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态固化土水泥剂量EDTA滴定法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罗義錬 罗强 +3 位作者 蒋良潍 张良 胡秋辉 覃李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水泥剂量是控制流态固化土强度的关键指标,工程中多采用EDTA滴定法进行检测,但流态固化土制备过程中含水量与水泥水化时间偏差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研究了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随水泥剂量、含水量和水化时间三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回归... 水泥剂量是控制流态固化土强度的关键指标,工程中多采用EDTA滴定法进行检测,但流态固化土制备过程中含水量与水泥水化时间偏差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研究了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随水泥剂量、含水量和水化时间三因素的变化规律;基于回归正交试验,开展了多因素及交互影响的主次关系分析与显著性评价,建立了考虑三因素综合影响的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回归方程.试验表明,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与水泥剂量近似呈线性正相关,随含水量增大或水化时间延长近似线性降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水泥剂量、含水量、水化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因素水平在回归正交试验组范围内,回归方程计算值误差低于2.40%;含水量或水化时间分别偏差2.9%、86min,将造成水泥剂量检测值增减约0.5%.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流态固化土水泥剂量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固化土 水泥剂量 EDTA滴定法 回归正交试验 因素主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基填料软岩颗粒破碎特性及关键因素分析
2
作者 陆瑞 罗强 +2 位作者 王腾飞 蒋良潍 张良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软岩颗粒破碎特性对路基填料路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考虑岩质矿物组分的等效晶质模型(GBM),开展模拟软岩颗粒点荷载强度和压碎值试验的离散元仿真,分析元素单元间黏结强度细观参数与点荷载强度I_(s)、压碎值CA的映射关系;采用... 软岩颗粒破碎特性对路基填料路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构建考虑岩质矿物组分的等效晶质模型(GBM),开展模拟软岩颗粒点荷载强度和压碎值试验的离散元仿真,分析元素单元间黏结强度细观参数与点荷载强度I_(s)、压碎值CA的映射关系;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讨论土体结构、颗粒强度、填料密度3因素影响软岩填料CA的主次关系。研究表明:GBM能较好描述非均质软岩颗粒沿非最小截面破坏的特征;I_(s)主要受矿物间元素黏结折减系数α_(1)影响,CA决定于晶格内元素黏结折减系数α_(2);土体结构为影响路基填料软岩颗粒破碎的主导因素,颗粒强度、堆积密度次之。路基软岩填料宜采用骨架密实型土体结构及较高的压实指标,以增强抗破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颗粒破碎 等效晶质模型 点荷载强度 压碎值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框架梁柔性外锚头减震性能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3
作者 周文强 蒋良潍 +3 位作者 罗强 肖卓琦 罗義錬 魏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3-1173,1186,共12页
锚杆框架梁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存在节点处锚杆断裂、拔出而整体失效的破坏风险。基于在框架梁节点外锚头设置缓冲弹簧的柔性减震理念,设计并开展几何比尺为12的浅覆盖层-基岩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高烈度地震的人工合成波和汶川地震... 锚杆框架梁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存在节点处锚杆断裂、拔出而整体失效的破坏风险。基于在框架梁节点外锚头设置缓冲弹簧的柔性减震理念,设计并开展几何比尺为12的浅覆盖层-基岩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高烈度地震的人工合成波和汶川地震波,对比研究设置柔性外锚头对模型坡体振动加速度、锚杆轴力等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分析锚杆轴力减载比随缓冲弹簧刚度的变化规律,探究柔性外锚头对锚杆地震能量响应及振动累积损伤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设置柔性外锚头后,坡体加速度Arias强度沿高程的放大系数有所减小;随缓冲弹簧刚度减小,锚杆动轴力减载效果显现,减载比为72%~89%,且锚杆震后预应力变化幅度降低;锚杆动轴力的频谱分析和锚固界面线性累积损伤计算表明,易引起结构损伤的中高频段能量响应显著减弱,锚杆体受拉疲劳累积损伤及锚杆-砂浆锚固界面剪切累积损伤程度均明显减小,采用柔性外锚头可有效控制高烈度地震过程中的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框架梁 柔性外锚结构 振动台试验 时频特性 线性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流态固化改性试验与配合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建彪 罗强 +3 位作者 蒋良潍 曹子奇 王腾飞 张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7-2148,共12页
