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绵羊宿营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杂草研究Ⅱ绵羊啃食和践踏对植物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蒋文兰 张英俊 +1 位作者 符义坤 冉繁军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S1期82-89,共8页
绵羊宿营对草地的作用因素包括啃食、践踏和粪尿的排泄。试验重点探讨了绵羊的啃食和践踏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啃食和践踏处理 (宿营强度 8羊夜 / m2 )后 ,天然植被中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已被全部清除 ,但灌木... 绵羊宿营对草地的作用因素包括啃食、践踏和粪尿的排泄。试验重点探讨了绵羊的啃食和践踏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啃食和践踏处理 (宿营强度 8羊夜 / m2 )后 ,天然植被中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已被全部清除 ,但灌木无毛丑柳仍有存活。践踏使 0~ 2 0 cm土层紧实度增加 ,10~ 2 0 cm土层容重上升 ;但 0~ 10 cm土层容重先升后降 ,土壤渗水性和透气性也有所上升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变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P>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啃食 践踏 草地植被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蒋文兰 李向林 《草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试验中,放牧绵羊对草地的实际利用率(采食率)各为40%、60%、70%、80%左右以及适时刈割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全年产量和植物组分动态等均产生了明显的处理效应。试验期... 本试验中,放牧绵羊对草地的实际利用率(采食率)各为40%、60%、70%、80%左右以及适时刈割这五种处理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混播草地不同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全年产量和植物组分动态等均产生了明显的处理效应。试验期内(1987~1989年),连续刈割条件下,草群中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草比例逐年下降,而红三叶草比例逐年上升;中等偏高的放牧强度(实际利用率为70%左右)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相对稳定,豆、禾比率保持在1:2左右;放牧本身有降低红三叶在草群中的比例的作用,各放牧处理中红三叶比例仅达10%左右。在实际放牧强度为40%~70%的范围内,草地牧草产量较高(各年份情况相似),其中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草地产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明显降低了草地牧草产量,并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年度间变化。本试验中,割草处理产生的综合效应与过度放牧强度类似。不同放牧强度对春、夏、秋各季节牧草地上生物量都产生了极显著处理效应,春、秋二季,以适度放牧强度(利用率60%左右)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夏季以割草处理下牧草地上生物量最高;过度放牧强度(利用率80%左右)下,春、夏、秋季测得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适牧处理。本试验为当地选出的适宜放牧强度是实际利用率为60%左右,相应的牧后地上牧草剩余量约为900公斤干物质/公顷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混播草地 产量 组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被引量:5
3
作者 蒋文兰 文亦芾 +1 位作者 张宁 张文明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1-94,共4页
探讨了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的主要肥力限制因子 ,通过对施肥效应的动态监测 ,构建了人工草地定植期的施肥模型 ,并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 :在施肥效应中 ,白三叶 - P素效应最显著 ,白三叶与施磷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6 6 ) ... 探讨了红壤人工草地定植期的主要肥力限制因子 ,通过对施肥效应的动态监测 ,构建了人工草地定植期的施肥模型 ,并确定出经济合理的施肥量。结果表明 :在施肥效应中 ,白三叶 - P素效应最显著 ,白三叶与施磷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r=0 .6 6 ) ;同时白三叶 - K素效应也较显著 ,白三叶与施钾间的相关性 r=0 .5 0。定植期在混播人工草地中 ,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 95 .4 kg/ hm2 ,纯钾 13.9kg/ hm2 ;在单播人工草地中 ,黑麦草经济合理的最佳施肥量为纯磷 83.4 kg/ hm2 ,纯钾 13.8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地区 人工草地 定植期 肥料限制因子 经济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草畜供求关系的优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蒋文兰 瓦庆荣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牧草平均生长量及其生长模式、基础母羊载畜量相同的前提下,以年生产周期为时间单元,以产羔时间的选择为主要手段,对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进行了逐步的总体优化设计和实验监测对比。