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缘近2000年湖泊气候记录及全球联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海 盛恩国 +2 位作者 蓝江湖 刘斌 郁科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掌握青藏高原东缘气候变化历史对认识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动力成因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们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缘获取的湖泊记录,并汇总他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高原东缘近2000年气候变化历史。我们的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北部(N-ETP)和... 掌握青藏高原东缘气候变化历史对认识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动力成因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们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缘获取的湖泊记录,并汇总他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高原东缘近2000年气候变化历史。我们的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北部(N-ETP)和南部(S-ETP)近2000年水文气候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N-ETP 地区中世纪总体温暖湿润,小冰期寒冷干燥,近100-200年温暖湿润,表现为“暖湿-冷干”气候模式;而S-ETP地区中世纪温暖干旱,小冰期寒冷湿润,近100-200年温暖干旱,表现为“冷湿-暖干”气候模式。对比分析表明,N-ETP地区气候模式与东亚夏季风广泛区域气候模式相似;而S-ETP地区气候模式与多数印度夏季风地区气候模式相似。我们怀疑这样大尺度的水文气候差异可能与不同区域大气环流差异以及赤道太平洋-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变化及其引起的大气环流的强度及位置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海湖 洱海 程海 泸沽湖 印度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2
作者 车乒 蓝江湖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6-337,共2页
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的中国茶将茶文化带到欧洲各国,并与当地的传统风俗和饮食习惯相融合,形成了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的发展对欧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茶文化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供水水库营养演化历史重建 被引量:3
3
作者 盛恩国 刘斌 +3 位作者 张忠义 彭海军 赵晶晶 蓝江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03-5412,共10页
利用210Pb-137Cs年代学方法,结合洪水事件沉积层,综合建立了红枫湖沉积岩芯准确的年代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沉积物多种地球化学指标(LOI、TOC、TN、C/N比、δ13Corg、BSi),结合历史文献记录和已有的水质监测数据,重建了1960~2016... 利用210Pb-137Cs年代学方法,结合洪水事件沉积层,综合建立了红枫湖沉积岩芯准确的年代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沉积物多种地球化学指标(LOI、TOC、TN、C/N比、δ13Corg、BSi),结合历史文献记录和已有的水质监测数据,重建了1960~2016年红枫湖营养状态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建库以来红枫湖水体经历了多次营养状态的显著转换.其中,1991年开始水体逐渐从中营养转向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内、外源营养物质输入显著增加所致,特别是网箱养鱼活动可能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开始,水体逐渐转向中营养化,主要是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实施;2004年开始,水体再次逐渐恶化,转向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外源污染物输入增加,加上内源底泥营养物质的重新释放;2009年以来,水质逐渐改善,处于中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表层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现阶段在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底泥污染物的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库沉积物 古湖泊学 人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降水δ^(18)O年际变化响应ENSO机理的再分析
4
作者 王权 袁莎悦 +3 位作者 翟秀敏 夏程尉 李毅 蓝江湖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4-919,共6页
中国南方石笋δ^(18)O记录已成为重建过去季风变化历史的重要载体,然而对石笋δ^(18)O记录的气候解译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模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1979-2016年中国南方16个主要城市的降水δ^(18)O年际变化序列,并利用主成分... 中国南方石笋δ^(18)O记录已成为重建过去季风变化历史的重要载体,然而对石笋δ^(18)O记录的气候解译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模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建立了1979-2016年中国南方16个主要城市的降水δ^(18)O年际变化序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这些δ^(18)O序列的第一主成分。该主成分序列与海洋尼诺指数总体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中国南方降水δ^(18)O年际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ENSO主要通过控制孟加拉湾和南海等水汽上游地区对流强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来对中国南方降水δ^(18)O施加影响,但水汽上游地区对流强度的作用可能更强。此外,降水δ^(18)O与ENSO在不同时段的相关性并非稳定,这可能影响石笋δ^(18)O对ENSO历史重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δ^(18)O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石笋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