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气管内取异物不同麻醉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蓝志坚 徐灵 +1 位作者 徐军 杜光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7期973-974,共2页
关键词 气管内异物 麻醉方法 小儿 复合氯胺酮 Γ-羟基丁酸钠 复方冬眠灵 咪唑安定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对笑气吸入浓度的影响
2
作者 蓝志坚 徐军 杜光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3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低流量循环紧密麻醉 笑气 吸入浓度 影响 脉搏氯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递减法背景输注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廖俊锋 屠文龙 +3 位作者 杨娜 蓝志坚 彭文勇 徐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9,共6页
目的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递减法背景输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恒速羟考酮输注组(Q1组)和递减法背景输注羟考酮组(Q2组),每组30... 目的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递减法背景输注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恒速羟考酮输注组(Q1组)和递减法背景输注羟考酮组(Q2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0 min,S组给予舒芬太尼0.10μg/kg,Q1、Q2组给予羟考酮0.10 mg/kg,S组接电子泵舒芬太尼2.00μg/kg(100 ml),背景输注0.03μg/(kg·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0.015μg/kg;Q1组羟考酮1.00 mg/kg(100 ml),背景剂量15.00μg/(kg·h),PCA剂量15.00μg/kg;Q2组羟考酮1.00 mg/kg(100 ml)术后第1个12 h背景输注15.00μg/(kg·h),之后每隔12 h减20.00%,PCA剂量15.00μg/kg,所有镇痛泵锁定时间10 min,每小时锁定4次。记录患者手术结束(T0)、拔管时(T1)和拔管后5 min(T2)有流动力学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2 h(T3)、8 h(T4)、12 h(T5)、24 h(T6)、48 h(T7)的静态数字疼痛评分(NRS)[NRS(R)],NRS(M)(动态NRS评分),Ramsay评分(镇静水平),PCA(次),药物补救次数,药物使用总量,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和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拔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有升高,与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 MAP和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1、Q2组术后NRS(R)评分在(T3~5)时点低于S组,NRS(M)评分在(T3~6)时点低于S组(P<0.05);Q1、Q2组Ramsay评分在(T3~7)时点高于S组(P<0.05);Q1、Q2组患者PCA按压次数、补救药物使用次数、第1和2天睡眠打搅次数均低于S组;Q2组48 h用药总量低于Q1和S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Q2组低于S组(P<0.05);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Q1、Q2组高于S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用羟考酮注射液递减法背景输注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麻醉苏醒平稳,镇痛效果满意,减少了药物用量和降低了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舒芬太尼 胸腔镜 递减法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体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彭文勇 吕华燕 +2 位作者 廖俊锋 蓝志坚 屠文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5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体位(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rSO2)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老年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6例,年龄60~79岁,体重42~78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沙滩椅体位(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rSO2)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老年BCP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6例,年龄60~79岁,体重42~78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组(C组,n=43)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组(H组,n=43)。记录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BCP后5 min(T2)、BCP调整麻醉机[C组维持PETCO235~40 mmHg,H组维持PETCO250~55 mmHg,控制平均动脉压(MAP)60~65 mmHg]后5 min(T3)、30 min(T4)、1 h(T5)和改为平卧位后5 min(T6)时点rSO2变化,记录脑氧饱和度下降事件(CDE)发生情况、麻醉复苏情况和不良反应。于T0、T6和T7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Aβ-42、S100β蛋白浓度。术前1 d、术后1和7 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术后认知功能。结果C组患者在T1~T6时rSO2较T0时低,H组T1~T3时点较T0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T7)血清Aβ-42和S100β蛋白高于T0(P<0.05);H组在T3~T6时点rSO2高于C组,CDE低于C组(P<0.05);H组在T7时点血清Aβ-42和S100β蛋白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滞留时间、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 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H组术后1 d MMSE评分高于C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低于C组(P<0.05)。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提高全身麻醉BCP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rSO2,降低血清Aβ-42和S100β蛋白浓度,减少早期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沙滩椅体位 肩关节镜 脑氧饱和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泥掺量的再生沥青路面和再生混凝土路面性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蓝志坚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第10期1-4,共4页