逐步优化以后的产春羔设计系统与原产冬羔的生产... 在牧草平均生长量及其生长模式、基础母羊载畜量相同的前提下,以年生产周期为时间单元,以产羔时间的选择为主要手段,对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进行了逐步的总体优化设计和实验监测对比。逐步优化以后的产春羔设计系统与原产冬羔的生产系统相比,草畜供求的季节匹配趋于合理,全年供求趋于平衡;每个羊单位的冬季补饲成本可以由43.46元下降到12.08元;草地产出利润可由745元/hm ̄2提高到1413元/hm ̄2。优化后的实验监测系统与原生产系统相比,双羔率由23%提高到47%,繁殖成活率由89%提高到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绵羊 放牧系统 草畜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研究Ⅰ原系统的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文兰 张明忠 熊胜利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6-54,共19页
本项研究对不同水平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监测。内容涉及到草地生产、家畜生产、放牧管理和经营管理中的要素。本文提供了4个农户和一个试验站生产系统的详细监测分析资料,作为下一步进行系统优化和评价的基础。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绵羊 放牧系统 系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高原放牧条件下牧草及饲料作物引种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蒋文兰 瓦庆荣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生态及放牧利用条件下,能够在晚秋和早春提供高生长速率的饲草有山地黑麦、紫花苕子、单割红三叶、双割红三叶、NZ鸭茅及NZ绒毛草。全年干物质产量最高的牧草有NZ绒毛草、NZ鸭茅和苇状羊茅;其次为单割红三叶、... 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生态及放牧利用条件下,能够在晚秋和早春提供高生长速率的饲草有山地黑麦、紫花苕子、单割红三叶、双割红三叶、NZ鸭茅及NZ绒毛草。全年干物质产量最高的牧草有NZ绒毛草、NZ鸭茅和苇状羊茅;其次为单割红三叶、双割红三叶、四倍体黑麦草和羊茅黑麦草;山地黑麦、紫花苕子、燕麦、多花黑麦草、萨夫苇状羊茅、林肯无芒雀麦、里瓦尔草芦、草地雀麦、北美雀麦和威宁鸭茅又次之;其余引种牧草的全年平均干物质产量较低:产量最低的牧草是冬牧—70和苜蓿。对杂草竞争力最强的牧草是NZ鸭茅和NZ绒毛草;其次为苇状羊茅、四倍体黑麦草、草地雀麦、萨夫韦状羊茅以及羊茅黑麦草、单割红三叶和双割红三叶;其余引种牧草对杂草的竞争力相对较低,对杂草竞争力最差的牧草是北美雀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条件 牧草 引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的研究Ⅱ曲靖朗目山草地山羊系统的优化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文兰 牟新待 陈全功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75-80,共6页
农户牧养混合山羊群时,由于待育肥出栏山羊数量多,出栏周期长,难以按草地牧草量控制山羊群数量,因而山羊总增率低。优化方案按草地牧草量进行配额放牧管理,适时出栏部分育成山羊和去势公羔,提高羊群中适龄母山羊比例,改进饲养管理方式,... 农户牧养混合山羊群时,由于待育肥出栏山羊数量多,出栏周期长,难以按草地牧草量控制山羊群数量,因而山羊总增率低。优化方案按草地牧草量进行配额放牧管理,适时出栏部分育成山羊和去势公羔,提高羊群中适龄母山羊比例,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可使草地山羊系统的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90APU/hm^2提高到318APU/hm^2,经济效益由1 300元/(hm^2·年)增到2203元/(hm^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山羊 放牧系统 优化模式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的研究Ⅰ曲靖朗目山草地小尾寒羊系统优化及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文兰 牟新待 陈全功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7-74,共8页
小尾寒羊是一个繁殖率高和适于羔羊肉生产的绵羊品种。依据朗目山人工草地牧草生长规律和小尾寒羊生长繁殖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设计了春季集中产羔,实行草地配额放牧的管理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确定该草地的最佳载畜量为10只母羊/(hm^... 小尾寒羊是一个繁殖率高和适于羔羊肉生产的绵羊品种。依据朗目山人工草地牧草生长规律和小尾寒羊生长繁殖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设计了春季集中产羔,实行草地配额放牧的管理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确定该草地的最佳载畜量为10只母羊/(hm^2·年),优化系统实施后可获得活重15~18kg的羔羊20只/(hm^2·年),污毛产量达12kg/(hm^2·年),年生产能力达366APU/hm^2,毛利为1262.93元/hm^2,较目前生产能力114APU/hm^2和毛利509.66元/hm^2,要分别提高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产羔率 牧草配额 放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岩溶山区绵羊宿营法改良天然草地综合效果的研究Ⅲ改良草地的技术、生态、经济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蒋文兰 瓦庆荣 吴明强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7-25,共9页
