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大豆油精炼环节色泽与酸价的实时监测系统研发
1
作者 王冬 王宏平 +5 位作者 高天慧 林颢 孙日飞 马莉 蒋甜燕 何立军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色泽和酸价是大豆油精炼环节的重要品质指标,快速无损检测对大豆油生产过程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型检测大豆油精炼环节中干燥油、脱色油和成品油的色泽与酸价,并研发了基于QT(Quick Time)6.3版本... 色泽和酸价是大豆油精炼环节的重要品质指标,快速无损检测对大豆油生产过程提质增效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分析模型检测大豆油精炼环节中干燥油、脱色油和成品油的色泽与酸价,并研发了基于QT(Quick Time)6.3版本框架的大豆油加工过程内外部品质的实时无损监测系统。首先,通过系统中的可见光波段结合公式转换,计算出大豆油加工过程色泽L*、a*、b*和R值,矫正后与色度计的相对偏差小于1%。此外,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R)和遗传算法(GA)4种算法筛选出与酸价相关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变量,再用偏最小二乘法(PLSR)、支持向量机(SVR)和人工神经网络(BPANN)3种算法建模并比较其性能,CARS+SVR的组合所建立的模型性能最佳,其模型的相关评价参数R p为0.98,RMSEC为0.0102,RMSEP为0.0125,RPD为4.95。最后,将所研发的系统在2024年5月6日至2024年5月14日进行生产验证,色泽和酸价与品控部门验证的误差分布为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精炼 色泽 酸价 可见/近红外光谱 实时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FastFAME色谱柱的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
2
作者 孟庆宇 蒋甜燕 +2 位作者 孙日飞 马莉 夏旭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2,共3页
为满足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脂肪酸组成测定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采用气相色谱法,选用强极性DB-FastFAME色谱柱对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方法的分离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柱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B-FastFAME色谱柱可... 为满足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脂肪酸组成测定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采用气相色谱法,选用强极性DB-FastFAME色谱柱对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并对方法的分离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柱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B-FastFAME色谱柱可在25 min内分离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分离度均不小于1.5,脂肪酸的定性和定量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0.03%和2.3%,分离效果良好且稳定性较好;采用该色谱柱测定菜籽油质控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相对误差为-2.50%~9.01%,无法分离反式C18∶3,除C18∶3n-3和C20∶1测定值偏大外,其余脂肪酸准确度良好;DB-FastFAME色谱柱使用1年后,柱效能降低,保留时间后移了0.9 min。综上,DB-FastFAME色谱柱可满足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要求,但长期使用需关注柱效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 DB-FastFAME色谱柱 分离度 精密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蛋白改性及对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蒋甜燕 王立 +1 位作者 易翠平 姚惠源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对大米蛋白酸法脱酰胺改性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大米蛋白溶液质量浓度25 g/L、加入的盐酸浓度0.19 mol/L、反应时间3.18 h、反应温度92℃,此条件下脱酰胺度为48.9%,并且研究了此脱酰胺条件下大米蛋白溶解性、乳化性、... 对大米蛋白酸法脱酰胺改性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大米蛋白溶液质量浓度25 g/L、加入的盐酸浓度0.19 mol/L、反应时间3.18 h、反应温度92℃,此条件下脱酰胺度为48.9%,并且研究了此脱酰胺条件下大米蛋白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持油性,结果发现,随着脱酰胺程度的增加,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都有所增加,而持水、持油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蛋白 脱酰胺 功能性质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对米糠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蒋甜燕 王立 +2 位作者 周素梅 张晖 姚惠源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27,39,共3页
由于米糠中脂肪酸含量高,米糠需要进行挤压稳定化处理,但是挤压处理后其中的蛋白也发生了变性甚至降解等变化,对米糠的综合利用有所影响。对未挤压和挤压米糠中提取出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发现米糠经过挤压处理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导致... 由于米糠中脂肪酸含量高,米糠需要进行挤压稳定化处理,但是挤压处理后其中的蛋白也发生了变性甚至降解等变化,对米糠的综合利用有所影响。对未挤压和挤压米糠中提取出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发现米糠经过挤压处理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导致乳化性、起泡性和持水、持油性等能力均有所提高,只是提取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米糠蛋白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温、湿度条件下小麦粉脂肪酸值的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明洁 蒋甜燕 +4 位作者 袁建 鞠兴荣 杨晓蓉 宋佳 吴小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75,共5页