流态固化改性是弃方资源化新方式,有助于解决道路工程中异形或狭隘空间难以回填压实问题.选取南宁地区中等膨胀土弃方,与水、水泥及标准砂混合配制流态固化土试样并开展室内土工试验,分析掺配比对试样膨胀性、强度、流动度及泌水率的影... 流态固化改性是弃方资源化新方式,有助于解决道路工程中异形或狭隘空间难以回填压实问题.选取南宁地区中等膨胀土弃方,与水、水泥及标准砂混合配制流态固化土试样并开展室内土工试验,分析掺配比对试样膨胀性、强度、流动度及泌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膨胀性由掺灰比和掺砂比决定,受水固比影响小,当掺灰比大于18%且掺砂比超过6%时,试样呈现非膨胀特征.无侧限抗压强度主要来自水泥水化作用,随掺砂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掺砂比上限宜控制在10%;水固比增加导致强度大幅下降,水固比大于80%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强度衰减趋势显著.初始流动度与水固比、掺砂比及掺灰比正相关,受掺灰比影响最小;试样拌合完成后的90 min是流动度损失的主要阶段,流动度损失率为23%~32%,随后变化放缓.泌水率取决于水固比,受掺灰比影响较小.基于试验规律,经归一化分析得到膨胀土流态固化改性配合比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流态固化土 膨胀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流动度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式挡土墙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瀚文 蒋良潍 +2 位作者 杜美玲 葛学军 杨芸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80,共9页
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对抗震设计有重要影响。针对加速度峰值、墙身外倾峰值、墙顶位移峰值三种典型挡墙抗震危险时刻以及常用“土压力峰值时刻包络”取值方法,以振动台模型试验揭示地震土压力取值结果差异性,基于... 重力式挡土墙整体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选取对抗震设计有重要影响。针对加速度峰值、墙身外倾峰值、墙顶位移峰值三种典型挡墙抗震危险时刻以及常用“土压力峰值时刻包络”取值方法,以振动台模型试验揭示地震土压力取值结果差异性,基于重力式挡土墙ABAQUS有限元模型地震响应计算,分析各危险时刻墙背土压力取值及整体稳定性检算结果差异,提出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建议。结果表明:(1)随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墙高增加,三种危险时刻地震土压力均呈现从非线性分布向近似正三角图式转化,合力及作用点高度整体上较现行抗震规范分别大49%和18%;(2)峰值包络法因不能反映墙-土运动主/被动状态和地震动传导时延特征,致使墙顶附近土压力取值结果过大,地震土压力合力较危险时刻大一倍且作用点偏高约25%;(3)墙身外倾峰值危险时刻的抗滑移稳定系数较其余两种危险时刻偏小14%~33%,且随地面峰值加速度增大反映出更明显的衰减敏感性,以此作为抗震稳定性检算最不利状态有利于结构安全与经济性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挡土墙 抗震设计 整体稳定性 最不利状态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函数分析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7
6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1 位作者 吴伟 徐光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8-1374,共7页
传递函数分析对获取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参数及估算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边坡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可求算两种传函:反映边坡各点的场地地震动特征的绝对加速度传函(基于测点实测加速度时程)和反映坡体本身振动性质的相对加速度传函(... 传递函数分析对获取振动系统的动力特性参数及估算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边坡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可求算两种传函:反映边坡各点的场地地震动特征的绝对加速度传函(基于测点实测加速度时程)和反映坡体本身振动性质的相对加速度传函(基于测点与坡脚即台面间的实测加速度相对时程)。以弹性体振动方程分析和试验实测,探讨了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动力特性参数计算的传函选择和以传递函数对动力响应的估算,得出结论:(1)不同于机械模态分析(以绝对传函的模和虚部计算动力特性参数具有等价性),对于边坡模型试验,绝对传函实部和模混入了台面加速度影响,以绝对传函虚部或相对传函虚部才能正确计算动力特性参数;(2)传递函数和台面输入波形Fourier谱的逐频相乘得到动力响应估算谱,与测点实测响应Fourier谱吻合较良好,这种估算方法有助于对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边坡动力响应作出总体评价,并指导模型试验中地震波形的合理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振动台 模型试验 传递函数 动力特性 频域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土桩间土拱效应计算与桩间距分析 被引量:118
7