绵羊宿营法(A_2B_1C_8处理)改良后的草地,在不施维持肥的情况下,其第三年牧草干物质产量达11415kg/(hm^2·年),而作为对照区的用常规法建植的人工草地,在施用维持肥的条件下,其第三年牧草干物质产量仅为8628kg/(hm^2·年),P<... 绵羊宿营法(A_2B_1C_8处理)改良后的草地,在不施维持肥的情况下,其第三年牧草干物质产量达11415kg/(hm^2·年),而作为对照区的用常规法建植的人工草地,在施用维持肥的条件下,其第三年牧草干物质产量仅为8628kg/(hm^2·年),P<0.01。前者草地植物组分中豆科牧草所占比例达7%~20%左右,优良牧草所占比例约达100%,后者分别达到7%~20%和88%~98%左右。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宿营法改良后的草地,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其效果相当于或好于高产人工草地和保护完好的天然草地。在日降雨量为5~10mm和30~40mm水平下,坡度为15°±1°时,其地面迳流量损失仅相当于农田的45%左右,土壤冲刷损失量仅相当于农田的1%左右。经济分析表明,当地条件下,绵羊宿营法改良草地的建植成本相当于常规法的31%,由于前三年可全部免去常规法所需投入的草地维持费用,所以其总成本(包括放牧地化肥补偿费)相当于常规法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岩溶山区 绵羊 宿营法 草地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肉牛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文兰 刘兴元 吴明强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6-66,共11页
通过对贵州省独山县三个农户肉牛生产系统监测资料的分析,指出了原系统在冢畜对策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LDR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优化的LDR新系统与原系统相比,每公顷草地产出的畜产品单位,由130.9APU提高到894.6APU,提高了5.8... 通过对贵州省独山县三个农户肉牛生产系统监测资料的分析,指出了原系统在冢畜对策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LDR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经过优化的LDR新系统与原系统相比,每公顷草地产出的畜产品单位,由130.9APU提高到894.6APU,提高了5.8倍。每公顷草地的销售毛利,由101.64元提高到1698.36元,提高了15.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肉牛 放牧系统 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高原引种优良牧草持久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文兰 瓦庆荣 王德辉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0-16,共7页
对1985年引种栽培的14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观测研究表明,在放牧管理及当地生态条件下,引种牧草历经9年以后,干物质产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牛尾草、早熟禾和白三叶。引种牧草竞争力最强的... 对1985年引种栽培的14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观测研究表明,在放牧管理及当地生态条件下,引种牧草历经9年以后,干物质产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高牛尾草、早熟禾和白三叶。引种牧草竞争力最强的牧草种为鸭茅和紫羊茅,其次为早熟禾、高牛尾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而侵入性最强的牧草种为白三叶和黑麦草,两者的干物质产量之和占侵入草总量的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引种 持久性 黔西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奶牛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的研究Ⅱ系统优化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文兰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9-55,共7页
以系统监测资料及分析结果为基础,针对清镇奶牛示范牧场(QDF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QDF优化系统与原系统相比,全年补饲总量每年每公顷减少了1128.1kg(DM),其中精料补饲量,由原来占补饲总量的72%减少到5%;补饲成本,... 以系统监测资料及分析结果为基础,针对清镇奶牛示范牧场(QDF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QDF优化系统与原系统相比,全年补饲总量每年每公顷减少了1128.1kg(DM),其中精料补饲量,由原来占补饲总量的72%减少到5%;补饲成本,由原来占可变成本的67%减少到27%;单位面积产出的畜产品数量,由每年每公顷491.3APU提高到608.8APU;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优化系统每公顷草地的销售毛利相当于原系统的3.7倍,若考虑涨价因素,则为后者的5.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系统优化 评价 放牧 乳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研究Ⅱ系统优化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文兰 付照武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55-63,共9页
