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仁爱思想的道德资源及其现代转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蒋璀玢 刘德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3,共4页
立足时代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和生态四个维度对儒家仁爱思想的道德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推动其实现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厚植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文化底蕴、纾解当下中国社会道德困境的应然之举。推动儒家仁... 立足时代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和生态四个维度对儒家仁爱思想的道德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推动其实现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厚植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文化底蕴、纾解当下中国社会道德困境的应然之举。推动儒家仁爱思想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传承及应用,应循着儒家“德行教育”的思路,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全体公民道德境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仁爱思想 公民道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资源 现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魏晓文 蒋璀玢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1,共6页
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觉的教育,"现实的个人"是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照,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 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觉的教育,"现实的个人"是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照,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一元主导,站稳中国价值立场;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切中中国社会现实,培养主体的价值责任感与理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价值观教育 当代中国 现实的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幻共同体”到“真正共同体”——唯物史观视域中共同体形态的嬗变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蒋璀玢 刘德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7,123,159,共10页
历史的现实是共同体形态的生成场域。在历史的现实中考察共同体形态的历史演进,揭示共同体形态嬗变的历史规律,把握当时代共同体实然与应然内在张力关系的叙事逻辑,建构起唯物史观视域中共同体形态的嬗变逻辑,是历史地考察人类文明演进... 历史的现实是共同体形态的生成场域。在历史的现实中考察共同体形态的历史演进,揭示共同体形态嬗变的历史规律,把握当时代共同体实然与应然内在张力关系的叙事逻辑,建构起唯物史观视域中共同体形态的嬗变逻辑,是历史地考察人类文明演进规律的重要问题,构成了整体地呈现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的重要论域。马克思在“货币-资本-理性国家”的抽象逻辑中揭示了“资本共同体”的抽象性与虚幻性,勾勒出“真正共同体”遵循的生产基础、主体地位、连结秩序和价值旨归等基本原则,深刻演绎出“虚幻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形态演进的历史必然,为审思共同体形态发展的当代境遇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思路原则与实践遵循提供了理论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虚幻共同体 真正共同体 当代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