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马海涛 付亮 +5 位作者 彭东 王玲燕 窦士树 范永胜 蒋志凯 朱红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1-23,29,共4页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麦58在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海南片水地组3年试验中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 2,穗粒数33.90粒/穗,千粒重43.44 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64.6 kg/hm 2,比对照增产5.68%,增产点率100%。品质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产量三要素相关性和直接通径系数结果均表明,穗粒数是影响新麦58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上应保证适量的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进一步挖掘新麦58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58 农艺性状 丰产性 产量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新麦9369的产量特性分析
2
作者 夏彦莉 任星旭 +2 位作者 李永珍 周思远 蒋志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全面了解小麦品种新麦9369的推广应用价值,利用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南片2019-2022年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9369的产量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对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全面了解小麦品种新麦9369的推广应用价值,利用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南片2019-2022年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9369的产量特性进行分析评价,利用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对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9369在2019-2022年度3年产量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平均产量590.2 kg/亩,比对照周麦18增产9.9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65个试验点均全部增产,其中63个试验点增产≥2%;新麦93693年试验的HSC和适应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变异系数CV与对照品种相当,表现出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新麦9369产量三要素的变异系数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千粒重相对稳定,较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三要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新麦9369是一个高产、稳产性强的品种,生产上可以通过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增加千粒重,确保其稳产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麦9369 产量表现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品种抗旱性农学指标筛选及抗旱指数估算分析
3
作者 任星旭 李永珍 +3 位作者 周思远 李晓航 付亮 蒋志凯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62-67,103,共7页
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本研究以2021-2022年、2022-2023年2个度共4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起身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调查旱棚和水地条件下各品种材料的生物量类、生理生化类、水分含量类及色素类共4类性... 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本研究以2021-2022年、2022-2023年2个度共41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起身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调查旱棚和水地条件下各品种材料的生物量类、生理生化类、水分含量类及色素类共4类性状27种参数,通过性状测定值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和逐步多元回归运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下单一指标对小麦品种抗旱指数的反应存在差异,且相关性较低(r<0.61)。结合单一时期及多个时期简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抗旱指数表现敏感的性状参数主要为株高、叶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叶绿素b含量等。单一生育时期下多指标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对产量抗旱指数进行估算,采用农学性状的原始测定值法测算在开花期决定系数R2为0.51;全生育期条件下多性状的多元回归模型精度显著提高,性状的原始测定值最优化模型估算精度为0.81。表明基于性状测定值的逐步多元回归模型能够对小麦品种抗旱性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旱性 抗旱指数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SS和GPS的跟踪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蒋志凯 高音 孙德斌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2-19,共8页
NNSS和GPS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卫星导航系统,为掌握此二系统的发展趋向,我们在大连水产学院导航实验室对它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研究。观测和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1)NNSS的卫星总数从1992年3~4月的7颗降为199... NNSS和GPS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卫星导航系统,为掌握此二系统的发展趋向,我们在大连水产学院导航实验室对它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研究。观测和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1)NNSS的卫星总数从1992年3~4月的7颗降为1994年4月的6颗,更新定位的平均间隔时间则从原来的51.06min增为60.68min。(2)GPS的卫星总数从1991年5月的15颗增至1994年4月的19颗,每天可进行二维和三维定位的时间则分别从占全天24h的82.8%~92.3%和55.0%~74.3%变为可全天24h连续进行二维和三维定位。(3)由于美国政府已对GPS工作卫星实施SA,GPS的水平定点定位精度已从1991年5月的14.72m(95%)降为1994年4月的73.87m(95%).(4)NNSS无疑将最终被GPS所淘汰,但被淘汰的具体时间有待进一步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NNSS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卫星覆盖及定点定位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志凯 孙德斌 +1 位作者 王建赤 阚正金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52-58,共7页
在大连水产学院导航实验室对GPS卫星覆盖情况及定点定位精度的研究结果表明:GPS卫星每天的二维和三维定位时间分别占全天的82.8%~92.3%和55.0%~74.3%,覆盖情况良好。其中:二维定位的95%或然圆半径为14.72m;三维定位时高度的95%... 在大连水产学院导航实验室对GPS卫星覆盖情况及定点定位精度的研究结果表明:GPS卫星每天的二维和三维定位时间分别占全天的82.8%~92.3%和55.0%~74.3%,覆盖情况良好。其中:二维定位的95%或然圆半径为14.72m;三维定位时高度的95%或然区为22.5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定位 覆盖 精度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超强筋新麦26的品质指标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志凯 闫玉信 +6 位作者 李洋 唐振海 刘景堂 付亮 彭晓红 马华平 王士坤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4期157-160,共4页
