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修复对重金属镍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蔡信德 仇荣亮 +2 位作者 陈桂珠 曾晓雯 方晓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925,共7页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用水稻土中添加NiSO4·6H2O(100~1600mgkg^-1)经过12周的驯化培养后,种植了2种超累积植物和1种耐性植物,经110d的试验后进行了植物修复后...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用水稻土中添加NiSO4·6H2O(100~1600mgkg^-1)经过12周的驯化培养后,种植了2种超累积植物和1种耐性植物,经110d的试验后进行了植物修复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根区土中添加镍的质量分数为100mgkg^-1时,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最大;当添加镍的质量分数大于100mgkg^-1时,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植物修复过程中,通过植物的减毒(吸收重金属)作用和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经过植物修复后,根区土壤微生物较非根区土壤的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总DNA序列多样性指数相应增加,但不同植物对根区土壤微生物的贡献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修复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信德 饶刚顺 +3 位作者 杜文婷 肖立中 杨子江 周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044-804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对8个不同水稻品种的耐性影响,为耐性水稻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DEP对8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种子出苗数和幼苗苗高、根长以及干重的影响。[结果]DE...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对8个不同水稻品种的耐性影响,为耐性水稻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DEP对8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种子出苗数和幼苗苗高、根长以及干重的影响。[结果]DEP对水稻种子出苗数的影响不明显。DEP对美香占的苗高、根长、茎叶干重和根系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对天优998和华粳籼74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DEP对玉香油占的茎叶干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香1号的苗高和根长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天优428的苗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饶平香的茎叶干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桂香占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DEP对水稻幼苗的影响从大到小为华粳籼74>天优998>天优428>饶平香>桂香占>玉香油占>中香1号>美香占。[结论]该研究可为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低度污染农田种植水稻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水稻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弃地多金属污染土壤组合淋洗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董汉英 仇荣亮 +4 位作者 赵芝灏 邹泽李 张涛 仇浩 蔡信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6-1133,共8页
采用批量淋洗实验方法,对比了采用人工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和天然有机酸草酸(oxalic acid,OX)对工业废弃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采用不同浓度草酸和EDTA组合的两步淋洗法研究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佳淋洗方式。结... 采用批量淋洗实验方法,对比了采用人工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和天然有机酸草酸(oxalic acid,OX)对工业废弃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采用不同浓度草酸和EDTA组合的两步淋洗法研究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佳淋洗方式。结果表明,EDTA淋洗剂对土壤中Zn、Pb、Cu、Ni去除效果较好,而对Cr去除效果较差,实验条件下,EDTA对金属的去除率并未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相反,草酸对Cr去除效果较好,且去除率随着淋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对Zn、Cu、Ni的去除效果随着淋洗剂浓度增加而降低,对Pb的去除率非常低;采用先以0.20 mol L-1草酸提取2 h,再以0.01 mol L-1EDTA提取2 h的两步淋洗法可以达到对多金属同时去除,且对Zn、Cu、Cr、Ni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用草酸和EDTA,总去除率分别为Zn 75.21%、Pb 21.30%、Cu 59.81%、Cr 60.72%和Ni 62.10%,更为有意义的是两步淋洗法对非残渣态金属去除效果分别高达Zn 91.93%、Pb 57.75%、Cu 75.33%、Cr 73.94%、Ni 77.99%。利用不同化学淋洗剂对金属去除能力的差异进行组合的多步淋洗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去除工业废弃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淋洗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 淋洗 EDTA-Na2 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及无机肥料修复重金属污染水稻土效果差异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文成 陈显斌 +3 位作者 刘晓文 宋清梅 李云标 蔡信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8-1935,共8页
钙镁磷肥、有机肥与硅肥是良好的土壤重金属固化剂,也是常见的有机或无机肥料,非常适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筛选出最佳的固化剂及其添加量,对受污染农田的大面积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引,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硅肥、钙镁磷肥和有机... 钙镁磷肥、有机肥与硅肥是良好的土壤重金属固化剂,也是常见的有机或无机肥料,非常适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为筛选出最佳的固化剂及其添加量,对受污染农田的大面积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引,通过室内实验,研究硅肥、钙镁磷肥和有机肥对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修复效果、修复后土壤p H值和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硅肥和钙镁磷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分别添加16 g·kg-1和8 g·kg-1使土壤p H值上升2.65和2.74个单位,添加有机肥p H值上升幅度较小,添加8 g·kg-1仅使p H值上升0.83个单位;三种固化剂对Cd、Cu、Pb和Zn赋存形态造成明显影响,其中添加8 g·kg-1钙镁磷肥将可交换态Cd、Cu、Pb和Zn比例分别减少62.5%、69.0%、69.6%和73.0%,并将其转化为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修复效果优于硅肥及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硅肥 有机肥 重金属修复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吸收、迁移和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庆祺 蔡信德 +4 位作者 王诗忠 杨秀虹 仇荣亮 黄雄飞 周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1-667,共7页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了植物吸收、迁移和代谢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机理,重点介绍了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对有机污染物吸收的过程及规律,指出利用脂质-水分配系数(Klip)代替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以及考虑植物...