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船员使用伪造证书原因剖析及其杜绝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惠坚 欧阳钦芬 +2 位作者 柯永忠 李少仰 邱鹏达 《口岸卫生控制》 2011年第2期3-5,共3页
2010年以来,中国籍国际船员涉嫌使用伪造《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以下简称《健康证》)、《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以下简称《预防接种证书》)的现象时有发生,
关键词 国际船员 证书 伪造 健康检查证明 预防接种 国际旅行 疫苗接种 健康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空港口岸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及处置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蒋惠坚 翁瑞泉 杨树铭 《口岸卫生控制》 2016年第6期25-27,共3页
对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及处置,提示口岸检验检疫人员过硬的专业本领、快速的联防联控、旅行者受教育和配合程度以及对传染病的风险意识、口岸有效控制蚊媒密度,是成功阻断输入性登革热境内疫情扩散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输入性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厝口岸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惠坚 蔡光增 蔡水狮 《口岸卫生控制》 2013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各港区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8月-2012年2月在肖厝口岸开展的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肖厝口岸2轮本底调...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各港区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8月-2012年2月在肖厝口岸开展的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肖厝口岸2轮本底调查捕获的医学媒介生物,经鉴定共有16科32属56种,其中鼠形动物2目2科3属5种、蚤类1科1属1种、蚊类2科4属7种、蝇类4科15属21种、蜚蠊2科3属5种、蜱类1科1属1种、螨类3科3属6种、蠓类1科2属10种。第2轮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没有发现新的种类,但有12种新记录检出;除鼠形动物外,其它7类医学媒介生物的密度比第1轮调查低。结论肖厝口岸8类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组成均为福建省普遍存在的媒介生物种类;新开验港区的医学媒介生物种群构成与旧港区有所不同,鼠、蝇、蜚蠊的密度未能达到我国国境口岸媒介生物控制标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辖区各港区开展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将各类媒介生物的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在今后的蚊、蠓类本底调查中,应合理选择医学媒介生物调查方法和调查点,选择高检出率的调查方法,而调查点的选择应包括港区所有的不同生境环境,这样才能提高蚊、蠓种群的捕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媒介生物 本底调查 密度 种群 季节消长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厝口岸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惠坚 陈永义 +2 位作者 郑朝晖 苏触景 唐志忠 《口岸卫生控制》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了解肖厝口岸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防止登革热传染病在肖厝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从2007年4月-2008年3月,采用人工小时法,对肖厝口岸的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捕获成蚊1510只和部份幼虫,经... 目的了解肖厝口岸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防止登革热传染病在肖厝口岸传入传出。方法从2007年4月-2008年3月,采用人工小时法,对肖厝口岸的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此次监测共捕获成蚊1510只和部份幼虫,经分类隶属2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占61.59%,致倦库蚊占30.33%;蚊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50.33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最高峰是9月密度为87.20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6月密度为82.40只/人工小时;不同生境的蚊密度也各不相同。布雷图指数为10.3%,房屋指数为6.3%,容器指数为6.4%。结论此次监测结果说明肖厝口岸存在着白蚊伊蚊导致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因此,提示肖厝口岸对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白蚊伊蚊的防制应在每年成蚊活动高峰到来之前实施滞留喷洒灭蚊和彻底清除无用积水,杜绝白蚊伊蚊的孳生,这将会在防止登革热传入传出以及在口岸地区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传染病 媒介生物 密度 季节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鼠类本底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超翼 杨树铭 +2 位作者 张冬泉 蒋惠坚 蔡超颖 《口岸卫生控制》 2016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掌握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开展鼠类防控工作及完善传染病防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对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的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5只,经鉴定隶属2目2... 目的掌握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开展鼠类防控工作及完善传染病防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笼法对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的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5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5种。年平均鼠密度为0.60%(25/4200),隔离区鼠密度最高为0.71%;全年鼠密度在6月份达到高峰,为1.12%。鼠种构成: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2.00%(13/25);黄胸鼠占32.00%(8/25);黄毛鼠占4.00%(1/25);小家鼠占4.00%(1/25);臭鼩鼱占8.00%(2/25)。鼠疫F1抗体及抗原、汉坦病毒及钩端螺旋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全年皆应开展灭鼠工作,但可在5、6月份进行加强,控制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是今后防鼠灭鼠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 密度 种群 季节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