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1
作者 徐斌(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C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在了解ACT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及优化方案,有望为消化系统肿瘤ACT治疗提供参考,并形成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ST2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焦静(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5-770,共6页
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兼具核定位和多效性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并在细胞受到损伤或感染时释放。IL-33/肿瘤抑制因子2(ST2)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兼具核定位和多效性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并在细胞受到损伤或感染时释放。IL-33/肿瘤抑制因子2(ST2)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双重作用,既可通过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增强肿瘤耐受,也可在特定条件下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IL-33/ST2在胃肠道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多种靶向IL-33/ST2的治疗策略正在研发中。然而,该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免疫调控及治疗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重点论述IL-33/ST2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异常变化、对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IL-33) 肿瘤抑制因子2(ST2) 胃肠道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Fli-1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昊宇(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3-917,共5页
Friend白血病插入位点1(FLi-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它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也在肿瘤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理解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Fli-1在正常组织和不同肿瘤组织中... Friend白血病插入位点1(FLi-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关键成员,它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也在肿瘤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理解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Fli-1在正常组织和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分子结构特点和其作为转录激活因子的管家基因调控的下游基因如GATA-1、FOG-1和VEGF等的表达;同时探讨了Fli-1在促进不同种类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转移和肿瘤相关血管的生成及免疫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意义,以及Fli-1如何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来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深入研究、理解Fli-1的生物学功能和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将可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1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治疗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VISTA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昊宇(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T细胞活化V结构域免疫球蛋白抑制因子(VISTA)是一种新型免疫检查点蛋白,具有与B7家族相似但独特的结构。VISTA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髓系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肿瘤中,VISTA可能通过调节髓系细胞和T细胞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V... T细胞活化V结构域免疫球蛋白抑制因子(VISTA)是一种新型免疫检查点蛋白,具有与B7家族相似但独特的结构。VISTA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髓系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肿瘤中,VISTA可能通过调节髓系细胞和T细胞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VISTA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已有多种VISTA拮抗剂正在研发中。然而对VISTA分子机制和在免疫治疗中的确切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VISTA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可能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肿瘤的新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免疫球蛋白T细胞活化抑制因子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单细胞测序对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琦(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2-477,共6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CAR-T细胞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免疫治疗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应用,并可观察到持续的应答和显著的生存优势,但仍有部分患者并未受益,如何对免疫治疗疗效进行有效的预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CAR-T细胞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免疫治疗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应用,并可观察到持续的应答和显著的生存优势,但仍有部分患者并未受益,如何对免疫治疗疗效进行有效的预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进行高通量测序,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破解多种类型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及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的亚型及图谱,分析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在发掘新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分辨细胞亚型、治疗靶标及在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RNA转录组测序 免疫治疗 疗效预测 生物标志物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代谢在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辰(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9,共7页
氨基酸是人体主要营养物质,更是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重要的代谢物质,不同氨基酸在TME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免疫细胞可以利用氨基酸进行增殖、活化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肿瘤细胞同样可以将氨基酸用于其增殖、侵袭和免... 氨基酸是人体主要营养物质,更是肿瘤微环境(TME)中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重要的代谢物质,不同氨基酸在TME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免疫细胞可以利用氨基酸进行增殖、活化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肿瘤细胞同样可以将氨基酸用于其增殖、侵袭和免疫逃逸,氨基酸在两者之间的代谢平衡直接影响TME中的免疫状态。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肿瘤细胞改变TME中氨基酸代谢平衡,重新分配后的氨基酸向肿瘤细胞倾斜,重塑后的TME将更适合肿瘤细胞生长。免疫治疗在调节氨基酸代谢中同样发挥作用。免疫检查点负性调控分子抑制效应T细胞氨基酸摄入以抑制其新陈代谢,进而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应用相应抗体治疗不仅能增强T细胞杀伤作用,更可以重新平衡TME中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饥饿疗法也可增加部分免疫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代谢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3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海涛(综述) 卢斌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白介素-33(IL-33)是一种双功能的细胞因子,也称为核因子,属于IL-1家族成员。