再生骨料混合物需要较高的水泥掺量才能满足路面基层设计的规范要求,且再生混凝土骨料(RCA)比再生沥青路面(RAP)更加依赖水泥固化。文章从压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质方面,对水泥固化RAP和RCA材料性能... 再生骨料混合物需要较高的水泥掺量才能满足路面基层设计的规范要求,且再生混凝土骨料(RCA)比再生沥青路面(RAP)更加依赖水泥固化。文章从压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质方面,对水泥固化RAP和RCA材料性能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水泥固化的RCA基础的性能比RAP更好;试验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值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值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RAP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弹性模量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RAP掺量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总的来说,采用6%水泥固化的25%RAP、25%RCA和50%RCA混合物的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路面 再生混凝土路面 传统骨料 无侧限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熊畅 彭文勇 +2 位作者 赵栋 许多嘉 蓝志坚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单肺通气(OLV)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及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OLV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单纯Dex组(Dex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单肺通气(OLV)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及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OLV的老年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单纯Dex组(Dex组)、单纯RIPC组(RIPC组)和Dex联合RIPC组(Dex+RIPC组)。观察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OLV前(T_(1))、OLV后10 min(T_(2))、OLV后30 min(T_(3))、OLV结束时(T_(4))以及手术结束时(T_(5))的rSO_(2),并记录T_(0)、T_(2)、T_(4)、术后6 h(T_(6))和术后24 h(T_(7))静脉血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 d评估各组患者POD。结果在T_(2)时点,Dex+RIPC组rSO_(2)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在T_(3)和T_(4)时点,C组、Dex组、RIPC组和Dex+RIPC组rSO_(2)依次升高,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5)时点,RIPC组rSO_(2)明显高于C组和Dex组(P<0.05),Dex+RIPC组明显高于RIPC组(P<0.05),但C组与D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Dex组和RIPC组术后1 d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评分差值明显降低(P<0.05),且Dex+RIPC组明显低于Dex组和RIPC组(P<0.05)。Dex+RIPC组PO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Dex组、RIPC组和Dex+RIPC组IL-6和TNF-α在T_(4)、T6和T7时点均较C组低,而IL-10较C组高。Dex+RIPC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Dex组和RI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ex联合RIPC能够稳定老年患者单肺通气后rSO_(2)水平,并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降低PO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远端缺血预处理 单肺通气 局部脑氧饱和度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宇帆 赵栋 +2 位作者 许多嘉 蓝志坚 彭文勇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9期41-48,共8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椎旁神经阻滞+静脉全麻组(P...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椎旁神经阻滞+静脉全麻组(P组)和ESP阻滞+静脉全麻组(E组)。E组和P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和效果,术毕3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前(T1)、切皮即刻(T2)和术毕(T3)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 h(T4)、8 h(T5)、12 h(T6)、24 h(T7)和48 h(T8)静态数字疼痛评分[NRS(R)]和动态NRS评分[NRS(M)];并于T0、T3、T7和T8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血液自然杀伤(NK)细胞数目和Th1/Th2比值;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输注总量、曲马多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P组患者在T1时点MAP降低、HR增快(P<0.05),C组患者T2和T3时点MAP增高、HR增快(P<0.05);P组和E组患者T2和T3时点MAP低于C组、HR慢于C组(P<0.05);C组和E组患者T1时点MAP高于P组、HR慢于P组(P<0.05);P组和E组患者术后T4~T6时点的NRS(R)低于C组(P<0.05),E组患者术后T7时点NRS(R)低于C组(P<0.05);P组和E组患者术后T4~T6时点的NRS(M)低于C组(P<0.05);P组和E组各时点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在T3、T7和T8时点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均较T0降低,E组和P组在T3、T7和T8时点NK细胞数目、Th1/Th2比值高于C组(P<0.05),E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药物输注总量和曲马多给药次数均明显少于C组(P<0.05),E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高于C组和E组(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和E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与椎旁神经阻滞相当,但对患者循环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 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对开胸前肺萎陷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栋 杨娜 +3 位作者 熊畅 王晨 蓝志坚 许多嘉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90%],被剔除,最终DLT组24例、PTLCT-DLT组22例、PTLCT-BB组23例完成该项研究。DLT组右侧卧位前左通道被夹闭并向空气开放,PTLCT-DLT组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夹闭左通道,PTLCT-BB组在侧卧位前封堵左支气管,排气管被故意堵塞。比较3组患者侧卧位即时(T_(1))、单肺通气8 min(T_(2))、单肺通气10 min(T_(3))和开胸后2 min(T_(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_(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记录3组患者在胸腔镜置入即刻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与DLT组比较,PTLCT-DLT组和PTLCT-BB组的LCS明显升高(P<0.05),PTLCT-DLT组与PTLCT-B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_(2)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_(2)和T_(3)时点PaO_(2)较DLT组明显降低(P<0.05),在T_(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萎陷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华燕 胡崇辉 蓝志坚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4期49-54,共6页
