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贵州省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1
作者 万海峰 蒙友波 +3 位作者 陈洋 罗洁琼 赵祖伦 李剑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6,189,共13页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 分析不同尺度下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优化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贵州省198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不同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4个时期,2种地类面积之和均在97%以上,35 a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裸地的增加,林地和草地减少,其中,耕地主要来源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来源为耕地,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和林地,林地主要流向耕地;2)从整体看,1985—2020年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在0.71左右波动,表现为“先减后增”,最终呈一定下降趋势。从市州、县域和格网尺度看,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均表现为“东高西低”,且黔东南州生态环境质量明显高于贵阳地区;3)35 a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空间上有所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值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中部,冷点区分散分布在全省各个区域;4)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影响会呈现上升或下降,两者共同决定了其走向,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3 位作者 蒙友波 韩敏 张慧 罗洁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 以市州、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贵州省2020年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贵州省耕地“非粮化”面积达9331.88 km^(2)。贵阳市、铜仁市、遵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耕地“非粮化”率较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低;从耕地“非粮化”面积看,各市州整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县域耕地“非粮化”率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榕江县;耕地“非粮化”面积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西部县域,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中部、东部县域。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喀斯特面积占比的抑制效应以及交通用地占比、海拔的正向驱动效应在空间上均呈现梯度变化的特征。受农户主体属性、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贵州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显著,可根据各地差异性,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抑制耕地“非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空间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 Engine的理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蒙友波 罗洁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41-2345,共5页
为满足县级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监测、防治和灾害评估的要求,以四川省理县为例设计了基于ArcGIS Engine和视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对该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具有友好的界... 为满足县级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监测、防治和灾害评估的要求,以四川省理县为例设计了基于ArcGIS Engine和视频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对该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具有友好的界面和可操作性,使用效果良好。对该系统采用的技术结构和实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论述,同时以具体代码展示了部分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ARCGIS ENGINE GIS 视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城市群碳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及脆弱性 被引量:5
4
作者 万海峰 蒙友波 +3 位作者 陈洋 赵祖伦 罗洁琼 张朝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3-452,共10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绿色低碳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0,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InVEST模型和土地...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绿色低碳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0,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InVEST模型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定量分析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采用潜在影响指数(PI)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①2000—2020年,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总体表现为耕地和林地持续下降,建设用地持续上升。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向其他地类的转移,其中,2000—2010,2010—2020年分别有3339.35,3669.15km^(2)土地发生了转移,前者林地转为草地是主要转移类型,后者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要转移类型。②2000—2020年区域的碳储量表现为减少趋势,由4.42×10^(7)t减小到4.33×10^(7)t,累计减小9.40×10^(5)t,林地转为草地是引起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各年度碳储量密度均呈现西部、东部高,中部低的分布态势;20a间,高密度区未发生明显变化,低密度区表现为由中心区域向外围扩散。③2000—2020年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主要扮演碳源的角色,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了2.83,PI指数分别为-0.04,-0.31,均表现为负面潜在影响,且脆弱性不断增强。[结论]增加林地、控制林地转为其他用地及建设用地扩张是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碳储量 脆弱性 黔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2 位作者 韩敏 蒙友波 罗洁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20,306,共10页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 [目的]探索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旨在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三生”空间功能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2009,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2009—2021年“三生”空间功能演化及生态效应。[结果](1)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以生态空间为主,生活、生态空间增加,生产空间减少。(2)研究期内,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由0.59到0.61,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高质量、较高质量区增加明显。这主要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开展资源保护、林业改革等工作有关。(3)2009—2021年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其主要原因为农业生产用地和草地生态用地转为林地生态用地。[结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后续规划管理中,建议严控建设用地增长,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演化 生态环境质量 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城市群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洋 李剑飞 +1 位作者 蒙友波 罗洁琼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4-604,共11页
厘清城市化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城市群耕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为例,基于2010年、2020年耕地数据,利用变化轨迹分析法、耕地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 厘清城市化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城市群耕地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为例,基于2010年、2020年耕地数据,利用变化轨迹分析法、耕地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喀斯特山区城市群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整体看,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耕地分布表现为“中部贵阳市低,周边高”的特点;从县域看,研究期内县域耕地分布均以300~500 km^(2)为主。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耕地同时具有转出和转入的变化特征,但耕地转出面积明显大于转入,使得研究区耕地减少2 309.37 km^(2)。黔中城市群核心经济区耕地转入、转出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均以高-高聚类为主。影响黔中城市群耕地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影响因素逐渐趋于多元化。为最大程度控制黔中城市群耕地减少,建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障耕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喀斯特山区 黔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以毕节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康 蒙友波 +3 位作者 陈洋 张慧 廖艳梅 钟九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目的】厘清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对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毕节市2009年和2018年2期耕地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法、耕地变化动态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和土壤侵蚀... 【目的】厘清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对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毕节市2009年和2018年2期耕地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法、耕地变化动态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和土壤侵蚀等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手段,探究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毕节市的耕地以旱地为主;耕地的变化动态度均为下降态势,其中水田的变化最明显;全市耕地斑块的聚集性具有明显差异,2018年时各县区的中、高核密度聚集区均有所扩展;毕节市耕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空间自相关特征;全市耕地的分布受到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的多因子共同影响,受人口和GDP的影响最大。【结论】喀斯特山区耕地的变化受社会因子的影响较大,在地形上呈选择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演变特征 驱动因子 喀斯特 毕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2 位作者 韩敏 蒙友波 罗洁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5-30,63,共7页
基于贵州省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对贵州省土地利用格局、转型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 基于贵州省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对贵州省土地利用格局、转型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转型频繁;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呈略微的起伏,空间上呈明显的集聚态势,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导致其下降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转型为草地、耕地,草地转型为耕地以及耕地转型为建设用地。针对耕地、林地、草地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未来要对贵州省土地利用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实行更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效应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廖艳梅 尹林江 +2 位作者 蒙友波 罗洁琼 张慧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170-175,共6页
探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地区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等提供依据。采用平均最近邻、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道真县农村居民点ANN值为... 探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地区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等提供依据。采用平均最近邻、空间热点探测、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道真县农村居民点ANN值为0.45,属于集聚分布模式,面积分布以较小面积分布为主,占比达46.74%,整体密度高,为13.49个/km^(2),且呈现明显的河谷集聚特征;②地形和区位因素均对道真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主要分布在高程700~1000 m、地形起伏度200~400 m、坡度大于25°,且交通、水域可达性分别在30、30~60 min的区域内。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主要以小面积为主,且主要分布于坡度大于25°的区域,提出了建议:在村庄规划中,规划引导居民在地势平坦的区域集中建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道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