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州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徐国 蒋泽修 +2 位作者 张玲 徐虎 刘庆银 《农技服务》 2025年第4期96-102,共7页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农产品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绿色食品认证产...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农产品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从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产品方面分析黔西南州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并针对品牌打造意识不强、品牌保护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带动不足、品牌建设层次不高、品牌建设规模不大等问题,从优化发展环境、培育经营主体、做好品牌监管、深挖优势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品牌 现状 对策 黔西南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望谟县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2
作者 郑明洁 邹军 +5 位作者 蒋泽修 韦堂倩 黄春勇 扈月豪 韦沙沙 蒋邦念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6期69-73,共5页
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户增产增收,2023年在望谟县以万糯2018、京科糯768、京黄糯269、沪红糯1号等14个鲜食玉米品种(万糯2000为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比较试验,分析比较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以筛选出... 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户增产增收,2023年在望谟县以万糯2018、京科糯768、京黄糯269、沪红糯1号等14个鲜食玉米品种(万糯2000为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比较试验,分析比较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以筛选出适宜望谟县种植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农科糯336、美玉糯30、鲜甜糯918、中苗黑珍珠、中鲜糯808、佳糯808、珍珍糯800等7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可在望谟县内小面积多点位试验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品种比较 产量 品质 农艺性状 望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望谟县鲜食玉米的影响
3
作者 郑明洁 邹军 +4 位作者 韦沙沙 韦堂倩 蒋邦念 蒋泽修 黄婷婷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37-39,43,共4页
为了探索望谟县鲜食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益及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本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的密度水平,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鲜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对鲜食玉米的... 为了探索望谟县鲜食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提升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益及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本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的密度水平,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鲜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密度对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影响,其影响程度为产量性状>果穗性状>植株性状。在试验的6个密度水平中,综合分析得出3600株/亩的密度处理在产量性状、植株性状和果穗性状上均表现较好,为最佳种植密度,可在相同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本试验结果拟为望谟县今后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密度 产量 望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谟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4
作者 盛娅芳 蒋泽修 徐富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8期21-24,共4页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召,望谟县因地制宜,坚持“发展优先、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选择以芒果、茶叶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望谟县芒果种植面积达10.69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召,望谟县因地制宜,坚持“发展优先、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选择以芒果、茶叶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望谟县芒果种植面积达10.69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产业效益日益提高,带动能力日益增强,脱贫攻坚产业成果更加巩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优势产业 现状 发展建议 望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芒果横纹尾夜蛾防治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新 蒋泽修 +2 位作者 黄家改 张俊 刘清国 《农技服务》 2017年第3期62-62,共1页
本文针对贵州芒果横纹尾叶蛾的为害特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的观察,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 芒果 横纹尾夜蛾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青绿茶色泽品质提升技术分析
6
作者 李定容 吕梅 +4 位作者 何建栋 蒋泽修 刘珍珍 冯丹 杨林巧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4期238-240,共3页
为研究烘青绿茶关键工艺对色泽品质形成的影响,对烘青绿茶色泽形成的关键工艺进行试验,分析关键工艺对烘青绿茶色泽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相关技术。结果表明,烘青绿茶的干茶、茶汤、叶底色泽与杀青叶含水量有较大关系,鲜叶适度通风摊放后,... 为研究烘青绿茶关键工艺对色泽品质形成的影响,对烘青绿茶色泽形成的关键工艺进行试验,分析关键工艺对烘青绿茶色泽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相关技术。结果表明,烘青绿茶的干茶、茶汤、叶底色泽与杀青叶含水量有较大关系,鲜叶适度通风摊放后,再高温杀青对后期干茶色泽和茶汤亮度较好。在通风摊放4 h、杀青温度170℃、鼓风机及时对杀青叶进行散热处理、堆放10 min的条件下,最后制成干茶的色泽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青绿茶 含水量 色泽品质 技术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