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井下放射性活度水平及氡析出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建平 蔡东林 +2 位作者 姚邦华 王晓川 王登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为研究煤矿井下放射性活度水平及氡析出规律,应用煤岩放射性活度测量系统对典型矿区煤层放射性活度水平进行测试,分析煤层放射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应用自主设计的氡测试系统,对炮采巷道掘进过程中不同工序的氡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巷道掘进... 为研究煤矿井下放射性活度水平及氡析出规律,应用煤岩放射性活度测量系统对典型矿区煤层放射性活度水平进行测试,分析煤层放射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应用自主设计的氡测试系统,对炮采巷道掘进过程中不同工序的氡浓度进行测定,分析巷道掘进过程中氡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加深,其放射性核素质量分数的减少,对于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煤中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煤质灰分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较好;所测掘进工作面氡浓度为30~70 Bq/m^3,整体属于较低水平;巷道掘进过程中打孔、放炮等工序引起煤岩层孔隙及裂隙增大并逐步相连成贯通的通道,促使氡及瓦斯沿通道向外大量释放,造成了工作面氡浓度及瓦斯体积分数异常。煤岩破裂与氡浓度异常相关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可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检测 放射性活度 动力灾害 煤矿采掘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化模式”乡镇供电体系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善渊 蔡宜航 +1 位作者 欧阳鸿裕 蔡东林 《农电管理》 2024年第11期39-40,共2页
近年来,政府、客户对供电服务水平要求日益提升,传统营配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供电服务需求,供电所员工老龄化、结构性缺员等问题日渐凸显。金井镇供电所外勤班现有供服员工16人,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上占50%,初始学历为中专及以下占69%,近... 近年来,政府、客户对供电服务水平要求日益提升,传统营配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代供电服务需求,供电所员工老龄化、结构性缺员等问题日渐凸显。金井镇供电所外勤班现有供服员工16人,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上占50%,初始学历为中专及以下占69%,近3年净减员7人,预计未来2年还将陆续退休3人。当前在用信息系统43个,各专业系统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因系统间信息不交互等问题,给基层带来多套系统重复录入、营配作业与系统无法同步等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缺员 供电服务 数字化转型 信息系统 供电所 管理模式 老龄化 营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对喷雾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立伟 丁国荣 +3 位作者 蔡东林 吴建浩 朱正阳 邱白晶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0-172,176,共4页
为了探究小型无人直升机喷雾系统的雾滴沉积效果与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喷雾试验。用示踪剂含量为60%的胭脂红与水混合成5g/L浓度的溶液代替农药,保持相对飞行高度为1m不变,改变飞机的飞行速度进行喷雾试验;采样点设置... 为了探究小型无人直升机喷雾系统的雾滴沉积效果与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喷雾试验。用示踪剂含量为60%的胭脂红与水混合成5g/L浓度的溶液代替农药,保持相对飞行高度为1m不变,改变飞机的飞行速度进行喷雾试验;采样点设置在离地面(0.8±0.01)m高度处,通过76mm×33mm(长×宽)采样纸卡进行采样,各采样纸卡之间间距为5m,采用显微拍摄系统进行图片采集,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保持相对飞行高度为1m时,综合考虑雾滴沉积特性和喷洒效率情况下,应该选择3m/s作为喷洒农药的参考飞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沉积 无人直升机 飞行速度 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直升机喷雾沉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立伟 蔡东林 +3 位作者 吴建浩 丁国荣 朱正阳 邱白晶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3-185,共3页
为了探究小型无人直升机喷雾系统的雾滴沉积效果与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喷雾试验。用示踪剂含量为60%的胭脂红与水混合成浓度5g/L的溶液代替农药,改变飞机的飞行高度进行喷雾试验。采样点设置在离地面(0.8±0.01)m高... 为了探究小型无人直升机喷雾系统的雾滴沉积效果与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喷雾试验。用示踪剂含量为60%的胭脂红与水混合成浓度5g/L的溶液代替农药,改变飞机的飞行高度进行喷雾试验。采样点设置在离地面(0.8±0.01)m高度,通过在直径为9mm的采样皿中预先放置10mL蒸馏水进行采样,各采样皿之间间距为5m。采用UNICO-UV210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各采样皿中沉积雾滴的浓度。结果表明,当飞行相对高度为1m时的喷洒质量较高度为2,3m时的均匀性好,此时雾滴的漂移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喷雾 紫外分光光度计 采样皿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大投入 规范发展全力推进镇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东林 《农业装备技术》 2017年第4期45-46,共2页
张家港市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区域面积999km2,常住人口125万,户籍人口91.5万,农业从业人口3.14万人,种植水稻1.634万hm2、
关键词 维修中心 农机 港口城市 张家港市 区域面积 人口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医院社会化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运营状况的影响
6
作者 蔡东林 朱晓静 许彩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4期134-135,共2页
目的:通过企业医院属地化管理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利弊影响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方法:利用质量控制图、图例分析法,对医院运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属地化管理及医疗制度改革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医院提出... 目的:通过企业医院属地化管理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利弊影响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方法:利用质量控制图、图例分析法,对医院运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属地化管理及医疗制度改革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和生存、发展的压力,迫使医院顺应改革潮流,重整旗鼓,改进医院工作流程、服务质量,求得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医院社会化 医疗体制改革 病床工作效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推广初报
7
作者 蔡东林 《农业装备技术》 2003年第2期39-39,共1页
张家港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由市科技局下达的“植物声频控制技术的推广试验”科技项目,并经市政府列为“2002年度市农业重点项目”之一。于2002年11月着手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 生理系统波频 营养元素 生长发育 技术指标 生态农业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期间高浓度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晓文 黄奕荣 蔡东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211-213,217,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期间高浓度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及无创通气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期间高浓度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及无创通气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高浓度吸氧,对照组给予常规氧浓度。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记录对比,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无创通气吸氧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血氧p 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 O_2)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插管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创通气期间给予COPD患者高浓度吸氧可改善其血气指标,迅速改善其氧合状况,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高浓度吸氧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晓文 黄银梅 蔡东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顺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分析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顺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7例,病情稳定(SD) 2例,病情进展(PD) 1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CR 3例, PR 3例, SD 4例, PD 5例,总有效率为4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内注射 恶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朋朋 蔡东林 +1 位作者 朱正阳 卢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64-265,267,共3页
通过对张家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以及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艺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 通过对张家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以及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艺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机械化还田生产工艺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以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还田 稻麦秸秆 还田技术工艺 江苏张家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