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甘蔗间作花生对不同耕层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唐秀梅
蒙秀珍
+9 位作者
蒋菁
黄志鹏
吴海宁
刘菁
贺梁琼
熊发前
钟瑞春
韩柱强
何龙飞
唐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间作
耕层土壤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蔗间作花生对不同耕层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唐秀梅
蒙秀珍
蒋菁
黄志鹏
吴海宁
刘菁
贺梁琼
熊发前
钟瑞春
韩柱强
何龙飞
唐荣华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广西大学农学院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371)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8YFD0201009-03)
+2 种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13-华南区栽培)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144)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8YM07&2017JZ12)。
文摘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甘蔗
花生
间作
耕层土壤
微生态
Keywords
sugarcane
peanut
intercropping
plough layer
microenvironment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甘蔗间作花生对不同耕层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唐秀梅
蒙秀珍
蒋菁
黄志鹏
吴海宁
刘菁
贺梁琼
熊发前
钟瑞春
韩柱强
何龙飞
唐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