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1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掺杂Sc_(2)W_(3)O_(12):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2
作者 赵炎 王佳旭 +4 位作者 李忠辉 刘长立 赵星胜 周恒为 蒋小康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杂浓度的递增,晶格畸变加剧,来源于Eu^(3+)的^(5)D_(0)→^(7)F_(2)(612 nm)发光强度显著增强,Gd^(3+)最佳掺杂浓度为0.25,其发光强度为单掺Eu^(3+)的1.95倍,色坐标为(0.6134,0.350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此外,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即当温度达到498 K时,Gd^(3+)离子掺杂浓度为0.25时制备的样品荧光强度与未掺杂Gd^(3+)离子的样品相比得到了提升,是室温下的53%,其激活能为0.104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c_(2)W_(3)O_(12) 红色荧光粉 Gd^(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MgTiO_(6)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荧光粉为2μm的不规则颗粒。当激发波长为264 nm时,发射光谱出现四个尖锐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91(^(5)D_(0)→^(7)F_(1))、619(^(5)D_(0)→^(7)F_(2))、657(^(5)D_(0)→^(7)F_(3))和693 nm(^(5)D_(0)→^(7)F_(4))。Eu^(3+)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YMT∶0.14Eu^(3+)荧光粉的CIE色度坐标为(0.645,0.332),与红光标准色坐标(0.67,0.33)非常接近。变温PL光谱及热激活能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YMT∶Eu^(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LED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溶胶-凝胶法 Y_(2)MgTiO_(6) 红色荧光粉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2)NaGdCl_(6)∶Sb^(3+)荧光粉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忠辉 蒋小康 +3 位作者 王佳旭 赵炎 周恒为 郭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7-1675,共9页
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的自陷激子发射,在下一代固态照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出系列新型的Cs_(2)NaGdCl_(6)∶Sb^(3+)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晶性... 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的自陷激子发射,在下一代固态照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出系列新型的Cs_(2)NaGdCl_(6)∶Sb^(3+)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晶性、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钙钛矿型Cs_(2)NaGdCl_(6)∶Sb^(3+)样品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大小为10μm的不规则颗粒。在336 nm激发光下,荧光粉在460 nm处发射出极强的蓝光,且不同Sb^(3+)离子掺杂浓度的样品色坐标均在蓝光区域。当Sb^(3+)离子掺杂浓度超过0.015时,发生浓度猝灭,归因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此外,Cs2NaGd0.985Cl6∶0.015Sb^(3+)样品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当温度升高至423 K时,发光积分强度仍为323 K时的72.6%。基于上述研究结果,Sb^(3+)离子激活Cs_(2)NaGdCl_(6)蓝色荧光粉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相法 Sb^(3+)离子 Cs_(2)NaGdCl_(6) 蓝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CaLaGaO_(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5
作者 赵炎 蒋小康 +3 位作者 李忠辉 王佳旭 周恒为 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1868,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Eu^(3+)掺杂CaLaGaO_(4)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粉能够被392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09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其光强主要依赖于Eu^(3+)的^(5)D_(0)→^(7)F_(2)跃迁所发射的光,且在Eu^(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Eu^(3+)掺杂CaLaGaO_(4)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粉能够被392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09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其光强主要依赖于Eu^(3+)的^(5)D_(0)→^(7)F_(2)跃迁所发射的光,且在Eu^(3+)浓度达到0.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其色坐标为(0.613,0.359),与标准红光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色纯度高达96.3%。由于热猝灭效应,当样品温度升高至498 K时,发光强度仍保持室温下的75%,激活能为0.151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 CaLaGaO_(4) 红色荧光粉 高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半导体生产线炉管区调度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小康 张朋 +2 位作者 吕佑龙 赵新明 张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92-804,共13页
