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柴油车NO_(x)排放因子与其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树成 张晓 +4 位作者 刘加昂 杨保华 纪少波 蒲雨新 崔焕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53,共9页
重型柴油车排放的NO_(x)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受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检测方法、驾驶工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较难整体评估在用重型柴油车的实际排放状况.本研究首先通过发动机排放台架试验及实际道路排放(PEMS)循... 重型柴油车排放的NO_(x)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受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检测方法、驾驶工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较难整体评估在用重型柴油车的实际排放状况.本研究首先通过发动机排放台架试验及实际道路排放(PEMS)循环试验,探究了重型柴油车NO_(x)排放因子与NO_(x)平均浓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研究了远程监控有效数据筛选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NO_(x)日均浓度评估远程监控重型柴油车NO_(x)排放因子的方法.结果表明:重型柴油车发动机排放台架、PEMS循环试验的NO_(x)排放因子均与NO_(x)平均浓度呈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99.通过远程监控平台监测数据验证了重型柴油车的NO_(x)排放因子与NO_(x)日均浓度有一定相关性,R^(2)高于0.9(p<0.01).因此,可用重型柴油车排放的NO_(x)日均浓度来表征整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显示,安装远程终端的第五和第六排放阶段的重型柴油车,分别按照NO_(x)日均浓度低于200×10^(−6)和50×10^(−6)来判定排放稳定达标重型柴油车,按照NO_(x)日均浓度高于900×10^(−6)和500×10^(−6)来判定高排放重型柴油车,监管部门和车辆生产企业可利用该指标快速筛选排放稳定达标以及高排放重型柴油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排放因子 重型柴油车 相关性 远程监控平台 NO_(x)日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3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的气态污染物排放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振华 胡京南 +4 位作者 鲍晓峰 蒲雨新 张广智 盖永田 刘顺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9-1394,共6页
利用SEMTECH-DS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采用高压共轨和废气再循环系统(EGR)2种技术的国3重型柴油车上开展了实际道路的气态污染物排放测试,对比了2种技术下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氮氧化物(NOx)和总碳氢(THC)在各速度... 利用SEMTECH-DS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采用高压共轨和废气再循环系统(EGR)2种技术的国3重型柴油车上开展了实际道路的气态污染物排放测试,对比了2种技术下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氮氧化物(NOx)和总碳氢(THC)在各速度区间内的排放强度、综合排放因子及瞬时φ(NOx).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重型柴油车在除〉10-20km/h外的各速度区间内的NOx和THC平均排放强度均低于采用EGR技术的重型柴油车.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重型柴油车φ(NOx)平均值较低,但瞬时峰值较高 采用EGR技术的φ(NOx)平均值较高,但瞬时峰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S 高压共轨 EGR NOx 道路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重型柴油车冷启动排放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焕星 李刚 +3 位作者 蒲雨新 任素慧 刘顺利 纪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9-1474,共6页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2018)对整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提出了测试要求,但只以冷却液温度≥70℃,发动机进入热态后的数据评价整车排放水平,而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冷启动排放明显偏高。为分析冷...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2018)对整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提出了测试要求,但只以冷却液温度≥70℃,发动机进入热态后的数据评价整车排放水平,而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冷启动排放明显偏高。为分析冷、热状态的污染物排放,选取满足GB 17691—2018中6b阶段技术要求的重型柴油车(N 1、N 2、N 3类各一辆)进行实际行驶排放测试。建议下一阶段标准将冷启动排放引入到整车排放水平评价中,分别以冷却液温度达到30、70℃界定发动机冷、热状态,取消有效功基窗口,以功基窗口法直接计算得到两种不同状态的污染物比排放。参照发动机瞬态循环测试的计算原则,分别赋予冷、热排放0.14、0.86的权重,加权判定整车排放达标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车 实际行驶排放 冷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NO_(x)传感器加热控制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枫 蒋光记 +4 位作者 方芳 王超 李颖 蒲雨新 肖欢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2,共7页
为解决电流型NO_(x)传感器因加热控制不当导致的传感器失效,以及温度控制精度低导致传感器测量值不准确的问题,对NO_(x)传感器加热控制策略及加热器特性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一种NO_(x)传感器加热控制算法和加热控制电路。首先使用Simulin... 为解决电流型NO_(x)传感器因加热控制不当导致的传感器失效,以及温度控制精度低导致传感器测量值不准确的问题,对NO_(x)传感器加热控制策略及加热器特性进行研究,并设计了一种NO_(x)传感器加热控制算法和加热控制电路。首先使用Simulink仿真分析该算法在温度控制中的响应性与稳定性,然后利用COMSOL仿真分析传感器在该算法中长期工作的可靠性,最后基于STM32单片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加热控制算法和电路可以较好满足温度控制要求,传感器冷启动时间约为46 s,温度控制精度为(800±3)℃。温度稳定后传感器活性区域均能达到800℃,YSZ(钇稳定氧化锆)、Al_(2)O_(3)、LSM(镧锶锰)各层最大应力分别为47.1 MPa、50.1 MPa和83.8 MPa,均低于其许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传感器 氧化锆 铂加热器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