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MC系列单片机的智能无线联网预警系统的研制
1
作者 李祖欣 蒋永峰 《电子工程师》 2003年第12期19-21,共3页
给出了一种以EMC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无线联网预警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的无线发射、接收和与电话线联网的系统硬件电路的构成、软件设计及其实际应用情况。整个系统由1台主机和多个发射器组成,核心采用EM78P156E单片机。发射器... 给出了一种以EMC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无线联网预警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的无线发射、接收和与电话线联网的系统硬件电路的构成、软件设计及其实际应用情况。整个系统由1台主机和多个发射器组成,核心采用EM78P156E单片机。发射器配置不同功能的信号检测电路,采用载波为315MHz的数字调制无线发射,实现与主机的系统集成。具有主机与发射器对码、电话号码存入、遇警自动拨出电话和紧急求助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C系列单片机 数字调制 无线联网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87C591单片机在座车平台液压调平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潇 蒋永峰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18期152-153,156,共3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P87C591的四点支撑液压调平控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座车平台的自动调平。应用P87C591内部集成的CAN,SIO0,SIO1独立串口,分别实现了控制系统所需的CAN总线通讯、RS 485通讯I、C总线方式的I/O口扩展。本系统能完成支撑腿落... 设计了一套基于P87C591的四点支撑液压调平控制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座车平台的自动调平。应用P87C591内部集成的CAN,SIO0,SIO1独立串口,分别实现了控制系统所需的CAN总线通讯、RS 485通讯I、C总线方式的I/O口扩展。本系统能完成支撑腿落地自动检测,支撑腿自动锁紧、解锁,自动调平,自动撤收,水平监测和显示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P87C591 调平 水平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悬架控制臂参数化建模及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登峰 黄亚威 +1 位作者 秦民 蒋永峰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提取了汽车在加速、制动、稳态回转和最高车速行驶4种工况下前悬架控制臂的载荷,建立了控制臂的拓扑优化分析模型。以控制臂质量最轻、最大变形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控制臂的1阶弹性模态频率不低于轻量化前的频率及控制臂最大米塞斯应力小... 提取了汽车在加速、制动、稳态回转和最高车速行驶4种工况下前悬架控制臂的载荷,建立了控制臂的拓扑优化分析模型。以控制臂质量最轻、最大变形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控制臂的1阶弹性模态频率不低于轻量化前的频率及控制臂最大米塞斯应力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为约束条件,以控制臂参数化模型的11个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了控制臂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用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控制臂进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保持控制臂低阶固有振动特性、强度和刚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轻量化后控制臂质量从2.62kg减少到2.21kg,减重15.6%,轻量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悬架 控制臂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乘用车悬架液压衬套匹配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民 蒋永峰 +2 位作者 马天飞 陈云飞 刘亚川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03-307,共5页
液压衬套是汽车悬架重要隔振元件,研究其动态特性与悬架系统相匹配对提升车辆平顺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使用同一液压衬套的两款车,通过整车道路试验和液压衬套的动态特性分析,找出液压衬套与车辆悬架系统的匹配原则,提出衬套动态特性的... 液压衬套是汽车悬架重要隔振元件,研究其动态特性与悬架系统相匹配对提升车辆平顺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使用同一液压衬套的两款车,通过整车道路试验和液压衬套的动态特性分析,找出液压衬套与车辆悬架系统的匹配原则,提出衬套动态特性的优化目标,利用AMESim和Matlab对衬套进行联合仿真优化,并根据最优方案对液压衬套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利用联合仿真优化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液压衬套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 液压衬套 匹配 优化 AMESIM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操稳转向性能指标分解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永峰 王晓燕 +1 位作者 田玲玲 郝文权 《汽车文摘》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包括性能目标设定、目标分解、优化设计、底盘调校,逐渐向目标达成逼近,开发结束后实现目标达成。性能目标分解即指标分解,用简单有物理意义的理论公式关联整车指标与总成指标,将整车的客观性能指标分解至系统特性,... 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包括性能目标设定、目标分解、优化设计、底盘调校,逐渐向目标达成逼近,开发结束后实现目标达成。性能目标分解即指标分解,用简单有物理意义的理论公式关联整车指标与总成指标,将整车的客观性能指标分解至系统特性,是整车性能目标达成的关键环节,在性能开发中承上启下,是各主机厂的核心技术。性能指标分解正常在车辆开发初期,用于指标分解的模型应采用尽可能少的建模参数,建模分析迅速且模型能明确表达系统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ADAMS或CarSim模型,由于模型结构过于复杂,不适用于车辆性能的指标分解。本文建立了用于性能指标分解的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底盘动力学操稳转向性能指标的分解及应用方法,为车辆动力学性能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性能 底盘 指标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控制变频器在电梯改造中的应用
