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1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1 位作者 季永红 付亚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81.82%vs.80.70%]、有效率[11.76%vs.10.91%vs.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23.19±3.88 vs.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45.14±4.98 vs.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后半规管 颈部活动受限 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建华 赵晓旭 蒋海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9,共6页
为了研究在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生成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然后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为了研究在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生成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高通量测序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然后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检测出239个细菌属和18个真菌属。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在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变化不同,同时不同微生物的丰度变化特性也具有很大的区别。在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2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4种酯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它们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有16种微生物属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具高度相关性,其中Weissella、Lactobacillus、Pseudomonas、Rhodotorula、Kwoniella与乙酯类化合物及高级醇有显著相关性。由此说明,玉米黄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生成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酒 微生物菌群结构 挥发性风味物质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红冰葡萄酒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海娇 郭建华 +1 位作者 李永翔 史秀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96,共5页
为改善北冰红冰葡萄酒的品质与口感,以北冰红山葡萄为原料,制备北冰红冰葡萄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初始p 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北冰红冰葡萄酒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4%、发酵温度16℃、... 为改善北冰红冰葡萄酒的品质与口感,以北冰红山葡萄为原料,制备北冰红冰葡萄酒。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初始p H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北冰红冰葡萄酒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4%、发酵温度16℃、葡萄汁初始含糖量360 g/L、初始pH值为3.7。在此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北冰红冰葡萄酒的感官评分为88.3分,酒精度达11.6%vol。北冰红冰葡萄酒澄清透明,果香浓郁,口感酸甜协调,具有冰葡萄酒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红 冰葡萄酒 发酵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骨膜下注射与全身静脉用药甲泼尼龙对突发性耳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2 位作者 季永红 唐超 付亚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耳后骨膜下注射与全身静脉用药甲泼尼龙对突发性耳聋合并糖尿病(SSNHLD)患者疗效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SSNHLD患者12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静滴甲泼尼龙40 mg。观察组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 目的 探讨耳后骨膜下注射与全身静脉用药甲泼尼龙对突发性耳聋合并糖尿病(SSNHLD)患者疗效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SSNHLD患者12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静滴甲泼尼龙40 mg。观察组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每2天进行1次,40 mg/次。两组均治疗10 d,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恢复情况及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85.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纯音听阈相比于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更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及2 h PG比对照组更低(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FPG及2 h PG相比于治疗前更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的FPG及2 h P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25%、10.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对SSNHLD患者的疗效较好,对血糖的影响较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糖尿病 耳后注射 全身静脉用药 甲泼尼龙 血糖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