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1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5 位作者 吕季娟 刘学安 罗江陶 邓清燕 刘培勋 李朝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 为了充分挖掘养分高效利用小麦新品种‘川麦614’的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及应用,本研究对其产量表现进行了剖析。利用3 a区域试验数据,采用多年多点品比试验方法和GGE双标图模型对‘川麦61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川麦614’小区平均产量6031.50 kg/hm^(2),位居第二,稳定性好,适应多环境。大区生产中‘川麦614’产量7031.55 kg/hm^(2),居第一,增产达8.79%。双标图模型中,“哪个赢在哪里”功能图指明‘川麦614’在达州、内江、南部、双流和中江的产量高,适应性好;“高产性和稳产性”功能图显示其产量最高,稳定性好;具同心圆的GGE双标图表明‘川麦614’是丰产性和稳产性很好的品种。综合比较,‘川麦614’是一个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表现良好的养分高效利用新品种,推广应用潜力大,育种利用与基础研究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高效利用 川麦 GGE双标图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标型矮败小麦的创制及利用
2
作者 蒲宗君 杨武云 +1 位作者 颜泽洪 田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4-,共1页
以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98-266.利用97-866为基础,转育成8份不同基因背景的新蓝标矮败小麦,并对这... 以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98-266.利用97-866为基础,转育成8份不同基因背景的新蓝标矮败小麦,并对这8个蓝标矮败小麦的粒色和育性分离及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粒不育株变幅为20.6%~23.8%,平均为22.3%;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6%,其他类型仅占0.1%,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而同一轮回亲本在年份间的蓝粒不育株传递率差异不显著.同时,对蓝标型矮败小麦的杂种优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回亲本 附加系 白粒 核不育 矮秆 粒色 传递率 基因背景 转育 新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川麦44的选育
3
作者 蒲宗君 饶世达 《作物研究》 2007年第3期333-,335,共2页
对川麦44的产量、品质表现、蛋白质亚基构成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表明川麦44的产量高、面筋接近强筋粉、抗病性好;亚基组成为1,7+8,5+10,Payne标准评分为10;川麦44是适应四川各生态麦区种植的优质小麦。
关键词 川麦44 产量 抗条锈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麦28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4
作者 蒲宗君 刘仲齐 饶世达 《四川农业科技》 1997年第5期16-17,共2页
川麦28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蒲宗君刘仲齐饶世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610066)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川麦28的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要素协调合理,具有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是近10年来四川省小麦... 川麦28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蒲宗君刘仲齐饶世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610066)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川麦28的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要素协调合理,具有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是近10年来四川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增产幅度最大的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川麦28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川麦44
5
作者 蒲宗君 冯骏 李天炬 《四川农业科技》 2005年第6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优质高产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抗病 太谷核不育 1996年 2004年 中间材料 聚合杂交 父本杂交 贵农21 推广品种 农业厅 母本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小麦——川麦44
6
作者 蒲宗君 《农技服务》 2005年第9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高产小麦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优质 太谷核不育 中间材料 聚合杂交 父本杂交 贵农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区试品系丰产性及稳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建敏 杨梅 +1 位作者 饶世达 蒲宗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7,89,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区试小麦品系产量的稳定性,为选育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四川省小麦区试的12个品系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参试品系XK055-3、SW22514在2种分析方法中的估计结果均表... [目的]分析评价区试小麦品系产量的稳定性,为选育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四川省小麦区试的12个品系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分析。[结果]参试品系XK055-3、SW22514在2种分析方法中的估计结果均表现较好;品系川04品4、04064、04062丰产性、稳产性较差;而对照品种川麦107处于中游水平,产量中等、稳定性好。[结论]西南科技大学选育XK055-3和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SW22514属高产、稳产性苗头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试品系 丰产性 稳定性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建敏 廖晓虹 +2 位作者 杨梅 饶世达 蒲宗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21-17222,17257,共3页
[目的]加快新品种川麦51的推广应用速度,明确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其应用价值。[方法]在四川省广汉连山地区和四川省金堂县分别开展了川麦51的密度、施肥量试验和播期试验。[结果]在广汉连山地区,施氮量达到12 kg/667m2,基本苗为14.3... [目的]加快新品种川麦51的推广应用速度,明确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其应用价值。[方法]在四川省广汉连山地区和四川省金堂县分别开展了川麦51的密度、施肥量试验和播期试验。[结果]在广汉连山地区,施氮量达到12 kg/667m2,基本苗为14.32×104/667 m2时,产量最高,适宜播期为10月26日;在四川省金堂县,施氮量达到15kg/667 m2,基本苗为16.1×104/667m2时,产量最高,最佳播期为10月28日。[结论]川麦51适宜在四川省内各麦区及云南、贵州、湖北、陕西汉中等部分麦区种植,一般在10月底播种,基本苗保持在16×104/667 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施氮量 播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遗传材料86-741与黑麦的可杂交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晓虹 蒲宗君 杨武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用小麦遗传材料86-741与黑麦杂交,分析其可杂交性,结果表明:86-741与秦岭黑麦、土耳其黑麦2年的杂交结实率超过50%(6503%~7036%),推测其可杂交性基因型为kr1kr1kr2kr2.86-741... 用小麦遗传材料86-741与黑麦杂交,分析其可杂交性,结果表明:86-741与秦岭黑麦、土耳其黑麦2年的杂交结实率超过50%(6503%~7036%),推测其可杂交性基因型为kr1kr1kr2kr2.86-741可作为远缘杂交的桥梁材料,转育小麦近缘属种优良基因,改良和创新小麦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 可杂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仲齐 饶世达 蒲宗君 《四川农业科技》 1996年第2期14-15,共2页