6
作者 蒋永峰 《宁夏石油化工》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变频器代替继电器控制电梯,改造后的电梯其性能指标和功能均优于原电梯,使用效果优良。
关键词 PLC控制 变频器 电梯改造 可编程序控制器 应用 继电器控制 性能指标 使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分析
7
作者 蒋永峰 于勇 《宁夏石油化工》 2005年第3期53-54,共2页
分析了1FC6型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原理,揭示了该系统设计简捷、性能优良的特点。
关键词 励磁系统 自动电压调压器 励磁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平顺性分析的橡胶衬套动态特性建模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民 蒋永峰 宋雨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8,共5页
橡胶衬套的动态特性与载荷的激振频率、幅值等因素相关,其模型的准确性影响车辆平顺性的仿真精度。建立了包含材料弹性、粘弹性与弹塑性的橡胶衬套动态模型,分别采用多项式、分数导数与Bouc-wen模型描述橡胶衬套的弹性、频率相关性及振... 橡胶衬套的动态特性与载荷的激振频率、幅值等因素相关,其模型的准确性影响车辆平顺性的仿真精度。建立了包含材料弹性、粘弹性与弹塑性的橡胶衬套动态模型,分别采用多项式、分数导数与Bouc-wen模型描述橡胶衬套的弹性、频率相关性及振幅相关性。通过参数辨识确定衬套模型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衬套 动态特性 平顺性分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定谐波消除的矩阵变换器性能优化方法
9
作者 许宇翔 王培良 +2 位作者 蔡志端 雷能玮 蒋永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针对矩阵变换器输入LC滤波器容易引起输入电流谐振的问题,选择输入侧谐振点附近的特定谐波作为抑制对象,提出基于特定谐波消除的输入滤波器参数优化与谐振抑制方法,以提升输入性能.分析输入LC滤波器及常规谐振抑制方法的工作原理,采用... 针对矩阵变换器输入LC滤波器容易引起输入电流谐振的问题,选择输入侧谐振点附近的特定谐波作为抑制对象,提出基于特定谐波消除的输入滤波器参数优化与谐振抑制方法,以提升输入性能.分析输入LC滤波器及常规谐振抑制方法的工作原理,采用多个约束条件对滤波参数进行最优设计,以谐振点附近特定谐波的抑制效果作为阻尼电阻的选择依据,给出具体的优化设计步骤.将特定谐波消除的思想引入主动谐振抑制方法中,提出采用陷波滤波器采集滤波电容中特定谐波量反馈到控制回路的策略.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仿真实验表明,利用所提的输入滤波器参数优化方法和主动谐振抑制方法,使得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分别下降了98.5%和99.3%.抑制处理后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谐波 矩阵变换器 参数优化 谐振抑制 陷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雷准则的某纯电动车悬架刚度优化匹配研究
10
作者 田玲玲 郝文权 蒋永峰 《汽车文摘》 2020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车型开发前期对悬架系统刚度、阻尼进行合理的优化匹配,不仅能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同时还能提升整车性能,基于欧雷准则,以车辆二自由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前、后悬架刚度优化匹配的方法,并在某电动车动力学性能开发前期得以应用,通过实车... 在车型开发前期对悬架系统刚度、阻尼进行合理的优化匹配,不仅能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同时还能提升整车性能,基于欧雷准则,以车辆二自由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前、后悬架刚度优化匹配的方法,并在某电动车动力学性能开发前期得以应用,通过实车试验与优化结果对比充分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且能够大大缩短样车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雷准则 精准 舒适 优化匹配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性能强耦合分析技术及应用
11
作者 王晓燕 郝文权 蒋永峰 《汽车文摘》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车辆性能开发过程中,各个学科的交叉耦合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多学科分析技术是提高车辆综合性能的必要手段。传统的多学科分析是一种弱耦合技术,不同学科之间只是简单的信息交互,没有求解器层面的耦合,因而难以完全表达不同学科之间... 在车辆性能开发过程中,各个学科的交叉耦合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多学科分析技术是提高车辆综合性能的必要手段。传统的多学科分析是一种弱耦合技术,不同学科之间只是简单的信息交互,没有求解器层面的耦合,因而难以完全表达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此外,在车辆性能集成过程中,供应商为保护自身的核心技术,不会把子模型以“白箱”(所有结构特征均开放)的方式完全提供给主机厂,给整车性能集成带来困难。因此,需要探索一种强耦合算法,使不同学科在求解器层面进行耦合,同时每个子模型仅需提供界面上的力与运动信息,实现“分而治之”的多学科强耦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强耦合 分布式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