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混频信道化收发系统
1
作者 蒋跃红 高晖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9-85,91,共8页
针对雷达和电子干扰系统的射频前端对宽带多频点信号同时侦察处理的重大需求,给出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混频信道化收发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频率11~15GHz、瞬时带宽4GHz的高频超宽带信号... 针对雷达和电子干扰系统的射频前端对宽带多频点信号同时侦察处理的重大需求,给出了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混频信道化收发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对频率11~15GHz、瞬时带宽4GHz的高频超宽带信号产生及信道化接收;与传统射频方案相比,本文方案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为解决未来电子装备大瞬时带宽与大动态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体化通用电子信息平台的设计实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技术 光学频率梳 混频 信道化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变换的弹道目标微多普勒特征提取 被引量:12
2
作者 田巳睿 蒋跃红 +1 位作者 郭汝江 施西野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3,48,共5页
微多普勒特征是识别弹道目标的重要手段。文中从空间弹道导弹和诱饵散射点微动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二维像不变矩的微多普勒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导弹和诱饵进行时频变换,然后提取了图像中的7个Hu不变矩作为目标识别的特... 微多普勒特征是识别弹道目标的重要手段。文中从空间弹道导弹和诱饵散射点微动模型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二维像不变矩的微多普勒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导弹和诱饵进行时频变换,然后提取了图像中的7个Hu不变矩作为目标识别的特征。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特征组合对识别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优特征组合。文中还评估了特征矢量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时频像不变矩特征对信噪比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目标识别 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 不变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估计的回波切片脉冲栅瓣抑制研究
3
作者 王其冲 邢远见 蒋跃红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33,共4页
雷达信号处理中,窄脉冲剔除技术将回波中超出幅度门限且宽度明显小于发射脉宽的信号剔除,实现对非完整密集转发干扰的抑制。然而,该方法破坏原始目标回波的完整性,形成切片脉冲。经与发射信号匹配接收后,在目标周围形成栅瓣,造成大量检... 雷达信号处理中,窄脉冲剔除技术将回波中超出幅度门限且宽度明显小于发射脉宽的信号剔除,实现对非完整密集转发干扰的抑制。然而,该方法破坏原始目标回波的完整性,形成切片脉冲。经与发射信号匹配接收后,在目标周围形成栅瓣,造成大量检测虚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栅瓣抑制方法:通过重构目标的参考切片脉冲,估计栅瓣位置和相对强度;然后,对栅瓣衰减,实现栅瓣抑制。仿真实验显示,该方法可有效检测目标,减少虚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整密集转发干扰 窄脉冲剔除 目标检测 栅瓣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定方程组的分布式相参雷达标校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浩 吴道庆 蒋跃红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8-20,30,共4页
分布式相参雷达系统的标校是其开展工程应用的关键前提.针对X波段双站分布式雷达信号波长短、标校精度要求高等难点,通过挂飞标准铝球的方法,建立超定方程组,并利用超定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法,求得双站的相对位置坐标和双站间初始相位差... 分布式相参雷达系统的标校是其开展工程应用的关键前提.针对X波段双站分布式雷达信号波长短、标校精度要求高等难点,通过挂飞标准铝球的方法,建立超定方程组,并利用超定方程组的最小二乘解法,求得双站的相对位置坐标和双站间初始相位差.该方法避免了使用传统光学标校手段带来的较大相位误差,具有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标校后,双站分布式雷达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雷达 超定方程组 系统标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开立 马苹 +3 位作者 蒋跃红 柴明波 许美兰 史平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氏克虫菌1号 苏氏克虫菌2号 文山松毛虫 药效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