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均衡场与非潮汐重力测量 被引量:9
1
作者 蒋福珍 张赤军 +1 位作者 倪志宏 刘燕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5-469,共5页
根据已有资料与1°×1°平均布格异常和1°×1°平均地形高,计算出青藏高原均衡异常场。 1.大地水准面压强 根据爱黎重力均衡说,在地下深处具有流动性(上地幔柔性层)的某个水准面上,其上部(从自然面起算)物质... 根据已有资料与1°×1°平均布格异常和1°×1°平均地形高,计算出青藏高原均衡异常场。 1.大地水准面压强 根据爱黎重力均衡说,在地下深处具有流动性(上地幔柔性层)的某个水准面上,其上部(从自然面起算)物质所造成的压力处处相等,即压强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场 青藏高原 重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地区重力场分离、密度反演与地壳构造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福珍 方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 康滇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向活动构造带的南端 ,是中蒙经向中轴强地震带和巨大的地壳厚度变化带的一部分 .由于该地区是地震活动的预测危险区 ,且资源非常丰富 ,引起了广大地学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采用对地壳内部密度分布最为敏感的重力场资料进行场分离、平差、反演等数学处理 ,求出地壳平均密度和深度 1 0~ 1 0 0 km各层的密度分布 ;综合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康滇菱形块体与其东侧和西侧不论在构造特征还是地球物理场特征方面皆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密度分布 位场反演 地壳构造 康滇地区 活动构造带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蒋福珍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1期38-45,共8页
根据重力场和形变场观测结果及其年变化率,结合均衡异常(经典和现代的补偿模型)和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探索了该区的重力场和构造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处于再活动阶段;岩石圈弹性厚度薄,以致地壳破裂严重;有一大的... 根据重力场和形变场观测结果及其年变化率,结合均衡异常(经典和现代的补偿模型)和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探索了该区的重力场和构造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处于再活动阶段;岩石圈弹性厚度薄,以致地壳破裂严重;有一大的正均衡异常区(北京以南),说明此处质量运移多,也正是地震发生多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构造运动 质量迁移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盐源-丽江及川滇地块的地震活动与构造运动态势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庆廷 熊熊 蒋福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91-96,共6页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转向西南移 (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 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 盐源-丽江地块 断块运动 地球物理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和形变资料联合反演地壳密度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申重阳 朱思林 +1 位作者 蒋福珍 徐菊生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于单层位理论,利用动态大地测量基本方程,选取Bjerhammar虚拟球作球近似,同时将地面观测数据δgt(重复重力)和δHt(重复水准)等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求解地壳内部密度时间变化及相关重力... 基于单层位理论,利用动态大地测量基本方程,选取Bjerhammar虚拟球作球近似,同时将地面观测数据δgt(重复重力)和δHt(重复水准)等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求解地壳内部密度时间变化及相关重力位场时间变化的一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密度 联合反演 重力 地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1992~1995年GPS复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徐菊生 刘烈昭 +5 位作者 蒋福珍 陆洋 李延兴 王敏 胡新康 赵承坤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1期31-37,共7页
根据华北地区1992~1995年两期GPS复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现今的地壳形变状态。采用坐标平移方法建立近似平面坐标,并在其上进行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本区现今地壳形变以区内断块间的相对运动为主,是新构... 根据华北地区1992~1995年两期GPS复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现今的地壳形变状态。采用坐标平移方法建立近似平面坐标,并在其上进行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本区现今地壳形变以区内断块间的相对运动为主,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其中以太行山山前断裂两侧形变场差异性最为明显,是本区的主要活动断块边界带。据此认为未来强震发生在本带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地壳运动 华北地区 复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重力场特征及界面的计算与解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赤军 蒋福珍 +1 位作者 方剑 陆洋 《南极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59-64,共6页
本文根据OSU91A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南极洲的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分析了空间重力异常变化剧烈的原因及其与高程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用两层界面的反演方法计算了冰盖厚度和地壳厚度,冰盖厚度较... 本文根据OSU91A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南极洲的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分析了空间重力异常变化剧烈的原因及其与高程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布格重力异常用两层界面的反演方法计算了冰盖厚度和地壳厚度,冰盖厚度较大的地区位于极区的东南部,而极区周围和西南部地区厚度较小。地壳较厚的地区位于极区的东南部,最大达56km,西南部地区地壳较薄,最小值为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重力场 布格重力异常 地壳厚度 冰盖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撕裂——一种致裂致震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庆廷 蒋福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97-100,共4页
明确提出两个板块或地块之间相互作用 (主要是错动 )中存在一种致裂致震机制———边缘撕裂 ,并以中国云南境内的红河断裂和美国加州的圣安德列斯两侧地块的边缘撕裂现象为例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致震机制 边缘撕裂 地块相互作用 红河断裂 圣安德列斯断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力资料精化大陆岩石圈热结构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熊熊 许厚泽 蒋福珍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0年第1期17-21,共5页
由于地表观测大地热流值的精度较低 ,并且测点分布不均匀 ,加之我们对地球内部介质热学参数随深度分布的了解也很模糊 ,因此 ,由通常解热传导方程获得的岩石层温度模型比较粗糙。本文提出一种利用重力异常资料精化传统的单纯依赖地热资... 由于地表观测大地热流值的精度较低 ,并且测点分布不均匀 ,加之我们对地球内部介质热学参数随深度分布的了解也很模糊 ,因此 ,由通常解热传导方程获得的岩石层温度模型比较粗糙。本文提出一种利用重力异常资料精化传统的单纯依赖地热资料确定岩石层温度模型的方法 ,并对方法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大陆岩石圈 温度结构 理论模型 地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力方法研究青藏高原地体划分
10
作者 蒋福珍 方剑 刘根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131-138,共8页
利用重力方法并参考其他资料,对青藏高原地体划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重力和高程相关系数ρ>0.85时最小二乘方法求得的广义布格系数b值的分布来推算其密度分布.其次,根据重力与高程的线性回归直线的分布特点,按地体划分定义,... 利用重力方法并参考其他资料,对青藏高原地体划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重力和高程相关系数ρ>0.85时最小二乘方法求得的广义布格系数b值的分布来推算其密度分布.其次,根据重力与高程的线性回归直线的分布特点,按地体划分定义,将青藏高原划分为5个地体,即昆仑地体、巴颜喀拉地体、羌塘地体、冈底斯地体及喜马拉雅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体 重力法 地体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不同场源重力场特征及其与构造、地震的关系
11
作者 蒋福珍 陆洋 方剑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2期51-58,共8页
利用重力场实测资料及最新的高分辨率超高阶重力位模型 IGG97LB(72 0阶 )计算了三江地区不同场源的重力场。在分析研究了不同场源重力场特征之后 ,结合地震层析成像资料 ,得出了初步结论 :(1)三江地区的康滇菱形块体内部的物质是由青藏... 利用重力场实测资料及最新的高分辨率超高阶重力位模型 IGG97LB(72 0阶 )计算了三江地区不同场源的重力场。在分析研究了不同场源重力场特征之后 ,结合地震层析成像资料 ,得出了初步结论 :(1)三江地区的康滇菱形块体内部的物质是由青藏高原下面物质向南东方向延伸来的 ,可见康滇菱形块体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密切 ;(2 )康滇菱形块体的低速度层厚度大于周边地区 ;(3)从三江地区重力场特征及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情况看 ,地震容易发生在重力异常等值线拐弯处 ,特别是复杂的等值线拐弯处 ,更是地震的多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内部构造 地震 三江地区 重力异常 地震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