为了更好的市场推广和作为种质资源利用,连续分析了11年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指标受年际和地域影响较小,无论籽粒品质指标还是加工品质指标都比较高且稳定,为在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进行优质强筋小麦... 为了更好的市场推广和作为种质资源利用,连续分析了11年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新麦26的品质指标受年际和地域影响较小,无论籽粒品质指标还是加工品质指标都比较高且稳定,为在黄淮南片小麦主产区进行优质强筋小麦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强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因此,在今后黄淮南片小麦强筋育种方面,作为种质资源,要利用好新麦26,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引进、利用国内外的优质资源,积极发掘、探索新的近缘野生优质资源,丰富遗传基础,从而拓宽小麦育种种质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麦26 品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信号源相位噪声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志凯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26-32,共7页
本文从提高微波信号源相位噪声测量精度的要求出发,给出了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的微波相位噪声测量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从改进系统硬件和采用不同测量方案的角度对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的不同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微波 相位噪声 信号发生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远洋渔船上无线电导航仪器的装备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志凯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43-50,共8页
前言 多年来,我国沿海和近海由于盲目增船添网、过度捕捞,渔业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以确保今后能继续不断地进行有效开发,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保护性开采近海渔业资源的... 前言 多年来,我国沿海和近海由于盲目增船添网、过度捕捞,渔业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以确保今后能继续不断地进行有效开发,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保护性开采近海渔业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应是发展我国海洋捕捞事业的战略方针。 自1985年初我国第一支远洋捕鱼般队开赴西非海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船 无线电导航 导航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多普勒定位法的研究
9
作者 蒋志凯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0-35,共6页
本文提出了GPS信号多普勒频移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定位解算的数学方法,并与子午仪系统的多普勒定位法和GPS的伪距定位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卫星定位 多普勒频移 GPS 子午仪系统 船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的优良特性和产量结构分析
10
作者 蒋志凯 赵宗武 +2 位作者 陈梅英 王映红 郑秋道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1期60-61,共2页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C5/新乡3577)F3d1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早熟抗寒、抗病广适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证号分别...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C5/新乡3577)F3d1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稳产、早熟抗寒、抗病广适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证号分别为:豫审麦2006001、国审麦2006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结构分析 优良特性 强筋 产量 多抗 品种审定 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选择可用性及其对策研究
11
作者 蒋志凯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8-36,共9页
作者在对GPS选择可用性(SA)及它对GPSC/A码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采用的对策从理论和实用角度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在研究对SA的对策时,我们不宜从如何破译δ和ε信号的变化规律入手,而应着眼... 作者在对GPS选择可用性(SA)及它对GPSC/A码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采用的对策从理论和实用角度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在研究对SA的对策时,我们不宜从如何破译δ和ε信号的变化规律入手,而应着眼于如何设法提高因受SA影响而降低的定位精度,以达异曲同工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GPS 选择可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盛坤 杨丽娟 +3 位作者 蒋志凯 王映红 董昀 赵宗武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7,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0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0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0的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灌水 籽粒产量 品质性状 水分利用效率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区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朝辉 李江伟 +2 位作者 蒋志凯 马华平 付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26-28,32,共4页
为了解高产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2007~2012年冬水组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66... 为了解高产小麦品种(系)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河南省2007~2012年冬水组区试前3名共57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位面积(666.7m^2,下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的数值较大且接近,说明它们已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生态条件,小麦(半冬性品种)高产育种以选育多穗兼大穗型品种为主,同时稳定千粒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映红 董昀 +3 位作者 程兰兰 蒋志凯 马华平 付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 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两年关联度均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有新科麦169、新麦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WHEAT VARIETIES ( li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新麦35产量和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付亮 蒋志凯 +4 位作者 夏彦丽 范永胜 李洋 马华平 王士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4期18-19,79,共3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新麦3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和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种植密度达到220株/m2时,小麦产量最高,...