在6种温度(10、15、20、25、30、35℃)和3种相对湿度(55%、70%、85%)组合情况下进行小麦粉储藏试验。在90 d的储藏过程中,每10 d取一次样测定脂肪酸值。结果表明:55%RH和70%RH条件下,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增长速率也越大,且相同储藏时... 在6种温度(10、15、20、25、30、35℃)和3种相对湿度(55%、70%、85%)组合情况下进行小麦粉储藏试验。在90 d的储藏过程中,每10 d取一次样测定脂肪酸值。结果表明:55%RH和70%RH条件下,储藏温度越高,脂肪酸值增长速率也越大,且相同储藏时间的小麦粉脂肪酸值也越大。在85%RH的条件下,10℃和15℃下储藏的小麦粉脂肪酸呈直线上升趋势,20、25、30、35℃下储藏的脂肪酸在储藏初期都呈上升趋势,然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储藏温度愈高,下降速度愈大;另外,分别在55%RH、70%RH和85%RH条件下,就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脂肪酸值的影响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建立了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关系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脂肪酸值 储藏温度 相对湿度 方差分析 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乌饭树树叶黑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立 蒋甜燕 +1 位作者 张晖 姚惠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4-226,258,共4页
以黑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缓冲液条件下对乌饭树树叶黑色素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发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合用有利于提高黑色素的得率,当果胶酶用量为2.5mg/g树叶,纤维素酶用量为3.0mg/g树叶时提取得率超过33mg/g原料... 以黑色素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缓冲液条件下对乌饭树树叶黑色素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发现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合用有利于提高黑色素的得率,当果胶酶用量为2.5mg/g树叶,纤维素酶用量为3.0mg/g树叶时提取得率超过33mg/g原料。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光照色素颜色加深;酸性条件下色素较稳定;提高温度或延长高温时间可以增强色素显色;Mg2+、Na+、K+、Ca2+、Zn2+对色素影响不大,但是Cu2+和Fe3+对乌饭树树叶黑色素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所以在黑色素保藏和应用中避免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 黑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储藏期溶剂保持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建 宋佳 +3 位作者 贾继荣 杨晓蓉 鞠兴荣 蒋甜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74-479,共6页
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模拟储藏实验,研究储藏过程中小麦粉三种溶剂保持力(SR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溶剂保持力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在中低湿度条件下,碳酸钠SRC值受储藏温度与时间影响显著,三者... 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模拟储藏实验,研究储藏过程中小麦粉三种溶剂保持力(SR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溶剂保持力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在中低湿度条件下,碳酸钠SRC值受储藏温度与时间影响显著,三者呈显著二元线性相关(Y=a+bX1+cX2);乳酸、蔗糖SRC值在储藏过程中受储藏湿度、温度与时间影响显著,且与其呈显著三元线性相关(Y=a+bX1+cX2+dX3)。将小麦粉溶剂保持力与蒸煮品质比较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溶剂保持力 储藏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对储藏小麦粉中霉菌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建新 彭雪霁 +4 位作者 高瑀珑 宋佳 蒋甜燕 鞠兴荣 袁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4-97,共4页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湿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霉菌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储藏一段时间后水分达到平衡状态,且水分与储藏温度和湿度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由于储藏温度和小麦粉水分的联合影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霉菌量基本...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湿度对小麦粉储藏过程中霉菌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粉储藏一段时间后水分达到平衡状态,且水分与储藏温度和湿度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由于储藏温度和小麦粉水分的联合影响,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霉菌量基本呈下降趋势,通过方差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小麦粉中霉菌量的显著性因素,特别在55%湿度下,霉菌量与温度、储藏时间呈显著的二元非线性关系。