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对水性木器涂料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闫小星 蔡云婷 +4 位作者 郭伟娟 杨如娥 钱星雨 潘萍 徐伟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囊芯用环氧树脂制备,将其添加进木器水性涂料中形成木器涂膜,探究微胶囊对水性涂膜的性能影响及其自修复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制备的不...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环氧树脂微胶囊,囊壁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囊芯用环氧树脂制备,将其添加进木器水性涂料中形成木器涂膜,探究微胶囊对水性涂膜的性能影响及其自修复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仪对制备的不同芯壁比的微胶囊形貌特征和组成成分进行了观测,并将微胶囊分别以不同浓度添加量加入水性涂层,对涂层的光泽度、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性涂层中,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芯壁材质量比为0.83∶1时,水性涂层综合性能较好,对涂层各性能的负面影响较少。划痕实验表明,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通过水性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探讨了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应用于水性涂料的可能性,为后续涂料的工程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水性涂料 涂膜性能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改性对水性UV涂料漆膜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蔡云婷 闫小星 《科学技术创新》 2018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本文通过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改性水性涂料制备出自修复木质涂料,对微胶囊的添加量进行探讨,即进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力图改善水性木器涂层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对木质材料/水性UV涂层界面的影响:微胶囊含量在10%时,木质材... 本文通过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改性水性涂料制备出自修复木质涂料,对微胶囊的添加量进行探讨,即进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力图改善水性木器涂层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对木质材料/水性UV涂层界面的影响:微胶囊含量在10%时,木质材料/水性UV涂层光泽度较高,明度较低,木质材料/水性UV涂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UV涂料 微胶囊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的优化制备及显著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闫小星 蔡云婷 钱星雨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6,共6页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讨W_芯∶W_壁、乳化剂浓度、搅拌速率、陈放时间和W_(乳化剂溶液)∶W_芯对制备微胶囊的产量、包覆率、修复率和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确定微胶囊合成的理... 通过原位聚合法的二步法制备脲醛包覆环氧树脂微胶囊,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探讨W_芯∶W_壁、乳化剂浓度、搅拌速率、陈放时间和W_(乳化剂溶液)∶W_芯对制备微胶囊的产量、包覆率、修复率和形貌特征的影响规律,确定微胶囊合成的理想工艺水平。根据产量、包覆率和修复率的极差和方差结果,得出当W_芯∶W_壁为0.8∶1、乳化剂浓度为1%、搅拌速率为400 r/min、陈放时间32 h、W_(乳化剂溶液)∶W_芯为8∶1时,微胶囊的综合性能达到理想。此研究以期能够为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价值,为后续研制自愈合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自修复 漆膜质量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法初探
4
作者 蔡云婷 《教师》 2019年第2期33-34,共2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在不同的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在教学要求上也存在深浅之别。对此,教师应立足整体,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文学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在不同的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在教学要求上也存在深浅之别。对此,教师应立足整体,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文章将立足于文学欣赏教学现状,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学欣赏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5
作者 蔡云婷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9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得到了信息化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分析了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意义,然后从平台设计、教学任务设计和教学内容整合等角度对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最后从课前任务分配...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得到了信息化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分析了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意义,然后从平台设计、教学任务设计和教学内容整合等角度对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最后从课前任务分配、课堂活动组织和课后作业布置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演讲与口才”课程 信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