本文以不同水平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监测分析资料为基础,针对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优化方案中的重点措施是:改变产羔期(产冬羔改为产春羔)以降低冬季补饲量和补饲成本(约50%);增加肥料投入以换取低成... 本文以不同水平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监测分析资料为基础,针对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优化方案。优化方案中的重点措施是:改变产羔期(产冬羔改为产春羔)以降低冬季补饲量和补饲成本(约50%);增加肥料投入以换取低成本的牧草,从而取代大量购入用于补饲的高价饲料作物和精料;采用低成本的方法把牧草从旺季转入淡季,如制作干草、青贮或直接留出部分冬季放牧地等;晚冬和早春季节进行补饲并停止放牧直至草地牧草量水平至少达到最低指标──5cm;减少母羊的体重波动并确保育成羊的摄入量标准以达到关键时期的体重指标等。对优化系统的经济评价结果表明,冬羔系统优化后,每公顷草地销售毛利可达686~808元;春羔系统优化后,每公顷草地销售毛利可达998~1085元。前者相当于农户监测系统现在平均水平434元的1.6~1.8倍,后者相当于2.3~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绵羊 放牧系统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绵羊放牧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研究Ⅲ冬、春羔实验系统及优化系统的生产效率分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文兰 《草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64-74,共11页
冬、春羔实验系统连续5年(1990~1995)监测资料的平均结果表明,春羔系统(SLS)的生产效率优于冬羔系统(WLS),前者每公顷草地的产出数量为599个畜产品单位(APU);后者为584个APU;前者每公顷草地的... 冬、春羔实验系统连续5年(1990~1995)监测资料的平均结果表明,春羔系统(SLS)的生产效率优于冬羔系统(WLS),前者每公顷草地的产出数量为599个畜产品单位(APU);后者为584个APU;前者每公顷草地的利润为672.3元,后者为568.40元;投资利润率分别为35%和30%。基于系统监测资料的平均结果和已经达到的指标,对系统进行优化后,再将春羔系统与冬羔系统相比,则春羔系统的边际效益达590.98元/hm2,利润为1159.38元/hm2,比冬羔实验系统已获利润提高1.0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绵羊 放牧系统 生产效率 冬春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草地奶牛系统优化生产模式的研究Ⅰ原系统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文兰 宋福元 +3 位作者 熊胜利 B. M. Butler B. M. B Computing Ltd NZ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7-48,共12页
对贵州省清镇、威宁两地四个不同奶牛系统的草地生产、家畜生产、放牧管理等方面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监测系统在管理和对策上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放牧系统 监测 乳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宿营法防除天然草地灌木杂草研究Ⅴ新鲜羊粪尿对土壤可交换性氮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蒋文兰 张英俊 +1 位作者 符义坤 张芝辉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S1期106-114,75,共10页
绵羊新鲜粪尿对土壤和植物氮转化与含量影响的结果表明 ,0~ 10 cm土壤可交换性铵态氮在绵羊宿营之后即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下降。 10~ 2 0 cm土层最大值出现要迟半个月。绵羊宿营(UDT)处理、尿 (U)处理和粪尿 (UD)处理的土壤铵态氮... 绵羊新鲜粪尿对土壤和植物氮转化与含量影响的结果表明 ,0~ 10 cm土壤可交换性铵态氮在绵羊宿营之后即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下降。 10~ 2 0 cm土层最大值出现要迟半个月。绵羊宿营(UDT)处理、尿 (U)处理和粪尿 (UD)处理的土壤铵态氮浓度都较高。土壤中出现高浓度可交换性铵态氮与游离氨的相互转换 ,可能形成高浓度的游离氨 ,对植物产生一定毒害。土壤可交换性亚硝态氮在 7月 30日之前变化呈波浪型 ,说明一部分亚硝态氮迅速转化为硝态氮 ,一部分被植物吸收 ;7月 30日后 ,土壤亚硝态氮快速积累 ,形成高浓度 ,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土壤可交换性硝态氮与亚硝态氮的变化相关显著。植物体内粗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表明 ,在 7月 30日前无变化或有所下降 ,而 7月 30日后迅速上升 ,但时间较短 ;至 8月 11日即不再上升而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羊粪尿 可交换性氮 铵态氮 亚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不同鼠洞密度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土壤容重特性研究 被引量:51
17
作者 孙飞达 龙瑞军 +2 位作者 蒋文兰 郭正刚 聂学敏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111-116,共6页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鼠害频繁。本研究主要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三江源高寒草甸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同时鼠害频繁。本研究主要对高寒草甸在不同鼠害梯度下的生物量和土壤容重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鼠洞密度与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8月地上、地下及其总生物量基本高于6月,地下生物量均远远大于地上生物量;6月地下/地上生物量在11.81~27.64倍,8月地下/地上生物量为8.48-30.90倍;各样地0~10cm根系占总根系的百分率较高,6月达78.21%~83.45%,8月达79.32%~91.54%,0~10cm根系占有量8月〉6月,10-20cm基本持平,20~30cm为8月〈6月。