在储藏温度≥20℃条件下,湿度是影响小麦粉中霉菌量的显著性因素。另外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优势菌始终是白曲霉,但比例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温度 湿度 霉菌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脱色剂应用于大豆油脱色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宏平 孙日飞 +3 位作者 何立军 马莉 蒋甜燕 邵彦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旨在为大豆油精炼中脱色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大豆碱炼油和3种常用脱色剂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为原料,考察了3种脱色剂对大豆油的脱色、脱皂和脱磷脂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添加量超过2%后,脱色率上升... 旨在为大豆油精炼中脱色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大豆碱炼油和3种常用脱色剂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为原料,考察了3种脱色剂对大豆油的脱色、脱皂和脱磷脂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添加量超过2%后,脱色率上升速率变慢;脱色剂添加量为3%时,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脱色率分别为92.1%、86.9%、90.7%;大豆碱炼油在426、450、479、665 nm波长处有吸收峰,可通过油样在上述4个波长处吸光度的变化来考察脱色剂的脱色能力;脱色剂添加量为1%时,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中性膨润土对叶绿素的脱除率分别为87.1%、67.7%、54.8%,脱皂率分别为84.5%、83.8%、78.9%,脱磷脂率分别为82.6%、83.5%、90.8%,脱色剂添加量为3%时,3种脱色剂的脱皂率和脱磷脂率均为100%。综上,活性白土的脱色效果最佳,可以通过减少碱炼油中的皂含量和磷脂含量来提升脱色剂对色素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剂 大豆油 脱色率 色素 脱皂 脱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大小对大米RVA谱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甜燕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13,共4页
将3种市售大米粉碎成不同粒度的样品,通过测定它们的黏度值,研究粒度大小对大米RVA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必须达到一定的细度后才能测出具有代表性的黏度值,如样品粒度较大,需在RVA仪程序中给予充分的时间才得到完整的曲线;峰值黏度... 将3种市售大米粉碎成不同粒度的样品,通过测定它们的黏度值,研究粒度大小对大米RVA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必须达到一定的细度后才能测出具有代表性的黏度值,如样品粒度较大,需在RVA仪程序中给予充分的时间才得到完整的曲线;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随着大米粒度逐渐变小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回生值随着大米粒度减小而减小,衰减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建立了粒度与RVA谱各特征值关系的回归方程,且粒度大小对不同种类的大米影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粒度 RVA谱 黏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炸过程中大豆油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甜燕 魏为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279-281,共3页
[目的]考察煎炸过程中大豆油的品质变化。[方法]对餐饮业多频次反复使用的大豆油以及家庭正常使用2~3次的大豆油进行研究,关注煎炸中食材的感官品质、大豆油品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一级大豆油进行低频次煎炸(3次),每批煎炸食... [目的]考察煎炸过程中大豆油的品质变化。[方法]对餐饮业多频次反复使用的大豆油以及家庭正常使用2~3次的大豆油进行研究,关注煎炸中食材的感官品质、大豆油品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一级大豆油进行低频次煎炸(3次),每批煎炸食材着色正常无异味,油样品质可以符合食用油煎炸过程中卫生指标要求。大豆油过多频次连续煎炸,后期煎炸食物滋味变差,并带有异味,油品指标逐渐变差。在煎炸过程中,酸值、极性组分、羰基价都与煎炸次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碘价与煎炸次数呈负相关关系。极性组分的含量与酸值、羰基价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碘价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油品不宜多次连续煎炸使用,家庭使用不宜连续超过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感官检验 指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储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甜燕 魏为连 +1 位作者 崔海明 孙日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2期152-153,共2页
