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其对水中As(Ⅲ)、Pb(Ⅱ)的去除效能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颖馨 周雪婷 +4 位作者 卜洪龙 蓝冰燕 李来胜 孙强强 房思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7,共8页
利用正交法得出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FTIR、XRD、SEM、EDS、TEM表征证实其纯度可达95%.在砷、铅单独及复合污染的处理中比较了K2FeO4投加量、起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砷、铅起始质量浓度为2 mg/L,溶... 利用正交法得出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FTIR、XRD、SEM、EDS、TEM表征证实其纯度可达95%.在砷、铅单独及复合污染的处理中比较了K2FeO4投加量、起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砷、铅起始质量浓度为2 mg/L,溶液pH 6.5,铁砷质量浓度比为16或铁铅质量浓度比为4时,沉淀后水中砷、铅质量浓度均可低于10μg/L;K2FeO4同样能有效处理砷铅复合污染,在K2FeO4投加量为24 mg/L时,对砷、铅的去除率分别为99.30%和100%;与单独污染相比,低K2FeO4投加量下,砷与铅的竞争关系明显.通过结合Visual MINTEQ化学平衡模拟软件对实验机理进行分析表明:高铁酸钾通过氧化、电中和及表面络合等作用去除水中砷、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氧化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对水中锑的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雪婷 何诗韵 +2 位作者 郑刘春 蓝冰燕 李来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4,共6页
用实验室制备的高铁酸钾对水溶液中的三价锑进行去除性能研究.高铁酸钾对水中三价锑的去除包含2步:一是高铁酸钾对三价锑的氧化,二是原位生成的高铁酸钾分解产物对锑的吸附.XRD和FTIR检测表明高铁酸钾的分解产物符合无定型的2线水铁矿,... 用实验室制备的高铁酸钾对水溶液中的三价锑进行去除性能研究.高铁酸钾对水中三价锑的去除包含2步:一是高铁酸钾对三价锑的氧化,二是原位生成的高铁酸钾分解产物对锑的吸附.XRD和FTIR检测表明高铁酸钾的分解产物符合无定型的2线水铁矿,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低p H更有利于锑的吸附;而离子强度对锑的吸附,在pH 3.5~5.5与p H 5.5~7.0这2个区间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吸附动力学过程拟合以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最好(R^2=0.999 1),说明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拟合以Freundlich模型最优(R^2=0.980 4),而使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拟合时最大吸附量的理论值可达到129.93 mg/g.通过吸附前后样品的FTIR表征显示在吸附锑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层络合物和外层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高铁酸钾分解产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As(Ⅲ)含量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颖馨 蓝冰燕 +3 位作者 谢泳东 晏晓敏 孙强强 李来胜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As(Ⅲ)含量。以10.8%(质量分数,下同)的抗坏血酸、3%的钼酸铵、0.56%的酒石酸锑钾和13.98%的硫酸按照体积比为2∶2∶1∶5配制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在P(Ⅴ)加入量为10.00μmol/L、显色时间为30 min的... 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As(Ⅲ)含量。以10.8%(质量分数,下同)的抗坏血酸、3%的钼酸铵、0.56%的酒石酸锑钾和13.98%的硫酸按照体积比为2∶2∶1∶5配制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在P(Ⅴ)加入量为10.00μmol/L、显色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As(Ⅲ)质量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相关性最好。该方法的As(Ⅲ)质量浓度检测范围为0~4 mg/L,加标回收率为92%~103%,相对标准偏差为3.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盐 分光光度法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负载MCM-41分子筛催化臭氧氧化水中氯代苯甲酸 被引量:6
4
作者 曾俊喻 邴吉帅 +4 位作者 蓝冰燕 廖高祖 张秋云 李旭凯 李来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3-668,共6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介孔分子筛MCM-41,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负载MCM-41分子筛催化剂(Co/MCM-41).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的成分、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C... 通过水热法合成介孔分子筛MCM-41,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负载MCM-41分子筛催化剂(Co/MCM-41).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的成分、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Co/MCM-41保持了纯硅MCM-41有序的介孔结构,钴元素以钴氧化物形式存在,比表面达到772 m.2g-1.将Co/MCM-41分子筛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p-CB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2%负载量和25℃反应温度),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改善了TOC去除率,达到84.6%,是单独臭氧氧化的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氧化 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CM-41分子筛用于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的活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邴吉帅 曾俊喻 +4 位作者 廖高祖 李旭凯 蓝冰燕 张秋云 李来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3-657,共5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铈掺杂MCM-41(Ce-MCM-41)介孔分子筛,并将其用于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p-CBA).小角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铈成功进入MCM-41分子筛骨架,...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铈掺杂MCM-41(Ce-MCM-41)介孔分子筛,并将其用于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p-CBA).小角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铈成功进入MCM-41分子筛骨架,以正四面体形式存在,且Ce-MCM-41保持了纯硅MCM-41有序的介孔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铈的掺杂显著提高MCM-41催化臭氧氧化对氯苯甲酸的活性,反应60 min后,TOC去除率由MCM-41的63%提高到86%(Si/Ce=60),而单独臭氧氧化仅为52%;铈的溶出仅为0.085 mg.L-1,较同样负载量的铈负载Ce/MCM-41的溶出(0.44 mg.L-1)有较大减少.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这表明Ce-MCM-41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有前景的臭氧氧化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CM-41 臭氧氧化 对氯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阳离子掺杂针铁矿矿物系统对2-NP的还原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可清 吴宏海 +3 位作者 朱慧琳 魏西鹏 管玉峰 蓝冰燕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5-1084,共10页
制备了不同阳离子掺杂改性的针铁矿,并采用XRD、红外、热重差热分析以及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入Mn^(2+)、Cr^(3+)、Al^(3+)后并未明显改变α-FeOOH的晶体结构类型,说明部分阳离子掺杂进入α-FeOOH晶格,从而分别形成因Fe^... 制备了不同阳离子掺杂改性的针铁矿,并采用XRD、红外、热重差热分析以及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掺入Mn^(2+)、Cr^(3+)、Al^(3+)后并未明显改变α-FeOOH的晶体结构类型,说明部分阳离子掺杂进入α-FeOOH晶格,从而分别形成因Fe^(3+)被Mn^(2+)、Cr^(3+)、Al^(3+)部分取代的固溶体;红外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热重和差热分析以及TEM观察结果均表明几种金属阳离子没有形成氧化物相,可以确定这些离子已经进入针铁矿的晶格;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发现Mn^(2+)、Cr^(3+)掺杂者的能带隙较之纯相针铁矿的稍小,依次为2.18 e V和2.24 e V;而Al^(3+)掺杂者的能带隙与纯相针铁矿相比有所提高,增加至2.34 e V。此外还考查了不同阳离子掺杂及纯相针铁矿与Fe(Ⅱ)构成的复合系统对邻硝基苯酚(2-NP)的还原效果,研究表明,在溶液pH=6和25℃等的条件下,上述还原转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Fe(Ⅱ)/Al^(3+)掺杂针铁矿复合系统对2-NP的降解效果最好,在120 min时就达到了100%去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2-NP浓度的升高,2-NP的还原速率降低。而且,Fe(Ⅱ)/Al^(3+)-针铁矿复合系统速率常数(k)随着溶液的pH值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掺杂针铁矿 亚铁离子 邻硝基苯酚(2-NP) 还原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