在机体稳态下,IL-33主要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当组织损伤、感染或坏死时,细胞分泌IL-33,发挥"危险信号"蛋白作用。IL-33特异性... 白介素-33(IL-33)是一种双功能的细胞因子,也称为核因子,属于IL-1家族成员。在机体稳态下,IL-33主要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当组织损伤、感染或坏死时,细胞分泌IL-33,发挥"危险信号"蛋白作用。IL-33特异性受体ST2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可引起广泛的免疫反应。研究IL-33在变态反应、感染、炎症,尤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L-33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3 肿瘤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琦(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穿膜蛋白,在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中T细胞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是由PD-1缺失3号外显子的转录剪接体转...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是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穿膜蛋白,在限制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中T细胞的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可溶性PD-1(soluble PD-1,s PD-1)是由PD-1缺失3号外显子的转录剪接体转录翻译而来,无法形成穿膜区,但其具有胞外结构域,具有与配体PD-L1/PD-L2结合的能力,能激活T细胞并促进DC成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随着免疫疗法及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出现并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兴手段,关于PD-1及其抗体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也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形式的PD-1被发现,意味着PD-1可能在机体中发挥着更加复杂及多面的功能,因此对于s PD-1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及深入。本文就s PD-1作为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及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了解sPD-1在抗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溶性PD-1(sPD-1) PD-L1 肿瘤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表达及其调控在胶质瘤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韦俐(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0,共5页
以PD-1/PD-L1轴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策略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肿瘤的治疗。PD-L1作为表达于肿瘤细胞中的重要免疫调控靶点,可以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其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但是,PD-L1的表达... 以PD-1/PD-L1轴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策略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肿瘤的治疗。PD-L1作为表达于肿瘤细胞中的重要免疫调控靶点,可以应用单克隆抗体阻断其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但是,PD-L1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基因组水平、翻译后修饰过程以及翻译后CMTM4/6介导的内含体循环调控等。本文就PD-L1蛋白表达的受调控过程及其在胶质瘤免疫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PD-1 PD-L1 翻译后修饰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分子联合CAR-T细胞治疗实体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琛(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9-353,共5页
免疫检查点分子是一组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主要调控免疫细胞稳态的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通过生物技术构建表达特异性抗原的人工合成T细胞,实现肿瘤靶向杀伤的免疫治疗技术。CAR-T治疗策略已在血液肿瘤临床治... 免疫检查点分子是一组表达于免疫细胞表面,主要调控免疫细胞稳态的分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通过生物技术构建表达特异性抗原的人工合成T细胞,实现肿瘤靶向杀伤的免疫治疗技术。CAR-T治疗策略已在血液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针对实体肿瘤的CAR-T免疫治疗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本文就免疫检查点分子联用CAR-T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治疗中面临的问题及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 免疫疗法 实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郑盼盼(综述) 郑晓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1-855,共5页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作为AIM2样受体(ALR)家族成员之一,其和胞质中异常存在的双链DNA进一步组装成AIM2炎症小体而引起炎症及其相关的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关于AIM2对肿瘤的作用机制,较为明确的是其作为炎症小体发挥作用,然而AIM...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作为AIM2样受体(ALR)家族成员之一,其和胞质中异常存在的双链DNA进一步组装成AIM2炎症小体而引起炎症及其相关的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关于AIM2对肿瘤的作用机制,较为明确的是其作为炎症小体发挥作用,然而AIM2在结肠癌、宫颈癌、肾癌、肝癌等肿瘤中均有差异表达,并且还通过不依赖于AIM2炎症小体的途径发挥促进或抑制肿瘤的作用,该途径包括PI3K/AKT、EMT、NF-κB以及MAPK/ERK等信号通路。加深基于AIM2对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认识可为肿瘤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炎症小体 肿瘤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献影(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8-262,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是通过基因修饰获得携带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T细胞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近年来,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实体瘤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是通过基因修饰获得携带识别肿瘤抗原特异性受体T细胞的个性化治疗方法。近年来,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实体瘤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多数且疗效差。CAR-T细胞治疗NSCLC主要在下述多个方面取得进展,包括CAR-T细胞分子结构的不断优化设计、CAR-T细胞治疗NSCLC的潜在靶标(如PD-L1、B7H3、MSLN、EGFR、PSCA、MUC1和LUNX)的发现、CAR-T细胞治疗联合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机制与临床前动物实验的效果等。CAR-T细胞治疗NSCLC也存在许多困难,如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浸润性差、肿瘤特异性抗原缺乏、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细胞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CAR-T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CAR-T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雯婷(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4-839,共6页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CRC中未能重现其在血液肿瘤和部分实体瘤治疗中获得的成功,其原因除CAR-T细胞治疗本身的研发困境(肿瘤抗原的异质性、特异性抗原的缺少等)外,CRC肿瘤微环...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CRC中未能重现其在血液肿瘤和部分实体瘤治疗中获得的成功,其原因除CAR-T细胞治疗本身的研发困境(肿瘤抗原的异质性、特异性抗原的缺少等)外,CRC肿瘤微环境(TME)中存在着多重物理和生化障碍限制了T细胞抗肿瘤作用:TME复杂的脉管系统、纤维性物理屏障影响T细胞的迁移、抑制性细胞如Treg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富集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的激活、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影响T细胞的存活和功能等。优化CAR结构设计、构建靶向TME中免疫抑制因素的CAR-T细胞和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等策略是克服CAR-T细胞治疗应用于CRC解决低响应率的关键性思路,将为靶向TME的精准免疫治疗深入发展提供线索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