采用3种不同的包装形式进行食用油储藏,考察不同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储藏指标的影响。试验得出,在50℃干燥箱贮藏过程中,不同包装材料灌装的大豆油油样指标变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玻璃瓶装、PET装、软包装复合食品袋装。可以看出,玻璃瓶... 采用3种不同的包装形式进行食用油储藏,考察不同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储藏指标的影响。试验得出,在50℃干燥箱贮藏过程中,不同包装材料灌装的大豆油油样指标变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玻璃瓶装、PET装、软包装复合食品袋装。可以看出,玻璃瓶对油样的贮藏效果最好。为保持食用油品质,可加入限量的抗氧化剂来弥补包装材料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 指标变化 油品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色吸附剂对大豆脱色油返酸返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甜燕 王宏平 +3 位作者 孙日飞 孔伟 李亮亮 孟庆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对油脂精炼脱色加工提供参考,以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以及二者复配作为脱色剂对大豆中和油进行脱色,测定脱色油的酸值、色泽,并通过返酸返色试验探究脱色吸附剂对大豆脱色油返酸返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与活性白土添加量和复配... 为对油脂精炼脱色加工提供参考,以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以及二者复配作为脱色剂对大豆中和油进行脱色,测定脱色油的酸值、色泽,并通过返酸返色试验探究脱色吸附剂对大豆脱色油返酸返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与活性白土添加量和复配脱色剂中活性白土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凹凸棒土添加量呈负相关;脱色剂添加量越多,脱色效果越明显,但在活性白土或凹凸棒土添加量超过3%时,脱色效果增加较少;随活性白土或凹凸棒土添加量的增多,脱色油返酸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脱色油会有不同程度的返色,与活性白土相比,凹凸棒土脱色返色程度更高。综上,在脱色过程中,通过调整脱色剂添加量和配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品油的返酸返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脱色 活性白土 凹凸棒土 返酸 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抗冻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甜燕 魏为连 +1 位作者 崔海明 孙日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55,共2页
与正常状态的棕榈油相比,棕榈油析出成分的饱和脂肪酸总量高、熔点高、碘价低。有效的温度处理可以使棕榈油抗冻性增强,冷冻试验析出时间延长,析出成分融化时间大大缩短。油品有析出后,待至融化后它的抗冻性大大降低,融化时间与油品灌... 与正常状态的棕榈油相比,棕榈油析出成分的饱和脂肪酸总量高、熔点高、碘价低。有效的温度处理可以使棕榈油抗冻性增强,冷冻试验析出时间延长,析出成分融化时间大大缩短。油品有析出后,待至融化后它的抗冻性大大降低,融化时间与油品灌装体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油 冷冻实验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尔·费休法测定食用油中的水分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伟 孟庆宇 +1 位作者 蒋甜燕 魏为连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6期102-104,107,共4页
采用电热干燥箱法与卡尔·费休法分别测定成品食用油水分,精密度在1.4%~7.4%,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以用卡尔·费休法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水分。每2 d标定1次卡尔费休试剂的滴定度,得到卡尔费休试剂的滴定度最佳周期为1周。食用... 采用电热干燥箱法与卡尔·费休法分别测定成品食用油水分,精密度在1.4%~7.4%,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以用卡尔·费休法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水分。每2 d标定1次卡尔费休试剂的滴定度,得到卡尔费休试剂的滴定度最佳周期为1周。食用油的最佳称样量为(2.0±0.4)g(精确至0.1 mg)。用纯水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8.5%~10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费休法 食用油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规格对食用植物油货架期内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为连 蒋甜燕 +3 位作者 孔伟 夏旭明 宋炳赫 孟庆宇 《现代食品》 2021年第22期199-201,共3页
为了解包装规格对食用植物油货架期内品质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包装规格食用植物油进行跟踪检测,分析其内在规律,得出同种食用植物油规格越大,品质变化趋缓,即包装规格和品质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货架期试验开展方... 为了解包装规格对食用植物油货架期内品质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包装规格食用植物油进行跟踪检测,分析其内在规律,得出同种食用植物油规格越大,品质变化趋缓,即包装规格和品质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货架期试验开展方法,明确留样方式和检测频次,设置风险预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油 货架期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干燥油脱色效果与脱色剂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何立军 孙日飞 +1 位作者 马莉 蒋甜燕 《现代食品》 2023年第6期82-84,共3页
为扩大食用油精炼加工所需脱色剂的选择范围,研究了几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及除皂除磷脂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白土的脱色率优于中性膨润土和凹凸棒土。专用二氧化硅粉、麦饭石粉、高岭土粉有脱除残皂残磷的能力,脱色能力弱。先添加专用二... 为扩大食用油精炼加工所需脱色剂的选择范围,研究了几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及除皂除磷脂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白土的脱色率优于中性膨润土和凹凸棒土。专用二氧化硅粉、麦饭石粉、高岭土粉有脱除残皂残磷的能力,脱色能力弱。先添加专用二氧化硅粉,保持80℃,15 min后再加入0.6%的活性白土等脱色剂保持110℃,20 min后能够显著提升脱色效果。酸化处理后的麦饭石粉、沸石粉具有脱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色剂 大豆油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