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黏土对污染土壤中苋菜生理和吸收积累菲、芘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蒲丽蓉 蔡月 +2 位作者 王星皓 施维林 高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5,共8页
基于有机改性黏土具有廉价、高效吸附多环芳烃(PAHs)等特性,探究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蒙脱土(TMSP-SMF)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土(CTAB-SMF)对污染土壤中PAHs的固定效果,并考察了其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以... 基于有机改性黏土具有廉价、高效吸附多环芳烃(PAHs)等特性,探究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蒙脱土(TMSP-SMF)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土(CTAB-SMF)对污染土壤中PAHs的固定效果,并考察了其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以及植物吸收累积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TMSP-SMF和CTAB-SMF的施用未影响土壤的pH,但土壤的渗透性有所降低,同时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mycetes)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此外,TMSP-SMF和CTAB-SMF可以有效地阻控污染土壤中苋菜对菲和芘的吸收。与污染控制处理相比,TMSP-SMF处理苋菜地上部菲和芘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0.1%±9.5%和13.9%±16.9%;根部分别降低了16.7%±6.6%和21.2%±13.3%;CTAB-SMF处理苋菜地上部菲和芘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7.0%±8.7%和44.3%±7.0%,根部分别降低了59.1%±4.7%和60.0%±8.1%。可见,土壤中添加2.5%的TMSP-SMF或CTAB-SMF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物对PAHs的累积,从而缓解了植物对PAHs累积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有机黏土CTAB-SMF比TMSP-SMF更适用于作为污染土壤中PAHs的固定修复材料,有望应用于PAHs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吸收积累 苋菜 有机黏土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生物质炭复合材料对苋菜吸收累积菲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连舟 蔡月 +3 位作者 孙昭玥 蒲丽蓉 施维林 高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859,共12页
本文探究了纳米铁–生物质炭复合材料(nZVIBC)及其两种组成成分纳米零价铁(nZVI)和纳米生物质炭(nBC)添加到菲污染土壤后对土壤理化性质、苋菜生理功能以及菲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BC的添加使土壤总有机碳含... 本文探究了纳米铁–生物质炭复合材料(nZVIBC)及其两种组成成分纳米零价铁(nZVI)和纳米生物质炭(nBC)添加到菲污染土壤后对土壤理化性质、苋菜生理功能以及菲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ZVIBC的添加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为对照组的1.38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菲的非解吸态占比(41.1%),显著降低苋菜根对土壤菲的生物富集系数(85.7%),抑制了土壤中菲的迁移能力;同时,nZVIBC的添加造成土壤中菲的残留量增至对照组的8.6倍,使苋菜地上和地下部分菲的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2.9%和37.9%;此外,nZVIBC添加造成苋菜地下部分Fe含量上升42.0%,Mn含量显著降低74.9%。由于Fe元素和菲含量增加而导致的氧化胁迫,苋菜生物量显著降低了55.8%,但生物膜并未受到严重损伤。研究结果表明,nZVI会对苋菜正常生理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带来不利影响,而nBC能够引起土壤有机质及菲含量形态的改变。nZVIBC作为多环芳烃(PAHs)污染修复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土壤PAHs的迁移转化,适合用于土壤有机污染的原位化学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可利用性 生态效应 迁移转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血清GP73、AFP-L3、AFP与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岚 蒲丽蓉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用血清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PLC患者、57例肝硬化患者和57例进行体检... 目的:研究用血清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甲胎蛋白(AFP)与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PLC患者、57例肝硬化患者和57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7例PLC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57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肝硬化组,将其中57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清GP73、AFP-L3、AFP与AFU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其检测的结果,同时统计用上述四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观察组患者病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P73、AFP-L3、AFP和AFU的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GP73和AF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血清GP73、AFP-L3、AFP与AFUT联合检测诊断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用这四项指标单独检测诊断其病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血清GP73、AFP-L3、AFP与AFU联合检测诊断PL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73 AFP-L3 AFP AFU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