作者 蒋良潍 黄润秋 蒋忠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450,共6页
土拱效应是安全经济地发挥抗滑桩等非连续支挡结构的支护功能的重要前提,桩间距与成拱作用密切相关。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受压破裂角方位,通过力学概念分析,将黏性土土拱计算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综合简化为以拱脚处拱圈轴向压应... 土拱效应是安全经济地发挥抗滑桩等非连续支挡结构的支护功能的重要前提,桩间距与成拱作用密切相关。利用合理拱轴线几何特征与受压破裂角方位,通过力学概念分析,将黏性土土拱计算的平衡条件和强度条件综合简化为以拱脚处拱圈轴向压应力表达的形式。继而从最少且最易获得的土工材料参数(内聚力c、内摩擦角φ)出发,根据轴向压应力与矢跨比函数关系,利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推导了拱曲线与桩间距上下限的简便计算式,再以此进一步探讨了考虑土拱效应三维稳定的桩间距校核,并以工程实例验证,以对土拱效应的估算提供简便清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土拱效应 桩间距 矢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桩的主动支护作用及桩身初始内力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良潍 黄润秋 +1 位作者 蒋忠信 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19-2324,共6页
预应力锚索桩在桩身施工完毕且锚索施加了初始预应力时,因滑坡推力未及作用于桩上,初始预应力即刻对受荷段桩背的岩土体产生迎滑动方向反推的一种主动支护效应,同时使桩身产生初始内力。基于受荷段桩背岩土水平反力模数为常数的单向Wink... 预应力锚索桩在桩身施工完毕且锚索施加了初始预应力时,因滑坡推力未及作用于桩上,初始预应力即刻对受荷段桩背的岩土体产生迎滑动方向反推的一种主动支护效应,同时使桩身产生初始内力。基于受荷段桩背岩土水平反力模数为常数的单向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以及嵌入段桩周岩土水平反力双参数模式的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以受荷段桩身挠曲线的有限差分式与嵌入段挠曲线的解析通解改进式在滑面处的协调条件联立,推导了锚索初始预应力所产生主动支护效果的半解析定量计算和桩身初始内力求解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建立应急抢险或施工期,锚索桩工程对滑坡稳定性及时作用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桩 预应力 主动支护 初始内力 弹性地基梁 双参数法模型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扰动下边坡的浅表动力效应与锚固控制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1 位作者 胡志旭 杨庆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4-174,共11页
针对汶川震区国道213线都江堰-映秀段道路边坡崩滑和岩土损伤深度所表现的地震扰动浅表动力效应现象,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浅表效应产生机理及防护工程锚固控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采用高2.1m的砂粘土单面坡模型和3种地震波形... 针对汶川震区国道213线都江堰-映秀段道路边坡崩滑和岩土损伤深度所表现的地震扰动浅表动力效应现象,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浅表效应产生机理及防护工程锚固控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采用高2.1m的砂粘土单面坡模型和3种地震波形,定量分析对比了0.253g、0.471g强震作用下3种典型高度原型边坡坡表与坡体内部的加速度放大率、动应变、振动主频等动力学响应量。由试验结果知,坡表的加速度放大率和振动主频平均较同高程坡体内部约大40%和45%,坡表的动剪应变及其与坡体内部间的动拉压应变量值显著,0.471g地震下峰值甚至高达6.5×10-3和2.2×10-3,均接近土体的极限应变。边坡浅表动力效应体现于浅表层与坡体内部间的不协调运动,拉-压动应变将产生剥离拉应力;同时与浅表层岩土动剪应变的反复揉搓作用相叠加,浅表层损伤积累及触发崩滑。对此,进一步通过锚固边坡与自然边坡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初步探讨了浅表动力效应的锚固控制机理,发现锚固结构能有效抑制坡表的加速度放大,提高坡体自振频率,试验中锚固边坡坡顶处加速度放大率较自然边坡小约15%~35%,自振频率提高近39%。分析锚固控制机理得:锚固后坡表自振频率提高,减轻地震波激励下的共振作用;锚固结构穿过浅层损伤破坏面将坡体内部与坡表连成整体,消除两者的不协调运动;锚固力抵消地震波在坡表反射造成的拉裂。论文研究可为汶川震区震后次生崩滑物源条件分析及边坡灾害防范深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地震扰动 浅表动力响应 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振动台模型实验动位移的加速度时程积分探讨 被引量:26