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了植物吸收、迁移和代谢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机理,重点介绍了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对有机污染物吸收的过程及规律,指出利用脂质-水分配系数(Klip)代替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以及考虑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探讨了利用蒸腾流浓度因子(Transpiration stream concentration factor,TSCF)指示有机污染物从根部往地上部迁移能力的可行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有机污染物在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及所涉及的酶系;进而从加强吸收机理研究、考虑有机污染物的代谢和毒性、完善预测模型构建等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有机污染物 吸收 迁移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酸酯污染胁迫对2个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子江 饶刚顺 +2 位作者 肖立中 李荣飞 蔡信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共4页
通过室内盆栽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天优428、天优998)对酞酸酯胁迫的响应,为酞酸酯污染农田的水稻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酞酸酯对两种水稻生长前期的株高有增效作用,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两个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略有不同,天... 通过室内盆栽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天优428、天优998)对酞酸酯胁迫的响应,为酞酸酯污染农田的水稻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酞酸酯对两种水稻生长前期的株高有增效作用,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两个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略有不同,天优998的株高随着PAEs浓度的增高有所增加;酞酸酯处理后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同时酞酸酯处理对水稻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所得结果,天优998较适于在酞酸酯污染农田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酸酯 水稻 胁迫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永强 肖立中 +2 位作者 李诗殷 郭杨 蔡信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653-12655,共3页
[目的]探讨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伤害及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铅镉低浓度胁迫能够促进水稻生长,高浓度抑制水稻的株高;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分蘖... [目的]探讨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伤害及机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的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铅镉低浓度胁迫能够促进水稻生长,高浓度抑制水稻的株高;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分蘖数,随着胁迫浓度增加,分蘖数下降幅度增大;铅镉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每盆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低浓度胁迫下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高浓度胁迫下每穗总粒数显著降低;铅镉低浓度胁迫下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增加,高浓度胁迫下糙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降低,整精米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水稻籽粒中铅镉含量与土壤中铅镉浓度成显著正相关,土壤铅镉含量达到中高浓度时,水稻籽粒铅镉含量严重超标,铅镉最高超标达333%和122%。[结论]该研究为污染地区水稻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镉复合污染 土壤 水稻(Oryza SATIVA L.)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氮肥厂场地土壤PAHs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慧 蔡信德 +2 位作者 罗琳 陈来国 郑政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2-706,共5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广州某氮肥厂原料车间和油库区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PAHs含量及其组成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分析样品中∑PAHs范围在10~7795μg...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广州某氮肥厂原料车间和油库区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PAHs含量及其组成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分析样品中∑PAHs范围在10~7795μg·kg-1,原料车间土壤中的∑PAHs小于油库区土壤中的,菲、芘、荧蒽、并(b)荧蒽、苯并(a)芘为主要污染物;油库土壤0~40cm的样品中16种PAHs均有检出,∑PAHs和单体分布基本一致;原料车间土壤∑PAHs和单体浓度随着地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对单组分比值(菲/蒽,荧蒽/芘)的分析可以看出油库区土壤中PAHs来源于石油和燃烧源,而原料车间污染源主要为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场地 土壤 多环芳烃(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复合污染重金属形态与再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强 肖立中 +2 位作者 李伯威 李诗殷 蔡信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7027-17029,1703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研究了3种改良剂(骨粉、沸石、骨粉+沸石)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形态及形态间再分配的影响。[结果]加入改良剂后明显提高了土壤pH值,土壤中重金属各...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研究了3种改良剂(骨粉、沸石、骨粉+沸石)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形态及形态间再分配的影响。[结果]加入改良剂后明显提高了土壤pH值,土壤中重金属各种存在形态的含量均有所变化,可交换态降低了37.5%~99.8%。土壤中Cu、Zn、Pb再分配系数接近于1.00,结合强度系数在0.80左右。Cd再分配系数从1.00~1.76,结合强度系数在0.25~0.44。[结论]沸石和骨粉是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的改良剂,两者配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复合污染 形态分析 再分配系数 结合强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尾海沉积物营养物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文成 任露陆 蔡信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弄清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如氮和磷)的迁移富集规律,对于海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疏浚沉积物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恢复都非常重要。