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验类型对试点选择模式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两类科技创新政策试验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蒋林秀 李泉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96,共20页
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试点是政策试验的关键环节。既有研究尚未形成试点选择的共识性结论,反而出现正向选择抽样、代表性抽样以及多重选择逻辑三种具有争议性的观点。论文尝试从试验类型的角度对这一争议进行弥合,强调围绕试点选择的理论... 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试点是政策试验的关键环节。既有研究尚未形成试点选择的共识性结论,反而出现正向选择抽样、代表性抽样以及多重选择逻辑三种具有争议性的观点。论文尝试从试验类型的角度对这一争议进行弥合,强调围绕试点选择的理论建构应将特定政策情境作为重要变量纳入考量。论文基于条块互动模式区分出两种试验类型:以“条条”为主的中央主导模式和以“块块”为主的地方主导模式。结合科技创新领域的试验案例,研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聚类分析,揭示出试验类型对试点选择模式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在科技创新政策试验中,试点选择的正向抽样并不是单一要素的作用,而是多要素组合的结果。同时,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试验类型中,试点过程呈现出差异化的选择模式:在地方主导的政策试验中,由于中央对试验成功的追求以及地方议价能力的差异,试点选择以多因素组合的正向选择模式为主;在中央主导的政策试验中,试点选择不仅表现为多因素组合的正向选择,还兼顾了其他治理目标。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科技创新中的试验特征,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丰富了试点选择的理论解释,深入探索了政策情境变量对试点选择模式的差异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试验 试验类型 试点模式 差异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情境与工具选择:行为助推何以促进政策创新 被引量:9
2
作者 任兵 陈志霞 蒋林秀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76,M0007,M0008,共25页
行为助推不仅是一种源于认知缺陷的行为纠偏手段,更是一种基于人性化设计的政策创新工具。本研究从政民互动视角出发,构建起“政策情境-工具选择”的二维分析框架,呈现出行为助推政策创新的工具选择与搭配现状。进一步地,通过对25个助... 行为助推不仅是一种源于认知缺陷的行为纠偏手段,更是一种基于人性化设计的政策创新工具。本研究从政民互动视角出发,构建起“政策情境-工具选择”的二维分析框架,呈现出行为助推政策创新的工具选择与搭配现状。进一步地,通过对25个助推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决策者选择何种助推工具受到上级政府态度、核心领导动员、政府创新行为、政府行政伦理、公共服务动机、政策满意度、政府信任度、合法合理性感知和关键人物斡旋之间的综合影响,主要呈现出权威主导型、民主主导型、中庸主导型、贫乏主导型四种不同的选择路径,并在此实证基础上构建起行为助推政策工具选择的“政府创新-公民遵从”的内在逻辑框架。本研究将该逻辑框架内嵌于中国情境下的政府运转系统之中,解构出行为助推促进政策创新的内在机理:一是助推政策的产生更多源于政府决策者多重动机集的驱动,包括完成任务的动机、政绩亮点竞争的动机以及亲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动机;二是政府和公民对政策问题的积极回应、议程思考与协商执行共同构建起行为助推政策的自动选择与遵从的行为公约束机制。因而,本研究认为在行为助推政策的选择与执行过程中,政策情境、主体结构、行为策略三者共同构造了一个具有动态循环性的政策创新系统,推动了公共治理目标的达成。本文探究了行为助推促进政策创新的内在逻辑,既有助于行为助推理论的本土化构建,也对进一步改进我国的政策议程设置有所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助推 政策创新 政民互动 政策情境 工具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集成的微型针-柱放电结构芯片设计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 郭超群 +5 位作者 蒋林秀 蒋永荣 朱健铭 肖文香 韦宛伶 陈真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67-1576,共10页
采用LIGA(Lithographie,Galvanoformung,Abformung)工艺设计加工了一种微型针-柱放电结构芯片,可实现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的系统集成。此微型放电结构由采用电镀铜加工而成的针电极、上圆柱电极和下圆柱电极组成,针-柱间距有1mm、2m... 采用LIGA(Lithographie,Galvanoformung,Abformung)工艺设计加工了一种微型针-柱放电结构芯片,可实现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的系统集成。此微型放电结构由采用电镀铜加工而成的针电极、上圆柱电极和下圆柱电极组成,针-柱间距有1mm、2mm两种规格。在室温、大气压环境、无外界通入气流的条件下,通过在针-柱电极上加载负直流高压,可产生稳定的气体放电。利用风速计testo 405-V1测量芯片气体放电产生的离子风风速,结果表明针-柱间距为2mm时产生的离子风流速最大,可达0.79m/s。对针-柱间距2mm规格的微型芯片进行乙酸进样电离实验,当针-柱之间产生稳定的电晕放电后,可发现位于芯片出口处已被去离子水润湿的PH试纸变红。此时利用微弱电流检测系统采集电离产生的离子,当放电电压为-3300V时,通过微弱电流采集系统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可达120pA。采用LTQ XL离子阱质谱仪,对芯片电离丙酮、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离子产物进行检测,所得到的主要物质为质子化单体离子和二聚物离子。放电产生离子风风速以及乙酸的进样和电离实验表明,基于LIGA的微型针-柱结构芯片可实现大气压环境下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放电结构 电晕放电 离子源 微型气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菌液电晕放电与辉光放电实现等离子体灭菌 被引量:2
4
作者 贺珍珍 蒋林秀 +3 位作者 陈彦伶 邓敏超 蒋永荣 李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8期94-96,共3页
为满足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采用直流(DC)放电设计了一种针—菌液等离子体消毒灭菌装置。在大气压环境、室温、无外部通入气流的条件下,由0^-20 000 V可调的直流负高压电源驱动,镇流电阻值12 MΩ,测试电阻值1 kΩ,在电压为-5 k V和-9.6 ... 为满足医疗器械的灭菌要求,采用直流(DC)放电设计了一种针—菌液等离子体消毒灭菌装置。在大气压环境、室温、无外部通入气流的条件下,由0^-20 000 V可调的直流负高压电源驱动,镇流电阻值12 MΩ,测试电阻值1 kΩ,在电压为-5 k V和-9.6 k V时分别产生了电晕和辉光放电。放电装置中1 mm钨针接负高压,1 00μL菌液接地。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相较电晕放电,辉光放电的灭菌效果更好,且可在60 s内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放电 等离子体 消毒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