炉管区是半导体生产线的主要瓶颈之一,对整个生产线的性能影响较大.当前针对炉管区调度研究以规则调度为主,且考虑约束较为简单,忽略了存在前后道工序影响的多机台调度以及晶圆加工的重入特性.针对具有等待时间约束、不兼容工艺菜单和... 炉管区是半导体生产线的主要瓶颈之一,对整个生产线的性能影响较大.当前针对炉管区调度研究以规则调度为主,且考虑约束较为简单,忽略了存在前后道工序影响的多机台调度以及晶圆加工的重入特性.针对具有等待时间约束、不兼容工艺菜单和重入特性的炉管区β1→β2调度问题,构建了目标为最小化晶圆平均流动时间的β1→β2调度模型.将该调度问题分成组批、设备选择及批排序3个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蚁群优化算法的炉管区调度算法.针对组批阶段,设计了一种可变阈值控制策略.针对批排序阶段,设计了混合蚁群优化算法.进行了历史生产数据的不同规模54组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蚁群算法的性能均优于几种常用启发式规则和遗传算法的性能.将所提出的混合蚁群算法应用于实际晶圆生产线,能够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晶圆的流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造 炉管 批调度 混合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ZnTiO_(6)∶Dy^(3+)白光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小康 周琦 +1 位作者 张王曦月 周恒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1-28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双钙钛矿型Gd_(2-2x)ZnTiO_(6)∶2xDy^(3+)(GZT∶2xDy^(3+))白光荧光粉,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Dy^(3+)离子掺入GZT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双钙钛矿型Gd_(2-2x)ZnTiO_(6)∶2xDy^(3+)(GZT∶2xDy^(3+))白光荧光粉,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Dy^(3+)离子掺入GZT基质,且不影响基质本身的晶体结构,形成单一的双钙钛矿型单斜相。在388nm近紫外光激发下,Dy^(3+)掺杂样品在483nm、578nm处展示出极强的蓝光和黄光发射。当掺杂离子Dy^(3+)的摩尔浓度x=9%时,其CIE色坐标为(0.3115,0.3515),位于白光区域,和标准白光色坐标(0.330,0.330)较为接近,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一基质白光LED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Dy^(3+)掺杂 双钙钛矿 单一基质 LED白光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ZnTiO_(6)∶Dy^(3+),Eu^(3+)单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小康 周琦 周恒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Eu^(3+)共掺杂Gd_(2)ZnTiO_(6)白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Eu^(3+)共掺杂Gd_(2)ZnTiO_(6)白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形貌为2~5μm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Gd_(2)ZnTiO_(6)∶Dy^(3+),Eu^(3+)荧光粉展现出Dy^(3+)的蓝光、黄光发射以及Eu^(3+)的特征红光发射.此外,通过调节Dy^(3+)和Eu^(3+)的掺杂浓度,可实现低色温的暖白光发射.基于样品优异的荧光性能,该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Dy^(3+) Eu^(3+)共掺杂Gd_(2)ZnTiO_(6) 白光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Y_(2)MgTiO_(6)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小康 张王曦月 +1 位作者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9-1815,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的Y_(2)MgTiO_(6)(YMT∶Dy^(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YMT∶Dy^(3+)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的Y_(2)MgTiO_(6)(YMT∶Dy^(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YMT∶Dy^(3+)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Dy^(3+)掺杂不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在近紫外光(352 nm)的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显示出典型的Dy^(3+)特征发射峰,分别是485 nm处的蓝光、578 nm处的黄光,以及650~700 nm的红光。当Dy^(3+)摩尔浓度x=0.03时,荧光粉出现浓度猝灭效应,其浓度猝灭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d-d)。YMT∶Dy^(3+)荧光粉的CIE色坐标明显受到Dy^(3+)的浓度影响,其中YMT∶0.02Dy^(3+)荧光粉的CIE色坐标为(0.406,0.407),位于暖白光区,可作为一种暖白光荧光粉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Dy^(3+)掺杂 Y_(2)MgTiO_(6) 双钙钛矿结构 暖白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晶圆图缺陷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振良 汪俊亮 +1 位作者 张洁 蒋小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0-236,共7页
针对晶圆生产过程中晶圆图数据角度与维度多样性和数量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晶圆图缺陷模式识别方法。设计了Radon变换,实现了数据多角度的统一;采用重采样机制实现数据多维度的缩放,得到了标准晶圆缺陷数据。提出了... 针对晶圆生产过程中晶圆图数据角度与维度多样性和数量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晶圆图缺陷模式识别方法。设计了Radon变换,实现了数据多角度的统一;采用重采样机制实现数据多维度的缩放,得到了标准晶圆缺陷数据。提出了基于对抗生成网络的晶圆缺陷分类方法,利用生成机制平衡各缺陷模式的样本数量,以提升缺陷模式识别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幅提升少类样本的识别精度,且在整体识别率上远优于支持向量机和Adaboost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造 晶圆缺陷 模式识别 数据驱动 对抗生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激发Gd_(2)ZnTiO_(6)∶Eu^(3+),Li^(+)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王曦月 周琦 +1 位作者 周恒为 蒋小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69-2275,2331,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系列Eu^(3+)掺杂和Li^(+)、Eu^(3+)共掺杂Gd_(2)ZnTiO_(6)红色荧光粉,并研究Li^(+)、Eu^(3+)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制备的Gd_(2)ZnTiO_(6)∶Eu^(3+),Li^(+)(GZT∶Eu^(3...