2010年1月在茅尾海设置7个采样点,分层采集0~30 cm的沉积物样品,研究了茅尾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 弄清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如氮和磷)的迁移富集规律,对于海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疏浚沉积物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功能恢复都非常重要。2010年1月在茅尾海设置7个采样点,分层采集0~30 cm的沉积物样品,研究了茅尾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无机氮、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等营养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有机指数法对其营养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总氮与无机氮含量自茅尾海湾内至湾外呈显著下降的空间变化趋势,有机质在垂向分布上变化不明显,总氮与无机氮含量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不显著,3种营养物质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总磷与溶解性磷酸盐在水平与垂向分布上总体均呈现'低-高-低'波浪型的变化趋势,两项指标在湾内与湾外、各层次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两者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且相关系数高达0.96,表明有机质、总氮与无机氮,总磷与溶解性磷酸盐两组营养物质各有同源性。调查海域的有机指数平均值为0.06,属高营养,且位于湾内的3个站点均超过0.08,处于严重污染的高营养状态;C/N值表明,调查海域的营养物质除少量来源于藻类和浮游生物外,多数来源于周边的陆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沉积物 有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和壤土中不同因子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冰 李荣飞 +2 位作者 吴学森 李诗殷 蔡信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7-169,188,共4页
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氯乙烯在砂土和不同壤土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三氯乙烯初始浓度、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烯在壤土和砂土中的吸附等温线都呈非线性;当三氯乙烯的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土壤... 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氯乙烯在砂土和不同壤土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三氯乙烯初始浓度、有机质含量和温度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烯在壤土和砂土中的吸附等温线都呈非线性;当三氯乙烯的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时,土壤对三氯乙烯的吸附比较平缓;随着三氯乙烯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其吸附量也明显增加。同时,温度升高不利于TCE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吸附 壤土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增塑剂的生物毒性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芮洋 邹建运 +2 位作者 蔡信德 郭正元 罗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4期13349-13351,13354,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增塑剂的生物毒性。[方法]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通过测定微生物(Isaria sp.)的生物量、大豆种子发芽率、芽长和蚯蚓的存活率、体长,研究3种增塑剂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结果]3种增塑剂对I.sp.生长的毒性大小顺序为:ESO>A... [目的]比较3种增塑剂的生物毒性。[方法]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通过测定微生物(Isaria sp.)的生物量、大豆种子发芽率、芽长和蚯蚓的存活率、体长,研究3种增塑剂对生物体的毒性影响。[结果]3种增塑剂对I.sp.生长的毒性大小顺序为:ESO>ATBC>DOP;DOP对大豆发芽、蚯蚓存活表现出了明显的毒性,而ESO和ATBC对大豆发芽、蚯蚓存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性。[结论]3种增塑剂各浓度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情况与对芽长的影响情况相似,DOP表现出强毒性,ESO、ATBC的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环氧大豆油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在壤土和砂土中迁移规律的模拟研究
13
作者 李荣飞 蔡信德 +4 位作者 靖元孝 杨子江 李诗殷 李霞 罗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71,共4页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三氯乙烯(TCE)在壤土和砂土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TCE初始含量为500 mg/L时,TCE在两种土柱中挥发达到气相平衡的时间均为96 h,在壤土和砂土中达到气相平衡的浓度分别为3.2、3.6 mg/L。砂土柱10 cm处在第7 ...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三氯乙烯(TCE)在壤土和砂土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TCE初始含量为500 mg/L时,TCE在两种土柱中挥发达到气相平衡的时间均为96 h,在壤土和砂土中达到气相平衡的浓度分别为3.2、3.6 mg/L。砂土柱10 cm处在第7 d时达到浓度峰值,最高浓度为139.5 mg/kg,20、30 cm处均在第17 d时达到浓度峰值;壤土柱10 cm处在第17 d时达到浓度峰值,最高浓度为105.9 mg/kg,其余各点的峰值均高于10 cm处。与壤土相比,砂土中的TCE较易挥发、且往下迁移的速度较快。TCE初始含量为125 mg/L时,砂土柱中TCE挥发达到平衡的时间和浓度为120 h和1.3 mg/L,土柱中各取样点浓度变化规律相似,10 cm处在第7 d时达到浓度峰值,最高浓度为72.91 mg/kg。可见,砂土柱中TCE的加入量越大,挥发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浓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土柱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根草对污染土壤水溶态重金属组分胁迫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宋清梅 蔡信德 +3 位作者 吴颖欣 吴嘉慧 陈显斌 吴文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15-2722,共8页
为探讨香根草对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重金属组分在时间尺度上的胁迫响应,以Pb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模拟重金属水溶态组分对香根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及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u水溶态... 为探讨香根草对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重金属组分在时间尺度上的胁迫响应,以Pb和Cu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模拟重金属水溶态组分对香根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及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Cu水溶态组分显著降低香根草幼苗的根长、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根长受抑制作用最显著,在第60 d,处理组根长比对照组低43.6%;香根草幼苗的重金属耐性指数(MTI)总体上随生长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第60 d的MTI为70.2%;香根草幼苗可显著富集Pb和Cu,且主要累积在根部,其转运系数(TF)低至0.02和0.10,根部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763 mg·kg^-1和235 mg·kg^-1,表明香根草属于根部积累性植物。由此可见,香根草幼苗对水溶态重金属组分的耐受能力随其生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利用香根草进行重金属的植物固定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 香根草 转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