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菩提子/美人蕉-黑麦草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青山 常杰 +2 位作者 蒋跃平 牛晓音 葛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1-566,共6页
本论文研究了菩提子/美人蕉-黑麦草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净化流入西湖污水的效果,比较了不同季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湿地对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的总去除... 本论文研究了菩提子/美人蕉-黑麦草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在杭州气候条件下,净化流入西湖污水的效果,比较了不同季节、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该湿地对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的总去除率在40%~50%之间,总磷(TP)的去除率在60%~70%之间,氨氮(NH4-N)的去除率达90%以上.春夏季的净化效果优于秋冬季,全年TN、TP、COD、BOD5的最低去除率分别保持在30%、60%、40%、35%左右.在同一时期不同的水力负荷(200~1200 mm/d)下系统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净化效果 去除率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综合利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科毅 吴明 +2 位作者 丁平 刘想 蒋跃平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4期20-24,33,共6页
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宣教保障等综合性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详尽可靠的资源环境本底值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构建了生态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科普教育及保障体系,提出了生态保护与... 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宣教保障等综合性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详尽可靠的资源环境本底值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构建了生态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科普教育及保障体系,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以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综合利用 西溪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杭州 生态保护 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血、尿胱抑素C对判断尿蛋白来源的临床探讨
3
作者 蒙雨明 周丽芳 蒋跃平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尿中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对判断尿中蛋白质源自肾小球还是肾小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对象分为三组:单独肾小球受损组、肾小管受损组、正常体检组。分别检测三组血、尿中的Cystatin C浓度、24h尿蛋白含量,经统... [目的]探讨检测血、尿中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对判断尿中蛋白质源自肾小球还是肾小管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对象分为三组:单独肾小球受损组、肾小管受损组、正常体检组。分别检测三组血、尿中的Cystatin C浓度、24h尿蛋白含量,经统计学处理,观察三组血、尿中的Cystatin C浓度与24h尿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肾小球滤过率正常组的尿蛋白含量为2 814.0±3 450.0mg/24h,血清Cystatin C含量为0.57±0.23mg/L,相关系数(r)为-0.20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组的尿蛋白含量为2 055.4±4 134.0mg/24h,Cystatin C含量为2.60±1.52mg/L,r为-0.375。肾小管正常组的尿蛋白浓度为1795.0±2 100.1mg/24h,尿Cystatin C浓度为0.00±0.00mg/L,r为-0.110。肾小管受损组的尿蛋白浓度为1 980.1±2128.4mg/24h,尿Cystatin C浓度为4.30±2.00mg/L,r为-0.150。[结论]血、尿中的Cystatin C浓度均与尿蛋白含量无相关性,而Cystatin 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正常肾小管又可以几乎百分之百重吸收,这有利于临床医生用血、尿中Cystatin C的浓度来判断尿蛋白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尿蛋白 肾小球 肾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塘系统不同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成 盛海燕 +1 位作者 蒋跃平 温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2,共10页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 【目的】探讨受保护状态下的杭州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特征,为基塘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和碳氮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态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内毛竹林和早竹林的土壤CO_2通量,蒸馏水浸提法与TOC-Vcp H测定土壤水溶性碳氮(WSOC和WSON)含量,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和MBN)含量。【结果】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差异明显,毛竹林土壤CO_2通量较高,全年各月土壤CO_2通量为(127.4±24.1)^(537.2±41.1)mg·m^(-2)h^(-1),早竹林土壤CO_2通量为(2.1±0.6)^(120.0±22.9)mg·m^(-2)h^(-1);毛竹林与早竹林全年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 366.3和558.4 g·m^(-2)a^(-1),毛竹林土壤CO_2年累积排放量是早竹林的6倍;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10 cm深处土壤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毛竹林与早竹林的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均在8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1±25.5)和(146.1±9.9)mg·kg^(-1),均在10和12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02.5±28.5)和(54.9±13.8)mg·kg^(-1),土壤水溶性氮含量在2种竹林中都没有表现出特殊规律,年度波动较大;毛竹林与早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峰值出现在6月,分别为(279.0±17.6)和(313.9±38.6)mg·kg^(-1),2—4月出现最低值,分别为(219.7±13.8)和(198.7±12.8)mg·kg^(-1),毛竹林各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为(21.4±3.8)^(43.7±4.2)mg·kg^(-1),早竹林各月土壤MBN含量的波动范围比毛竹林大,为(13.9±1.4)^(57.0±10.8)mg·kg^(-1);2种竹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水溶性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参数间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西溪湿地基塘系统不同类型竹林土壤CO_2通量具有强烈的时间异质性,其动态受季节性水热条件和呼吸底物土壤水溶性碳变化的共同调控。基塘系统封育有利于转变原先粗犷的开垦利用方式,可减少土壤水溶性碳含量和土壤CO_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早竹 温室气体 土壤水溶性碳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