度时促进竹子衰老:Ni、Mg、Mn、Co、Zn。保护地集约栽培早竹衰老可能与土壤中高含量的P、Cu有关,高含量的Zn不促进早竹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竹 衰老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在木基材料阻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再兴 陈玉和 +2 位作者 包永洁 邹怡佳 蔡函江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木基阻燃材料试样的制备方法,以及加速电压、放大倍数等观测条件和选择方法,从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微观测量三个方面总结了扫描电镜在木基材料阻燃效果和阻燃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不足,指出扫描电镜观测结果的量化... 文章简要介绍了木基阻燃材料试样的制备方法,以及加速电压、放大倍数等观测条件和选择方法,从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微观测量三个方面总结了扫描电镜在木基材料阻燃效果和阻燃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不足,指出扫描电镜观测结果的量化表征对于提高不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以及阐明阻燃机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貌 成分分析 微观测量 定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CCCSNs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
5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6 位作者 王玉魁 蔡函江 翟志忠 钟浩 杜旭华 丁兴萃 田新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4,共8页
【目的】通过对铜/碳-核/壳纳米颗粒(CCCSNs)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3种植物中积累分散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利用CCCSNs提高植物材料防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用0,0.1和0.5 g·L-1CCCSNs水培毛竹和富贵竹,以每盆0,0.1和0.5 g CCC... 【目的】通过对铜/碳-核/壳纳米颗粒(CCCSNs)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3种植物中积累分散效果的研究,以期为利用CCCSNs提高植物材料防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试验用0,0.1和0.5 g·L-1CCCSNs水培毛竹和富贵竹,以每盆0,0.1和0.5 g CCCSNs土培陆地棉。自来水浇灌、常规管理,50天后一次性破坏性取样,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段测量3种植株体内铜含量,并对根系细胞进行透射电镜和能谱扫描观测。【结果】CCCSNs可以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向地上部传输,但植物积累CCCSNs的量与物种有关。0.1和0.5 g·L-1处理的毛竹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13.19和11.79μg·g^(-1),比对照提高263%和225%;富贵竹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29.31和27.95μg·g^(-1),比对照提高104%和90%;陆地棉地上部铜含量分别为5.22和6.53μg·g^(-1),比对照提高了24%和52%。地上部最高铜含量毛竹为21.65μg·g^(-1),富贵竹为44.88μg·g^(-1),陆地棉为9.19μg·g^(-1)。3种植物中地上部平均绝对铜含量和最高铜含量均为富贵竹最高;但与对照相比提高的百分率以毛竹为最高。透射电镜和能谱扫描发现,经过CCCSNs处理的植株,CCCSNs可以积聚在其根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膜内侧、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3种植物之间根细胞积累CCCSNs的方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将CCCSNs施用毛竹、富贵竹和陆地棉根部时,CCCSNs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并向地上部(茎和叶)运输,运输能力与植物种类有关。植物积累CCCSNs的量在低浓度时与施用量正相关,高浓度时与施用量没有稳定的关系。此外,CCCSNs可以积聚在3种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膜内侧、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内。虽然该试验已经证明CCCSNs可以从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但是CCCSNs如何从细胞间隙进入细胞和以何种方式运送至地上部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CCCSNs 积累 分布 毛竹 富贵竹 陆地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芳香植物精油对竹林病原真菌的抗菌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安可 毕毓芳 +2 位作者 温星 王玉魁 蔡函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7,共9页
【目的】研究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芳香植物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的抗菌性能和4种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以期将芳香植物精油利用到竹林病害防治中,开发出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竹用生物农药。【方法】试验用3%聚乙烯醇乳化肉... 【目的】研究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芳香植物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的抗菌性能和4种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以期将芳香植物精油利用到竹林病害防治中,开发出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竹用生物农药。【方法】试验用3%聚乙烯醇乳化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植物精油,利用含不同体积分数(0.005%~2.0%)精油的PDA培养基测试4种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裂褶菌、暗色节菱孢、丝核菌、长蠕孢、尖孢镰刀菌、尖孢枝孢、腐皮镰刀菌、链格孢、出芽短梗霉、黑附球菌、竹针孢座囊菌和竹黄)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和MFC(最小杀真菌浓度)。根据MIC和MFC的结果,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精油:肉桂0.01%(黑附球菌与竹针孢座囊菌采用肉桂0.02%),大蒜0.05%,香茅0.1%(链格孢菌采用香茅0.03%),互叶白千层0.1%(包括尖孢枝孢、链格孢菌、出芽短梗霉、黑附球菌与竹针孢座囊菌)和0.5%(其余7种菌)及不同体积分数的化学成分(反式肉桂醛、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香茅醛、松油烯-4-醇体积分数与对应精油相同,香茅醇和香叶醇体积分数为香茅的25%);通过连续记录菌体的生长直径,评估各成分抗菌能力。【结果】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精油均对12种供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肉桂精油对12种真菌的MIC多为0.005%(2个菌为0.010%),MFC为0.01%~0.10%;大蒜精油的MIC为0.005%~0.01%(1个菌为0.200%),MFC为0.1%~1.5%(有2个菌超过供试体积分数2.0%);香茅精油的MIC为0.005%~0.03%,MFC为0.04%~0.50%;互叶白千层精油的MIC为0.03%~0.2%,MFC为0.2%~1.5%。经过耐药性分析(MFC/MIC比值),肉桂和互叶白千层精油耐药性较好,香茅精油次之,大蒜精油最差。此外经过验证,肉桂精油的抗菌有效成分是反式肉桂醛,香茅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是香茅醇和香叶醇,互叶白千层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是松油烯-4-醇,大蒜的抗菌成分为二烯丙基硫化物。【结论】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精油均可以抑制竹林病原真菌的生长。综合MIC、MFC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肉桂精油抗菌效果最佳;其次是香茅精油和互叶白千层精油,但互叶白千层精油价格昂贵,应用的经济价值较低;大蒜精油MFC过高且耐药性差,不适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竹林病原真菌 生物农药 有效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