10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吴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受数据采集条件限制,振动台模型实验的速度和动位移时程一般由实测加速度时程信号进行积分得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实测数据计算,认为动位移的频域积分法误差来源是低频截止频率的选取,特别当低频频率接近零时,传统二阶频域积分可产生... 受数据采集条件限制,振动台模型实验的速度和动位移时程一般由实测加速度时程信号进行积分得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实测数据计算,认为动位移的频域积分法误差来源是低频截止频率的选取,特别当低频频率接近零时,传统二阶频域积分可产生较大的动位移低频振荡和峰值误差。提出利用时域与频域混合的方法,即频域-时域混合积分法,来克服积分过程带来的误差,其在对加速度两次积分中,分别进行一次频域积分和一次时域积分。地震模拟振动实验的台面实测加速度数据积分与台面动位移计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较之传统的二阶频域积分,采用频域-时域混合积分时误差可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实验 动位移 加速度时程积分 低频截止频率 频域-时域混合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索桩设计计算的几个力学问题及有关概念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良潍 黄润秋 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8-1194,共7页
分析探讨了锚索桩设计计算的几个力学问题及有关概念。传统上对于桩身嵌入段的计算,须根据桩身与桩周岩土的相对刚度划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并各自对应不同的算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对两种模型计算式的数学极限分析表明,... 分析探讨了锚索桩设计计算的几个力学问题及有关概念。传统上对于桩身嵌入段的计算,须根据桩身与桩周岩土的相对刚度划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并各自对应不同的算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对两种模型计算式的数学极限分析表明,刚性桩模型算式仅为弹性桩计算法中将嵌入段的桩身刚度取很大值下的特例,两种模型算法在力学本质上是统一的。由锚索桩嵌入段分别按弹、刚性桩模型算式的位移、转角的对比分析可知,基于弹性桩模型计算出的锚索受力大于按刚性桩模型,以弹性桩模型进行锚索设计偏于安全,而嵌入段的换算长度取1.3("m法")或0.8("常数法"),从工程设计角度方可作为刚/弹性桩模型的划分判据,此时两种模型的最大位移或转角差别才小于5%。桩上锚索倾角的力学效应除矢量分解作用影响水平锚拉力大小外,更重要的是将影响锚拉点处的水平约束刚度,进而改变锚索桩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担,因此锚索最优倾角的选取可使较好地控制桩身位移且降低锚索初拉力得以兼顾。力图令桩身正负弯矩峰值大致相等的所谓"平衡设计原则"实际上具有较强条件性,须依赖于锚索既要初拉力合适又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具备足够大的锚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索抗滑桩 嵌入段 刚性桩模型 弹性桩模型 嵌入段换算长度 锚索倾角 约束刚度 弯矩平衡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dlin位移解推求锚固段侧阻力分布方法中的奇异性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良潍 黄润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2-1117,共6页
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的Mindlin位移解推求锚固段侧阻力分布,是一种力图以数理力学理论模型严格推导的研究思路,但不同解法间结论相异,与工程实际也相差较大。针对其原因,通过建立普适的求解侧阻力的积分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Mindlin位... 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的Mindlin位移解推求锚固段侧阻力分布,是一种力图以数理力学理论模型严格推导的研究思路,但不同解法间结论相异,与工程实际也相差较大。针对其原因,通过建立普适的求解侧阻力的积分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发现Mindlin位移解所具有的数学奇异性影响突出,在积分方程的数值求解中不能直接消除,虽以设置带取值任意性的最小微间距或以在锚固体横截圆面上积分的荷载转换方法可加以避免,却难以实现严格数理力学推导的初衷。而解析手段因引入了3个简化假设,虽数学求解上克服了奇异性困难,但使力学模型发生了失真,推导的结果仅属于特定定解条件下的数学表象。针对理论上以剪应力互等定律推断出锚固段始端侧阻力应为0,与工程实际间的矛盾,提出锚固段始端角点的应力可以是非对称的,以传统的剪应力互等定律来推断该局部区域的应力状况不尽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段 侧阻力分布 MINDLIN位移解 奇异性 积分方程 位移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土墙地震土压力拟静力法第二破裂面判别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路基工程》 2009年第6期23-25,共3页
基于拟静力法原理和地震角旋转,提出地震工况下挡土墙的陡/坦墙判据及第二破裂面倾角算式。地震工况坦墙临界角更陡,沿用传统坦墙判据易造成误判。对比表明,墙背角处在误判区间时,按误判(陡墙)的物部-冈部公式计算偏于危险,而基于新判... 基于拟静力法原理和地震角旋转,提出地震工况下挡土墙的陡/坦墙判据及第二破裂面倾角算式。地震工况坦墙临界角更陡,沿用传统坦墙判据易造成误判。对比表明,墙背角处在误判区间时,按误判(陡墙)的物部-冈部公式计算偏于危险,而基于新判据及其坦墙模式计算的水平分力更大而竖直分力更小,不仅力学意义更合理,且用以检算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地震土压力 拟静力法 第二破裂面 地震角 墙背压力偏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雨法制备砂土地基模型控制要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浩 罗强 +2 位作者 张正 张良 蒋良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72-1878,共7页
