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刻纹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及灵敏度分析
1
作者 蒋雁 庞叔鸣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传感器,采用热刻-酸蚀法在光纤上形成一些周期性刻纹结构,使得感受应变量的部分成为光纤本身的固有结构。这种光纤传感器具有线性、可重复的输入、输出响应且没有滞后效应,与其它传感器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灵敏...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纤传感器,采用热刻-酸蚀法在光纤上形成一些周期性刻纹结构,使得感受应变量的部分成为光纤本身的固有结构。这种光纤传感器具有线性、可重复的输入、输出响应且没有滞后效应,与其它传感器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外形尺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刻纹光纤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提取的超宽频带局部放电信号分形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成永红 谢小军 +2 位作者 蒋雁 陈小林 谢恒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1-554,共4页
为了研究超宽频带局部放电信号在各个频段上的局部特征、发现特征频段 ,应用小波分析技术 ,将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 ,使信号变为各个频段的信号 ,然后计算各个频率段信号的分维数 ,并通过分维数的变化 ,来量化分析信号特征峰的特... 为了研究超宽频带局部放电信号在各个频段上的局部特征、发现特征频段 ,应用小波分析技术 ,将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 ,使信号变为各个频段的信号 ,然后计算各个频率段信号的分维数 ,并通过分维数的变化 ,来量化分析信号特征峰的特征 .应用这种方法 ,可以得到各频段的放电信号的分形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频带局部放电 小波包分解 特征频段 分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太阳病与表证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雁 李继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3-23,25,共2页
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恶寒"是表证的特征性表现,太阳病是六经辨病中疾病传变过程的开始阶段,表证是八纲辨证里外感症状的集合,太阳病不等于表证。
关键词 太阳病 表证 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机线棒超宽频带局部放电信号的时频特性研究
4
作者 陈小林 成永红 +2 位作者 蒋雁 宋建成 谢恒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91-995,共5页
利用开发的超宽频带局部放电测试系统 ,研究了退出运行的 30 0MW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和 780kW电动机线棒的超宽频带局部放电特性 .运用联合时频分析技术 ,分析了这些放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 ,发现线棒的局部放电时域信号包含着丰富的高频分... 利用开发的超宽频带局部放电测试系统 ,研究了退出运行的 30 0MW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和 780kW电动机线棒的超宽频带局部放电特性 .运用联合时频分析技术 ,分析了这些放电信号的时频域特征 ,发现线棒的局部放电时域信号包含着丰富的高频分量 ,其直线部分和“R”部分的主放电特征峰出现的位置比较相似 .同时 ,还发现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 ,放电时延缩短 ,在时频联合域上能量密度向高频方向移动 .该发现为今后评估电机线棒的绝缘寿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超宽频带 联合时频分析 大电机线棒 放电信号 放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用变性淀粉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研究
5
作者 邵玉芬 孙纪东 +2 位作者 蒋雁 赵国旗 姚国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13,共6页
本研究系采用大白鼠和小白鼠对三种食用淀粉-羟丙基磷酸交联双淀粉、磷酸酯磷酸双淀粉和己酰化磷酸双淀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未发现有明显急性毒作用,三种样品的 LD_(50)值均大于15g/kg。用鼠伤寒沙门氏 TA_(98)、TA_(100)、TA_(97)... 本研究系采用大白鼠和小白鼠对三种食用淀粉-羟丙基磷酸交联双淀粉、磷酸酯磷酸双淀粉和己酰化磷酸双淀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未发现有明显急性毒作用,三种样品的 LD_(50)值均大于15g/kg。用鼠伤寒沙门氏 TA_(98)、TA_(100)、TA_(97)、TA_(102)菌对三种淀粉进行直接不加 S 和间接加 S 的致突变性检测,结果为:测得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与自发回复数接近(P>0.05),无剂量——反应关系。用昆明种小鼠进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三种样品实验组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接近(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有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变性淀粉 毒性 致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慢乙肝HBeAg作用影响因素的探讨
6
作者 吴广通 张夏华 +2 位作者 龚守军 黄振辉 蒋雁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Αg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164例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观察患者ΑLT,HBVDNΑ,HBeΑ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Αg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胸腺肽α1联合治疗164例HBeΑ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观察患者ΑLT,HBVDNΑ,HBeΑ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治疗期间不同时限HBVDNΑ降至低于检测下限对治疗48周的HBeΑg定量及阴转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Α阴转142例(86.6%),HBeΑg阴转79例(48.1%),HBeΑg/抗HBe血清转换43例(26.2%),ΑLT复常162例(98.8%)。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影响48周HBeΑg定量及阴转率,HBeΑg阴转率分别:ΑLT<200U/L组34.5%,≥200U/L组61.4%。HBVDNΑ<107 coples/mL组59.4%,≥107 coples/mL组40%。不同时限HBVDNΑ阴转对48周时HBeΑg阴转率分别:<12周组64.9%,12-24周组54.3%,>24周组27.3%,3组治疗后HBeΑg定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前基线ΑLT水平、HBVDNΑ载量及治疗中HBVDNΑ不同时限降至检测限以下对治疗48周时的HBeΑg作用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胸腺肽Α1 慢性乙肝 HBVDNΑ HBeΑ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对冷藏发酵糙米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雁 陈艳 吴跃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通过使用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和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改良冷藏发酵糙米面包品质,以面团的质构特性、水分状态、发酵力及其面包的质构特性、色泽和比容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研究确定冷藏发酵糙米面包中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结... 通过使用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和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改良冷藏发酵糙米面包品质,以面团的质构特性、水分状态、发酵力及其面包的质构特性、色泽和比容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研究确定冷藏发酵糙米面包中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0.04%羧甲基纤维素钠、0.04%瓜尔胶和0.04%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按1∶1∶1组成的0.12%复配添加量为冷藏发酵糙米面包最适添加量,与未使用添加剂的对照组相比,面团和面包硬度降低了30.8%和45.7%,弹性提高了54.7%和23.3%;面团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显著增多,内部水分稳定,且面团发酵力增大了42.8%;相应面团制作的面包颜色最浅最亮白,面包比容增大了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冷藏发酵 面包 食品添加剂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加热米饭的品质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雁 樊庆晗 吴跃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2年第2期4-11,共8页
