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意识与艺术形态: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浙江山越麻绣 被引量:5
1
作者 诸葛沂 蒋羽乾 《艺术探索》 2013年第3期43-46,共4页
浙江山越麻绣主要分布于淳安县王阜乡的山村,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越麻绣传承至今,在村落文化生态中发挥着实用功能、传情功能、表达功能。它的生产形态和图案纹样反映了山越族群朴素的世界观和特殊的文化... 浙江山越麻绣主要分布于淳安县王阜乡的山村,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越麻绣传承至今,在村落文化生态中发挥着实用功能、传情功能、表达功能。它的生产形态和图案纹样反映了山越族群朴素的世界观和特殊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越麻绣 生命意识 艺术形态 艺术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婺剧声腔“徽乱(滩)易位”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蒋羽乾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88-93,共6页
婺剧兼有高腔、昆腔、徽调、乱弹、滩簧、时调六大声腔,其中徽调、乱弹、滩簧演出剧目最多。1950年婺剧定名前后,主唱徽调的徽班以压倒性优势胜过乱弹班和三合班、两合半。半个多世纪后,乱弹和滩簧取代徽调成为婺剧最重要的声腔。这种... 婺剧兼有高腔、昆腔、徽调、乱弹、滩簧、时调六大声腔,其中徽调、乱弹、滩簧演出剧目最多。1950年婺剧定名前后,主唱徽调的徽班以压倒性优势胜过乱弹班和三合班、两合半。半个多世纪后,乱弹和滩簧取代徽调成为婺剧最重要的声腔。这种巨大变化既是观众对不同声腔剧目选择的结果,也出于婺剧工作者对"地方文化"的有意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剧 徽调 乱弹 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