容重与各土层为正线性关系,y=ax+b(r=0.7595~0.9997);根土质量比与各土层关系为y-ax^2+bx+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鼠洞密度 高寒草甸 生物量 土壤容重 根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文 蒋文兰 +3 位作者 谢忠奎 张德罡 宫旭胤 寇江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以根际土壤水分和根系分布特征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兰州北部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系分布和根际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明显,0~40cm土层含水量变幅较大,40~8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之下随土层加深... 以根际土壤水分和根系分布特征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兰州北部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系分布和根际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明显,0~40cm土层含水量变幅较大,40~8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之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160~300cm土层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唐古特白刺平均根长100cm,根幅300cm。主根较粗,入土浅,根长为地上株丛高的1.32倍,侧根发达,扩展范围较广,根幅为冠幅的3.23倍,地上生物量为根系生物量的1.46倍;有效根系主要分布于0~40cm,在0~20和20~40cm土层中,有效根重分别占总有效根重的58.69%和22.96%,有效根长分别占总有效根长的59.65%和23.20%,0~40cm土层是吸收和利用水分的重要区域,该层土壤水分含量随季节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根系的浅层分布和分布面积扩大,对于及时有效利用季节性降水有重要意义。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是垂直分布范围的3倍,这种根系分布格局对于以自然降水为唯一水分补充方式的黄土丘陵地区,有利于对来自降水而短暂提高的土壤浅层水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地区 唐古特白刺 根际土壤水分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元素 蒋文兰 +1 位作者 洪绂曾 王堃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55-62,共8页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 在适度放牧条件下开展了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的两两豆禾混播群落的种间相容性、群落生产力和稳定性的研究。1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年均干物质产量502g/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但前期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最高(P<0.05)。在时间序列混播比例的变化上,白三叶逐渐增加,然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多年生黑麦草第1年最高,后逐渐下降;紫羊茅和草地早熟禾变化不大,而无芒雀麦减少最快,并最终消失;白三叶+紫羊茅组合的比例动态变化最小,组分稳定,而且群落抵抗力最强,年均杂草侵入量仅为2.4 g/m2,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P<0.01)。参试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的种间相容性为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种间相容性是混播群落长期稳定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时间梯度上的群落生产力变化趋势,白三叶+紫羊茅和白三叶+草地早熟禾呈平稳略升,而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无芒雀麦呈前高后低模式。对混播群落稳定性的判断存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禾本科牧草 种间相容性 群落生产力 抵抗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红壤退化人工草地土壤肥力变化与有效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文亦芾 蒋文兰 +1 位作者 冉繁军 张宁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84-90,共7页
采用 N、P、K三因素肥料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退化人工草地的增产效应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P处理与单施 N肥处理比较 ,1998年黑麦草增产 99.0 % ,鸭茅增产 2 2 .5 % ,白三叶增产 16 2 .5 % ;2 0 0 0年则为 2 19.1%、... 采用 N、P、K三因素肥料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退化人工草地的增产效应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P处理与单施 N肥处理比较 ,1998年黑麦草增产 99.0 % ,鸭茅增产 2 2 .5 % ,白三叶增产 16 2 .5 % ;2 0 0 0年则为 2 19.1%、14 .6 %和 78.3%。在施用氮肥基础上 ,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更为突出。在南方红壤退化人工草地中 ,由于土壤长期侵蚀的影响 ,土壤磷素已经退化到“谷底”水平 ,而投入系统中的磷素一部分被铁铝氧化物所固定 ,另一部分通过刈割或采食被带出系统 ,磷素损失量高。因此 ,在退化人工草地中首要的养分限制因子是磷 ,其次为钾。提高土壤 p H,降低红壤固磷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红壤退化 人工草地 土壤肥力 施肥技术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