建立了以电磁加热为热源的不同蒸煮焖制条件下米饭食味品质预测模型,为优化米饭加工工艺和智能化工业米饭生产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实验所用福临门香粘米、金龙鱼特选东北大米和金龙鱼寒地东北大米的米饭硬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大... 建立了以电磁加热为热源的不同蒸煮焖制条件下米饭食味品质预测模型,为优化米饭加工工艺和智能化工业米饭生产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实验所用福临门香粘米、金龙鱼特选东北大米和金龙鱼寒地东北大米的米饭硬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5;所建不同蒸煮焖制组合下米饭弹性预测模型中,有5种大米米饭弹性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大于0.91;金龙鱼寒地东北大米米饭食味计评分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93 6,其余7种大米均大于0.93;福临门丝苗米和金龙鱼特选东北大米米饭色泽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较小,其余6种大米均大于0.92;8种米饭碘蓝值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2。说明基于Ploy2D方程建立的电磁加热米饭的品质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饭 蒸煮 电磁加热 品质预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粮谷中重金属铅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蒋雁 张居清 +2 位作者 朱亚俊 于婷 杨婷婷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1年第5期59-63,共5页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竞争抑制原理的粮谷物中铅快速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Pb-EDTA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建立了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检测卡的灵敏度为0... 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竞争抑制原理的粮谷物中铅快速检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Pb-EDTA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建立了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检测卡的灵敏度为0.61 ng/mL,标曲线性范围为1~16 ng/mL,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8.70μg/kg和22.39μg/kg,对有证标准物质的检测回收率在93.2%~104.0%。该法精密度较好,变异系数在10%以内。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因此,非常适合基层单位,便于大量样本的快速初步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铅 粮谷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 快速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纹光纤温度传感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雁 赵健 《电子器件》 CAS 1994年第1期24-30,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它的感受部分用热刻——酸烛法直接配置在光纤上.它的温度响应是线性的且具有好的重复性,对于外界温度很小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关键词 刻纹光纤 温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雁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第20期33-34,共2页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核心素养的根本办法就是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科,将初中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本文主要来分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几何 最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涔天河水库灌区西河渡槽病险成因及加固处理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雁 付跃明 《湖南水利水电》 2016年第3期77-79,共3页
针对永州市涔天河水库灌区西河渡槽目前存在的病险情况,具体分析了出现病险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加固处理意见,应急处理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西河渡槽 病险成因 分析 加固措施 涔天河水库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及其代谢产物的相关研究与检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雁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7X期18-18,共1页
过氧化苯甲酰(C14H10O4)可于甲醇与水中微溶,可溶于氯仿、丙酮、乙醚及乙醇等,在撞击、加热后会发生爆炸,常混配稀释于淀粉、明矾、碳酸镁、碳酸钙和惰性填充剂等物。20世纪80年代广泛推广应用于我国,但2011年时被禁止添加至面粉中。过... 过氧化苯甲酰(C14H10O4)可于甲醇与水中微溶,可溶于氯仿、丙酮、乙醚及乙醇等,在撞击、加热后会发生爆炸,常混配稀释于淀粉、明矾、碳酸镁、碳酸钙和惰性填充剂等物。20世纪80年代广泛推广应用于我国,但2011年时被禁止添加至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作用分析色泽改善作用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微量存在于新磨制的面粉中,发色基团共轭双键存在于其分子结构中,故面粉为浅黄色。面粉在储存一定时间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发色基团 共轭双键 填充剂 白度 附睾组织 活性氧 代谢产物 苯甲酸钠 出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米-小麦混合粉面团流变特性分析及其面条加工品质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雁 于卉 +1 位作者 刘超 赵君兰 《现代面粉工业》 2022年第6期28-33,共6页