杂种小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成都610066)刘仲齐,饶世达,蒲宗君一、研究价因我所自1970年将T型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引进后,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杂种小麦的选育工作。“八五”期间三系杂种小麦、化... 杂种小麦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成都610066)刘仲齐,饶世达,蒲宗君一、研究价因我所自1970年将T型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引进后,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杂种小麦的选育工作。“八五”期间三系杂种小麦、化杀杂种小麦和以温光敏不育系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杂交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及防控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先全 叶慧丽 +4 位作者 肖万婷 邓清燕 蒲宗君 敬华英 魏会廷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3-35,共3页
赤霉病是四川省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春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据气象预测,小麦生产进入到中后期时极有可能遭遇较为集中的连续降雨天气,四川省多地麦区小麦赤霉病有可能大流行。做好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 赤霉病是四川省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春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据气象预测,小麦生产进入到中后期时极有可能遭遇较为集中的连续降雨天气,四川省多地麦区小麦赤霉病有可能大流行。做好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对稳定粮食生产、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流行预测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川麦66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建敏 蒲宗君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24-24,共1页
川麦66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以川麦42/98-266 F1为母本,川麦44为父本配制的三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法和异地夏繁加代相结合,历经5年9代,于2009年稳定成系。2010年和2011年进行产量比较筛选试验和病害鉴定;2012年和201... 川麦66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以川麦42/98-266 F1为母本,川麦44为父本配制的三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法和异地夏繁加代相结合,历经5年9代,于2009年稳定成系。2010年和2011年进行产量比较筛选试验和病害鉴定;2012年和2013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2014年底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4 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常规品种;胚芽鞘淡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小麦区域试验 品种审定 系谱选育 胚芽鞘 常规品种 作物研究所 筛选试验 加代 性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亚洲 李卓 +7 位作者 徐丹 魏育明 徐幸 蒲宗君 伍玲 周强 郑首航 彭云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48-52,共5页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质。2021年因抽穗扬花期长期阴雨、高温、品种抗病性差、病原菌侵染能力强和预防措施不足,导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19个市28个区域52个点小麦种植区域...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质。2021年因抽穗扬花期长期阴雨、高温、品种抗病性差、病原菌侵染能力强和预防措施不足,导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本文通过对四川省19个市28个区域52个点小麦种植区域进行详细调研,结合赤霉病发病机制和病原菌特点,分析2021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提出未来四川省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气候 抗性育种 病原菌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国审小麦川麦601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德君 罗江陶 +3 位作者 郑建敏 邓清燕 刘培勋 蒲宗君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25-28,共4页
川麦601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川麦601产量的影响,根据四川的生态条件实际,在川东丘陵地区南部县、川中浅丘地区梓潼县、川西平原地区广汉市3个基地进行本次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 川麦601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川麦601产量的影响,根据四川的生态条件实际,在川东丘陵地区南部县、川中浅丘地区梓潼县、川西平原地区广汉市3个基地进行本次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裂区为氮肥处理,裂裂区为密度处理,设3次重复。广汉基地施氮水平分别为75kg/hm^(2)、120kg/hm^(2)、165kg/hm^(2),种植密度分别为180×10^(4)株/hm^(2)、210×10^(4)株/hm^(2)、240×10^(4)株/hm^(2);南部基地施氮水平分别为105kg/hm^(2)、150kg/hm^(2)、195kg/hm^(2),种植密度分别为195×10^(4)株/hm^(2)、240×10^(4)株/hm^(2)、270×10^(4)株/hm^(2);梓潼基地施氮水平分别为120kg/hm^(2)、165kg/hm^(2)、210kg/hm^(2),种植密度分别为210×10^(4)株/hm^(2)、240×10^(4)株/hm^(2)、270×10^(4)株/hm^(2),研究不同的施氮水平与种植密度对川麦601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地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适宜种植密度为240×10^(4)株/hm^(2),施氮量为105kg/hm^(2);在浅丘地区,随着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适宜种植密度为270×10^(4)株/hm^(2),施氮量为165kg/hm^(2);在平原地区,随着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上升趋势,其适宜种植密度为240×10^(4)株/hm^(2),施氮量为16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601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川麦602 被引量:1
15
作者 蒲相均 郑建敏 +1 位作者 罗江陶 蒲宗君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28-28,共1页
川麦6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为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加快育种成果的转化利用,本文从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特征、抗性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对川麦602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高产 小麦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