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西部矿区周边农用地土壤镉铅砷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1
作者 蓝才鑫 陈华毅 +1 位作者 赵晓阳 胡小飞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1-1403,共13页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矿区周边农用地土壤开展镉(Cd)、铅(Pb)、砷(As)浓度分析,探讨污染特征,评估健康风险,建立系统性研究。【方法】采集807个表层(0~20 cm)土壤并测定土壤Cd、Pb、As、p H和有机质含量;依据河流水系分布情况,基于30 m...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矿区周边农用地土壤开展镉(Cd)、铅(Pb)、砷(As)浓度分析,探讨污染特征,评估健康风险,建立系统性研究。【方法】采集807个表层(0~20 cm)土壤并测定土壤Cd、Pb、As、p H和有机质含量;依据河流水系分布情况,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通过对地形模拟水文过程,确定闭合的集水区域,把研究区划分为A、B、C、D 4个小流域,将自然地理单元与人类活动影响相结合,为污染治理提供精准的空间决策依据。采用综合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开展Cd、Pb、As分布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估。【结果】研究区内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偏低;Cd、Pb、As超过背景值的点位比例分别达83.52%、62.83%、1.61%。单项污染指数结果表明,Cd、Pb、As无污染点位比例达97.52%、97.03%、100.00%。内梅罗综合指数结果显示,流域A、C属于中污染,流域B属于轻污染,流域D属于重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Pb轻度污染及以上的点位比例分别为27.63%、5.3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风险处于相对可控范围,流域A较强风险占比33.58%,存在局部生态高风险点,主要潜在生态危害元素为Cd。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Pb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As的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研究区内仅有个别点位Cd、Pb超标并有一定生态风险,As含量低且安全;不同流域中,3种重金属污染风险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应分流域分元素进行管控与治理,重点管控流域A、D的Cd高风险点区域及局部Pb重度污染点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土壤污染 重金属 环境健康 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干流热带雨林次生林主要物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
2
作者 侯德佳 左永令 +2 位作者 蓝才鑫 胡小飞 穆晓东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9-1451,共13页
为探究南渡江干流热带雨林次生林群落生态位特征、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揭示其群落结构、演替现状和趋势,该文以群落内乔灌层中21种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度分析生态位特征,采用Spearman系数、... 为探究南渡江干流热带雨林次生林群落生态位特征、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揭示其群落结构、演替现状和趋势,该文以群落内乔灌层中21种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生态位重叠度分析生态位特征,采用Spearman系数、χ^(2)统计量、联结系数和匹配系数分析群落种间联结关系,采用改进的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判断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鹅掌柴重要值最高,银柴生态位宽度最大。主要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度和重叠度总体较小,其中华润楠-细齿叶柃的生态位相似性C_(ik)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O_(ik)最高,分别为0.69和0.87。(2)主要物种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但是种对间联结性检验显著率为3.81%。(3)拟合曲线与线段y=100-x交点为(39.80,60.20),与稳定点(20,80)的欧氏距离为28.00,表明南渡江干流热带雨林次生林群落状态不稳定。综上认为,南渡江干流热带雨林次生林群落可能处于演替前期向演替中期过渡阶段,应当采取封山育林和减少人类干扰等措施,以达到维持和增强热带雨林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的目的。该研究为推进热带雨林次生林保护修复、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次生林 南渡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