目的 运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该研究拟评估该类患者术中脑去氧饱和度事件(CDE)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CLCVP组(A组)及非CLCVP组(B... 目的 运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该研究拟评估该类患者术中脑去氧饱和度事件(CDE)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CLCVP组(A组)及非CLCVP组(B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观察术前(T_(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 (T_(1))、患者置于30°头高脚低位后5 min (T_(2))、手术切皮后5 min (T_(3))、切肝前5 min (T_(4))[A组实施CLCVP,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5 cm H_(2)O以内;B组维持CVP在正常范围]、切肝结束后5 min (T_(5))和术毕(T_(6))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脑氧饱和度(rSO_(2))和升压药使用情况。记录CDE的发生情况、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复苏时间、术后复苏室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术后躁动、恶心和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T_(4)、T_(5)和T_(6)时点较T_(0)时点更低,且在T_(4)时点A组MAP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SO_(2)在T_(4)、T_(5)和T_(6)时点较T_(1)时点降低,且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E发生率较B组高(35.6%和4.3%,P=0.001),升压药物使用率较B组高(48.9%和19.6%,P=0.003)。A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和8.7%,P=0.024)。结论 运用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rSO_(2),增加术中CD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肝切除术 腹腔镜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压力监测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栋 熊畅 +3 位作者 张宇帆 乐新会 许多嘉 蓝志坚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评价肺内压力监测(IPM)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PTLCT)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左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0~79岁,体重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 目的评价肺内压力监测(IPM)联合开胸前肺萎陷技术(PTLCT)用于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左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0~79岁,体重指数(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n=24):PTLCT组(C组)、-5~5 mmHg IPM联合PTLCT组(P_(1)组)、-15~-6 mmHg IPM联合PTLCT组(P_(2)组)、<-15 mmHg IPM联合PTLCT组(P_(3)组)。PTLCT采用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封堵术侧支气管,单肺通气10 min后打开胸膜并胸腔镜进胸。P_(1)组、P_(2)组、P_(3)组分别在PTLCT的基础上,在IPM达到相应压力段时打开胸膜并胸腔镜进胸。记录每组侧卧位即时(T_0)和打开胸膜前(T_1)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且到时间点后即刻进胸,胸腔镜直视下观察肺萎陷情况。结果P_(1)组有8例患者在达到肺内压力段时未能完成进胸前准备;P_(2)组有2例患者未能达到所需肺内压力段;P_(3)组有1例患者在进胸前的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SpO_(2)<90%),2例患者未能达到所需肺内压力段。与C组比较,P_(1)组患者肺萎陷评分(LCS)下降(P<0.05),P_(2)组、P_(3)组患者L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时,与P_(1)组比较,P_(3)组SpO_(2)降低(P<0.05);与C组比较,P_(1)组PaO_(2)升高(P<0.05);与P_(1)组比较,P_(2)组、P_(3)组PaO_(2)降低(P<0.05);与P_(2)组比较,P_(3)组PaO_(2)降低(P<0.05)。结论IPM联合PTLCT可以避免肺组织损伤;在-15~-6 mmHg肺内压力段时进胸,既可以达到良好的开胸前肺萎陷效果,又可以保持良好的SpO_(2),适合作为胸腔镜进胸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压 肺萎陷 胸腔镜手术 支气管封堵器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置大数据的价值提取与协同挖掘方法探讨
11
作者 蓝志坚 《信息通信》 2017年第6期105-106,共2页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位置服务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推广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利用地理数据和车辆轨迹等参数集中感知人类社群的活动规律,一定程度上为地理国情以及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文章从位置大数据内涵分...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位置服务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推广成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利用地理数据和车辆轨迹等参数集中感知人类社群的活动规律,一定程度上为地理国情以及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文章从位置大数据内涵分析入手,对预处理机制、全局特征以及降维处理进行了集中分析,实现价值的提取以及协同挖掘,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大数据 价值提取 预处理 挖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与单肺通气对每搏量变异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栋 吕华燕 +3 位作者 徐军 杨娜 乐新会 蓝志坚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4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SLC)和单肺通气(OLV)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肺通气对照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SLC)和单肺通气(OLV)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肺通气对照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组(SLC组)。OLV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器实施左肺隔离行右肺单肺通气;SLC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封堵器实施左下肺叶隔离行右肺+左上肺叶通气。术中维持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在正常范围,在以下四个时间点记录SVV、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脏指数(CI)等:麻醉后平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1),转侧卧位后双肺通气10 min(T_2),进胸后行单肺通气或选择性肺叶隔离通气10 min(T_3)和术毕关胸前双肺通气10 min(T_4)。结果组间比较:OLV组及SLC组患者HR、SBP、DBP、CO、CI、SV及SVV在各时点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OLV组及SLC组患者SBP、DBP在T_3时较T_1时明显增高(P<0.05)。OLV组及SLC组患者SVV在T_3、T_4时较T_1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手术中OLV和SLC下对Vigileo监测的SVV无显著差异,SVV可以用来动态监测SLC通气时的容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 单肺通气 肺叶隔离 每搏量变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3
作者 蓝志坚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8年第12期56-57,共2页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打破现状,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拓展了学生...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打破现状,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拓展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更好地挖掘语文潜在内涵,将其转化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养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基础巩固任务,保证了未来语文能力高效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课堂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