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系列Eu^(3+)掺杂和Li^(+)、Eu^(3+)共掺杂Gd_(2)ZnTiO_(6)红色荧光粉,并研究Li^(+)、Eu^(3+)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制备的Gd_(2)ZnTiO_(6)∶Eu^(3+),Li^(+)(GZT∶Eu^(3+),Li^(+))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大小为10μm的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在395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GZT∶Eu^(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典型的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峰中心位于615 nm处,归属于Eu^(3+)的^(5)D_(0)→^(7)F_(2)跃迁。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7(摩尔分数),样品显示明显的浓度猝灭效应,其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Li^(+)掺杂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没有影响,但是一定量的Li^(+)掺杂可以显著增强样品的荧光强度。当Li^(+)浓度为0.05时,荧光粉发射主峰强度增强程度最大,提高至原来的4.3倍,说明通过Li^(+)、Eu^(3+)共掺杂可以获得高亮度的GZT红色荧光粉。GZT∶0.14Eu^(3+),0.05Li^(+)荧光粉的CIE色坐标为(0.6311,0.375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是一种潜在的LED用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ZnTiO_(6) 溶胶-凝胶法 Li^(+)、Eu^(3+)共掺杂 双钙钛矿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ZnTiO_(6):Sm^(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琦 张王曦月 +1 位作者 蒋小康 周恒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136,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Gd_(2-2x)ZnTiO_(6):xSm^(3+)(x=0,0.01,0.03,0.05,0.07,0.09,0.11)橙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Gd_(2)ZnTiO_(6):Sm^(3+)(GZT:Sm^(3+))荧光粉均...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Gd_(2-2x)ZnTiO_(6):xSm^(3+)(x=0,0.01,0.03,0.05,0.07,0.09,0.11)橙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Gd_(2)ZnTiO_(6):Sm^(3+)(GZT:Sm^(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由几十微米大小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堆积而成。在407nm近紫外光激发下,GZT:Sm^(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两个较弱的发射峰(^(4)G_(5/2)→_(6)H_(5/2),566nm;^(4)G_(5/2)→^(6)H_(9/2),650nm)和一个较强的发射峰(^(4)G_(5/2)→^(6)H_(7/2),603nm)。当Sm^(3+)离子摩尔浓度为5%时,GZT:Sm^(3+)样品发生浓度淬灭现象;基于Dexter的理论,浓度淬灭效应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Sm^(3+)离子掺杂浓度较低时,样品呈现橙红色,随着掺杂浓度增加,荧光粉发光颜色逐渐向黄橙色区域偏移,其中Gd_(1.98)ZnTiO_(6):0.02Sm^(3+)荧光粉CIE色坐标为(0.6155,0.3835)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是很有潜力的LED用橙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双钙钛矿 Gd_(2)ZnTiO_(6):Sm^(3+) 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 橙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运输车市场需求与产品结构构成的研究──江西地区调研报告
13
作者 曾力 冯一兵 +1 位作者 武伟民 蒋小康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997年第4期9-13,共5页
关键词 农用运输车 产品结构 市场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Gd_(2)MgTiO_(6)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14
作者 赵炎 蒋小康 +2 位作者 高峰 尹红梅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0-205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不同Dy^(3+)浓度的系列Gd_(2)MgTiO_(6)(GMT)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对GMT∶xDy^(3+)(x=0.01、0.03、0.05、0.07、0.09、0.11)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不同Dy^(3+)浓度的系列Gd_(2)MgTiO_(6)(GMT)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对GMT∶xDy^(3+)(x=0.01、0.03、0.05、0.07、0.09、0.11)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系列荧光粉的结构均为单斜晶系,Dy^(3+)成功掺入GMT基质的同时不影响原晶体结构;样品晶粒尺寸在微米量级。在351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在483和578 nm处分别显示了极强的蓝光和黄光,其中蓝光归因于Dy^(3+)的^(4)F_(9/2)→^(6)H_(15/2)的能级跃迁,黄光归因于Dy^(3+)的^(4)F_(9/2)→^(6)H_(13/2)能级跃迁;随着Dy^(3+)浓度的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其机理归因于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当x=0.05时,此时CIE坐标为(0.32471,0.35974),与标准白光的CIE坐标(0.33,0.33)较为接近,表明GMT∶Dy^(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T基质 溶胶-凝胶法 Dy^(3+)单掺 w-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