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低渗油藏高倍数水驱过程中水相渗透率变化特征
- 1
-
-
作者
马晓丽
毕永斌
蒋明洁
李丹
顾潇
-
机构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低渗透油藏CO_(2)强化采油过程中多孔介质相态及微观渗流机理研究”(51974268)。
-
文摘
冀东油田G76断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注水难度增加等问题。为了分析注水过程中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高倍数水驱实验。对目标油藏岩心进行激光粒度测试分析,获得岩心的粒度分布;进行X射线衍射矿物含量分析,获得不同矿物含量占比;开展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高倍数水驱油实验,分析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心5-1和岩心6-1分别为含中砂粉砂质细砂岩和含粉砂中砂质细砂岩,其细砂、细粉砂和黏土矿物含量较多。水相相对渗透率及核磁孔隙度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上升到某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核磁T_2谱中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右侧端点值及中、大孔隙对应的曲线左移,二维图谱中自由水信号强度随着注水倍数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注入水由束缚水状态至累计注水倍数为500PV时,束缚水信号不断增加;累计注水倍数为>500~1 000 PV时,岩心5-1的束缚水信号持续增强而岩心6-1的束缚水信号发生减弱。研究认为:注水前期由于黏土矿物发生微弱的水化作用,注水后期因受到水的冲刷,细粉砂粒以及胶结物中的黏土矿物容易脱落运移至喉道处发生堵塞,对孔隙喉道产生一定损害,导致水相渗透率降低。研究成果揭示了中低渗油藏注水井出现注水困难和注水压力增大等问题的原因,对有效降低污染、进一步提升注水开发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
-
关键词
中低渗油藏
水相渗透率
高倍水驱
在线核磁
黏土矿物
-
Keywords
medium-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water phase permeability
high multiple waterflooding
in-situ NMR
clay minerals
-
分类号
TE34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致密储集层空气泡沫驱模拟实验与应用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徐大融
李相方
李元生
于鹏亮
夏俊
蒋明洁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02,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11KTZB-04)
-
文摘
致密油藏的开发主要利用储集层原始天然弹性能量,最终采收率一般低于10%.应用空气泡沫驱开发致密油藏,可以补充地层能量以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单管岩心和双管岩心实验,研究了空气泡沫驱在致密油藏中的流动特性和驱替效果,考虑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空气泡沫驱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气液比为3∶1,最优泡沫液段塞为0.05 PV.实例验证表明,空气泡沫驱增油效果明显,15口典型生产井注入前平均月产油198.1 t,注入后为240.0 t,增油幅度达21%;空气泡沫驱控水效果明显,注入前典型生产井平均含水率28.8%,注入后为28.9%,含水率仅增高0.1%.
-
关键词
致密油藏
空气泡沫驱
水驱
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单管岩心
双管岩心
-
Keywords
tight reservoir
air foam flooding
waterflood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EOR
single-barreled core
double-barreled core
-
分类号
TE357.4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地铁终点站站后单股道折返能力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潘琢
蒋明洁
程培源
陈秀涓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成都铁路局贵阳南车站
-
出处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7-30,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地铁站后单股道折返布置图以及作业流程、时间参数分析,得出了站后单股道折返的时间组成要素和计算公式,以及站后单股道折返的折返能力计算方法。最后分析所述计算方法的不足以及加强折返能力的措施。
-
关键词
地铁
站后单股道折返
折返能力
-
Keywords
subway
turn-back of single track behind the station
turn-back capacity
-
分类号
U23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非均质油藏井网注采参数优化的可视化模拟驱替实验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王东英
任熵
蒋明洁
张航艳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98,117-118,共4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整装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2011ZX05011-002)
-
文摘
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水渗流规律及采收率的内在因素,注采参数是影响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外在因素,可视化模拟驱替实验是确定非均质油藏合理注采参数的有效手段。利用可视化动态仿真驱替实验装置进行水驱油的驱替实验,通过设计7套采用不同的注采参数的实验方案,研究非均质油藏的物性差异、井网形式以及注采参数对水驱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初期,渗流阻力主要为油对水的阻力,驱替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不明显,随着驱替不断进行,孔隙喉道的阻力成为主要阻力,驱替越来越不均衡。对比不同实验方案,通过优化调整非均质油藏的井网形式和注采参数,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均衡驱替,改善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获得更高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
关键词
采收率
注采参数
非均质油藏
可视化
驱替实验
-
Keywords
recovery factor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visu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E31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低渗油藏低产油井间歇抽油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孟也
李明波
李相方
何敏侠
蒋明洁
-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2,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安哥拉深水浊积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2016ZX05033-003-00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复杂结构井、丛式井设计与控制新技术”(2017ZX05009-003)。
-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某低渗油藏对低产油井采取间歇抽油生产方式。目前,该油藏实施的抽油机工作制度采油效率低、经济效益差。针对该油藏现状,提出了考虑地层渗流与井筒液柱压力耦合的产能公式;编制了软件,用以研究抽油机在不同工作制度下的采油量与经济效益,优选抽油机工作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现行采油方案由于开机时间过长、浪费关井恢复时间,在采油量与经济效益方面基本处于最低水平,特别是油价较低或含水率较高时很容易发生亏损;经研究对比,推荐1 h抽油方案,其经济效益总体高于其他间歇抽油方案;预测了油井在不同油价与含水率情况下的盈利区间,增加下泵深度可以提高油井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低油价与高含水时期。
-
关键词
间歇抽油
产能方程
软件开发
经济效益
-
Keywords
intermittent pumping
productivity equ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economic benefit
-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基层党支部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蒋明洁
-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
-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8年第14期77-78,共2页
-
文摘
在深化党建工作建设中,基层党支部应以新的思维视角加快推进网络党建工作,构筑党建工作新模式。文章立足基层党支部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基层党支部网络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网络党建系统平台、完善网络党建运行机制、加快综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基层党支部网络党建工作的策略。
-
关键词
基层党支部
网络党建
问题
策略
-
分类号
D267.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气泡卡断过程中的喉道液领形态与聚并模型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孟也
李相方
何敏侠
蒋明洁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2-637,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复杂结构井、丛式井设计与控制新技术”(2017ZX05009-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油气多尺度渗流特征与开采理论”(51490654)
-
文摘
在毛细管中用气体驱替润湿流体时,被驱替的流体通常会在管壁上留存一层薄液膜。气泡周围的润湿相液膜对于两相流中的流体运移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气泡在孔隙喉道处的分离。此类液膜的存在,对于孔隙尺度的流动机理建模具有重要影响。文中通过建立气泡卡断过程中润湿流体在孔隙喉道聚并形成的液领形态模型,于结果分布中得到一条液领形态演变路径,可研究卡断现象的动态特征;随后通过建立液领聚并模型,计算得到液领聚并(卡断)时间。液膜厚度和卡断时间与实验结果相符,证明了模型较合理,精确度较高。
-
关键词
卡断
液领
液膜流动
数值模拟
-
Keywords
snap-off
liquid collar
film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