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新麦3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和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种植密度达到220株/m2时,小麦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220株/m2时,小麦产量急剧降低。由此可知,220株/m2为小麦的最佳种植密度。220株/m2处理下,小麦群体处于合理的状态,根系总量较多,地上部生长状况较好,因此小麦产量最高;而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特性均随着小麦生育进程呈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麦35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中后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丽娟 蒋志凯 +3 位作者 付亮 盛坤 张栩 赵宗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999-1000,共2页
[目的]探索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稳产性的途径,明确大田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影响。[方法]以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为试验材料,用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棚增温的方法,研究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对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自... [目的]探索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稳产性的途径,明确大田条件下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影响。[方法]以强筋小麦品种新麦19为试验材料,用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棚增温的方法,研究小麦生育中后期高温对籽粒灌浆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自开花前至灌浆中期,随着高温处理时期的推迟,小麦籽粒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显著降低。开花前高温明显导致产量降低,灌浆前中期一定程度的高温有利于产量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后期高温逆境条件下延缓小麦植株衰老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强筋小麦 灌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付亮 范永胜 +4 位作者 李洋 夏彦丽 蒋志凯 周德慧 路永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3-25,56,共4页
[目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小麦新品种(系)。[方法]利用2016—2017年度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7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周麦36号、禾丰3号、新麦35、中育1220的加权关联度居前4位,综合性... [目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小麦新品种(系)。[方法]利用2016—2017年度国家区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7个小麦新品种(系)(含对照)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周麦36号、禾丰3号、新麦35、中育1220的加权关联度居前4位,综合性状较好,这与品种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而安科1502、圣麦101、皖宿321、创新118、天民346共5个品种的关联系数排名较低,建议淘汰。[结论]该研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审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映红 董昀 +2 位作者 李晓航 杨丽娟 蒋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4期32-35,共4页
为更全面地了解新品种综合表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南省丰优小麦联合体两年11个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两年关联度均较高的小麦新品种有濮麦1128、新麦51、漯麦163。2016年7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数、... 为更全面地了解新品种综合表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南省丰优小麦联合体两年11个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两年关联度均较高的小麦新品种有濮麦1128、新麦51、漯麦163。2016年7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数、容重、穗粒数、基本苗、株高、全生育期,2017年依次为穗数、容重、穗粒数、株高、千粒重、基本苗、全生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4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付亮 马华平 +1 位作者 李洋 蒋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58-59,62,共3页
采用静态稳定性、平均动态稳定性、最优动态稳定性方法对2013-2014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水A组中新麦31、德宏福麦8号、郑麦379,冬水B组中洛麦29、徐麦0054和春水组中的中原18品种静态稳定... 采用静态稳定性、平均动态稳定性、最优动态稳定性方法对2013-2014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水A组中新麦31、德宏福麦8号、郑麦379,冬水B组中洛麦29、徐麦0054和春水组中的中原18品种静态稳定性、平均动态稳定性和最优动态稳定性都较好,且产量高,占参试品种的13.6%;存麦8号等17个品种产量较高,稳定性一般,占参试品种的38.6%;高产但不稳产的品种,占参试品种的15.9%;其余品种不稳产或低产,占参试品种的31.9%。因此,推荐新麦31号等6个品种作为黄淮麦区的主导小麦新品种。该研究可为小麦新品种选育,特别是为其今后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32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红彩 范永胜 +5 位作者 张素平 王玲燕 马海涛 窦士树 马华平 蒋志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8-30,共3页
新麦3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利用矮抗58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在2年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 新麦3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利用矮抗58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在2年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679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5.71%,增产点率100%,小组位次第2。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黄淮南片冬麦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稳产 新麦32 品种选育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