为掌握砂雨法制备砂土地基模型相对密实度Dr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加工了包括点式和线式出砂头的成套砂雨装置,讨论了Dr随落距、出砂孔尺寸、出砂头总流量、移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Dr空间均匀性分布特征。试验表明:1随落距增大,Dr随之... 为掌握砂雨法制备砂土地基模型相对密实度Dr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加工了包括点式和线式出砂头的成套砂雨装置,讨论了Dr随落距、出砂孔尺寸、出砂头总流量、移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Dr空间均匀性分布特征。试验表明:1随落距增大,Dr随之提高,但增速逐渐减缓,可将Dr相对增速K介于±3%所对应落距范围内的Dr均值为稳定相对密实度;2稳定相对密实度与出砂孔尺寸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同一流量下随出砂头移动速度表现出非线性变化特性,出砂头总流量对稳定相对密实度影响不明显;3无论是在水平层面还是沿深度的不同位置,模型箱中部附近的Dr分布均匀性都优于四边和四角处;4一线点式出砂头所制备的砂土Dr与目标值误差较筛孔点式小,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地基模型 砂雨法 标准砂 相对密实度 控制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吕文强 罗强 +2 位作者 刘钢 蒋良潍 张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1,共8页
本文针对重载车辆固定轴距与前后两车相邻转向架距离较近的特点,讨论了单轴、双轴及四轴荷载模式下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的荷载特征;根据循环荷载作用下基床结构累积变形处于收敛状态的荷载阈值(长期强度)与地基系数K30的关系,探讨重载... 本文针对重载车辆固定轴距与前后两车相邻转向架距离较近的特点,讨论了单轴、双轴及四轴荷载模式下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的荷载特征;根据循环荷载作用下基床结构累积变形处于收敛状态的荷载阈值(长期强度)与地基系数K30的关系,探讨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在大轴重、长编组、高密度运输环境下保持良好服役性能的技术条件;总结出以满足结构强度、支承刚度及长期稳定性等技术要求为目标的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多轴间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其将大幅增加路基动应力影响深度,重载铁路路基宜采用考虑前后两车相邻转向架的四轴荷载模式;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厚度宜随基床底层K30指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基床结构 四轴荷载模式 应力特征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坡渗流条件下土质边坡浅层稳定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连继峰 罗强 +2 位作者 蒋良潍 刘钢 谢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0-1448,共9页
从斜坡土体应力状态出发,结合Mohr–Coulomb破坏理论,开展了降雨入渗形成顺坡渗流条件下的无限长土质斜坡浅层稳定分析,提出了边坡浅层失稳呈现上缘张拉区、中段主滑区和下缘挤压区三段滑动区域组成的"顺坡曲线"破坏模式;基... 从斜坡土体应力状态出发,结合Mohr–Coulomb破坏理论,开展了降雨入渗形成顺坡渗流条件下的无限长土质斜坡浅层稳定分析,提出了边坡浅层失稳呈现上缘张拉区、中段主滑区和下缘挤压区三段滑动区域组成的"顺坡曲线"破坏模式;基于定积分元素法,论证了上下缘滑动区域土体的破裂面具有对数螺旋线形态特征,建立了考虑渗透力作用、采用有效应力表达、能较好反映入渗深度wz和主滑区长度L2等因素影响的"顺坡曲线"组合滑面浅层稳定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边坡浅层土体稳定性随L2增大逐渐降低,最终趋近于无限长斜坡稳定分析结果;随wz增加直到最大入渗深度fz,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下的滑体L2逐渐减小至零,浅层局部失稳的"顺坡曲线"破坏模式将退化为深层整体失稳的对数螺旋线型曲面破坏模式;wz<fz时,对边坡浅层稳定性若采用整体曲面滑动法进行分析将得到偏于危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坡渗流 土质边坡 浅层破坏 “顺坡曲线”组合滑面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基床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6
17
作者 罗强 刘钢 +2 位作者 张良 蒋良潍 熊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116,共7页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基床结构累积变形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分析,提出了土工填料累积变形状态随循环荷载水平的增加将呈现出快速稳定、缓慢稳定、缓慢破坏和快速破坏4种类型,建立了基于累积变形速...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基床结构累积变形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分析,提出了土工填料累积变形状态随循环荷载水平的增加将呈现出快速稳定、缓慢稳定、缓慢破坏和快速破坏4种类型,建立了基于累积变形速率发展趋势、采用负幂函数表达的数学判别准则(幂次判别法)。通过构筑的单元结构填土模型,实现了小型刚性平板循环加载下模型填土累积变形4种状态的全过程模拟,并获得了相应的3个荷载阈值。针对高速铁路无砟和有砟轨道系统在适应基础结构沉降方面的巨大差异,明确了基床结构需分别满足快速稳定和长期稳定变形状态的控制原则及技术条件。所得成果为构建高速铁路基床结构变形状态控制设计技术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结构 循环荷载 累积变形状态 幂次判别法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重式加筋土路肩挡墙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浩 罗强 +2 位作者 张良 蒋良潍 张家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8-465,共8页