以高筋小麦粉为主原料,按照高筋小麦粉量的0%、5%,10%、15%、20%、25%、30%、35%、40%添加薏米粉,形成薏米—小麦混合粉,对混合粉面团进行流变学测定和损伤淀粉测定,探讨添加薏米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Mixolab的数据库软件... 以高筋小麦粉为主原料,按照高筋小麦粉量的0%、5%,10%、15%、20%、25%、30%、35%、40%添加薏米粉,形成薏米—小麦混合粉,对混合粉面团进行流变学测定和损伤淀粉测定,探讨添加薏米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Mixolab的数据库软件建立机械鲜面条用小麦粉的目标剖面图,预测混合粉的面条加工特性。研究结果:添加薏米粉后,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呈规律性变化。随着薏米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韧性增加,延展性降低,吸水量下降,弱化谷值C2值下降,起始糊化温度升高,糊化粘度、回生终点粘度和回生值降低。根据建立的机械鲜面条用小麦粉目标剖面图,薏米粉添加量不超过10%时,对面条品质无显著影响,这与市面上薏米面条产品中常用的添加量相一致;薏米粉添加量在15%~25%时,个别指标会略有不足,可以选择更高筋力的小麦粉或选用合适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米粉 流变学特性 机械鲜面条 目标剖面图 损伤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粘土铺盖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雁 《湖南水利水电》 2019年第6期67-70,共4页
粘土铺盖是保证坝基渗透稳定的一种常用的防渗设施,可以较好地弥补其它防渗设施的局限性,也是对特殊地形地质一种必要、可行的防渗形式。文章针对源头井水库库内渗漏严重的问题,采用粘土铺盖法对水库进行防渗处理,不仅施工工艺简单、工... 粘土铺盖是保证坝基渗透稳定的一种常用的防渗设施,可以较好地弥补其它防渗设施的局限性,也是对特殊地形地质一种必要、可行的防渗形式。文章针对源头井水库库内渗漏严重的问题,采用粘土铺盖法对水库进行防渗处理,不仅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较低,而且防渗效果良好,有效地解决了该水库的病险问题,值得类似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铺盖法 防渗措施 水库除险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贵州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富含α-亚麻酸的食用苏麻籽油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雁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年第1期69-69,共1页
苏麻籽(贵州俗称引籽)是唇形科紫苏属(PerillafrutescensL.)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籽。根据贵州大学的初步研究表明:贵州苏麻的组织细胞的基因图谱与其他药用紫苏组织细胞基因图谱的相似系数具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贵州特色 植物资源开发 一年生草本植物 籽油 食用 利用 基因图谱 组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液压法榨取油茶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佳奇 徐俐 +3 位作者 舒德保 任群利 王凯燕 蒋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3-86,93,共5页
以贵州恕江山茶为原料,采用液压榨油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含壳率、蒸胚时间、压榨时间和压榨温度对茶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液压榨油技术榨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液压法榨... 以贵州恕江山茶为原料,采用液压榨油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含壳率、蒸胚时间、压榨时间和压榨温度对茶籽油出油率的影响,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液压榨油技术榨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液压法榨取油茶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含壳率7%、蒸胚时间5 min、压榨时间23 min、压榨温度65℃,在最优条件下油茶籽油的得油率为84.61%。经检测,所得毛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51%,过氧化值低达2.11 mmol/kg,毛油色泽呈浅黄色并有极少沉淀,苯并(α)芘含量远低于螺旋压榨法所得毛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法 油茶籽油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中生育酚分析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品质研究
18
作者 蒋雁 于连洋 孔凡华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生育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皂化、提取、浓缩后,上机测定。色谱条件:C色谱柱(250 mm×4.6 mm,3μm),柱温20℃,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94 nm。结果: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生育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皂化、提取、浓缩后,上机测定。色谱条件:C色谱柱(250 mm×4.6 mm,3μm),柱温20℃,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94 nm。结果:δ,γ,β,α-生育酚在1.00~6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沙棘果油中δ,γ,β,α-生育酚和生育酚总和的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45%、1.52%、4.20%、2.22%、1.78%,均小于5%,表明方法精密度高。沙棘果油中δ,γ,β,α-生育酚和生育酚总和含量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67%~102.08%、94.21%~103.11%、92.42%~102.30%、97.01%~104.22%、94.03%~102.89%,RSD均小于5%,表明方法添加回收率高,相对标准偏差小。结论:试验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准确定量植物油中生育酚的含量。采集市售18种植物油,以α-生育酚当量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沙棘果油最优,葵花籽油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生育酚 沙棘果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及机构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小永 陈智斌 +1 位作者 蒋雁 李永霞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6期16-17,共2页
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处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沿,担负着粮食质量监测与服务职责。综述了粮食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以及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粮食质量监测机构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 粮食 质量安全 检测机构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春艳 聂绪恒 +2 位作者 袁毅 蒋雁 向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9-94,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根据CNAS-GL006-2018《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建立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逐层...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根据CNAS-GL006-2018《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建立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逐层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和合成,得出当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为3.60μg/kg时,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14μg/kg(k=2)。结果表明,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样品非均匀性、回收率、校准过程及样品处理液定容;其量化结果分别为0.0140、0.009、0.007、0.0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玉米 黄曲霉毒素B1 不确定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