以某山区公路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建的衡重式加筋土路肩挡土墙为原型,设计了4组模拟墙体实际位移形态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讨论了墙后土体压实度和土中加筋对墙背土压力和路基填土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①墙后土体加筋对减小墙背承... 以某山区公路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建的衡重式加筋土路肩挡土墙为原型,设计了4组模拟墙体实际位移形态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讨论了墙后土体压实度和土中加筋对墙背土压力和路基填土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①墙后土体加筋对减小墙背承受的土压力作用随填土压实度的提高而趋于明显,主要影响区域位于上墙背的下半部分,压实度由88%增至95%会引起上墙背土压力分布由近似线性增大演化为折线型变化;②衡重台对其上覆填土存在托举效应,致使下墙背的土压力大幅减小,其影响范围约为衡重台以下约1/3下墙高度;③墙后土体加筋能提高路基填土的抗变形能力,减小因墙体侧向位移引起的填土表面下沉,对降低新旧路基间的不均匀变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重式路肩墙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土体加筋 土压力 压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位移模式下衡重式路肩墙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浩 罗强 +2 位作者 张良 蒋良潍 张家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82,共8页
以某山区公路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建的衡重式路肩挡土墙为原型,设计了墙体在平移(T)、绕墙趾转动(RB)、绕墙顶转动(RT)以及平移与绕墙趾转动复合形式(T+RB)4种位移模式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讨论了挡墙位移模式对墙背土压力和路基填土变... 以某山区公路旧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建的衡重式路肩挡土墙为原型,设计了墙体在平移(T)、绕墙趾转动(RB)、绕墙顶转动(RT)以及平移与绕墙趾转动复合形式(T+RB)4种位移模式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讨论了挡墙位移模式对墙背土压力和路基填土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墙后不同深度土体进入主动状态的进程,试验表明:1位移模式对上墙土压力大小及分布形态基本无影响,但上墙浅层土体在挡墙位移与墙高比值小于0.3%~0.5%时,存在墙–土摩擦引起的土拱效应,使水平土压力系数增大;2由于衡重台的存在,对下墙距衡重台约1/3下墙高度范围的土压力有遮蔽作用,其结果是降低了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3位移模式对填土沉降有明显影响,在墙体位移最大值相同时,T位移模式的填土沉降明显大于RB和RT位移模式,而RT位移模式,衡重台向下偏转,促进了填土下沉,最终使其填土沉降大于相同位移面积的RB位移模式,也更容易使上墙出现第二破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重式路肩墙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位移模式 土压力 路基沉降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临界性及其在散粒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姚令侃 李仕雄 蒋良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4,共7页
首先简述了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然后介绍了三种发现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性有关的沙堆模型实验,进而提出假设:若系统的组构能对干扰传播形成足够的制约,限制其各部分敏感性递增的趋势,从而维... 首先简述了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然后介绍了三种发现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性有关的沙堆模型实验,进而提出假设:若系统的组构能对干扰传播形成足够的制约,限制其各部分敏感性递增的趋势,从而维持其整体的鲁棒性时,大尺度的系统也能呈现自组织临界现象。最后通过对野外观测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在稳定流条件下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将服从负幂率分布的观点,并对自组织临界现象的判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临界性 散粒体 非均匀推移质输移 判据 沙堆 模型试验 SOC 广延耗散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