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级生物安全柜计量测试技术与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子敬 田伟 +3 位作者 乔倩 姜展樾 叶德萍 周李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9-295,共7页
研究Ⅱ级生物安全柜的计量测试技术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进行风险分析,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溯源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梳理国内外现行有效的Ⅱ级生物安全柜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对其计量测试方法及关键技术点进行研究... 研究Ⅱ级生物安全柜的计量测试技术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进行风险分析,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溯源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梳理国内外现行有效的Ⅱ级生物安全柜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方法,对其计量测试方法及关键技术点进行研究。对市面上常用品牌型号生物安全柜的计量特性进行了测试,选取其中30余台的计量测试结果,结合统计学分析,评估其可能存在生物安全的风险指标,并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FMEA)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发现Ⅱ级生物安全柜的流入气流流速、高效过滤器完整性、人员、产品与交叉污染保护等计量特性指标风险级别较高,RPN值>20,需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和环境的生物安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生物安全 FMEA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物质的研制
2
作者 马丽侠 胡雅琴 +6 位作者 蒋子敬 林华 叶德萍 易艳 汤江文 姜展樾 周李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16-122,共7页
研制了3种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质粒DNA标准物质,选取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毒力基因ast A、agg R、pic分别构建质粒DNA标准物质,采用数字PCR技术对质粒DNA进行均匀性评估及不同温度下(-20℃,4℃,25℃,37℃)的短期(14 d)和-20℃... 研制了3种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质粒DNA标准物质,选取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毒力基因ast A、agg R、pic分别构建质粒DNA标准物质,采用数字PCR技术对质粒DNA进行均匀性评估及不同温度下(-20℃,4℃,25℃,37℃)的短期(14 d)和-20℃长期(24个月)稳定性检验,联合10家实验室定值。结果显示,研制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ast A、agg R、pic质粒DNA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在-20℃温度下可以储存24个月;定值结果:ast A拷贝数浓度为(2.29±0.36)×10^(7) copies/μL;agg R拷贝数浓度为(2.13±0.33)×10^(7) copies/μL;pic拷贝数浓度为(2.35±0.37)×10^(7) copies/μL。研制的标准物质适用于微生物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ast A、agg R、pic定量检测、方法评价和定性检测中的阳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DNA 标准物质 数字PCR 大肠埃希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结合智鼻对不同产地苦荞茶香气成分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青莲 郭训练 +5 位作者 蒋子敬 冯德铨 喻鹤 邢亚阁 车振明 张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3-239,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电子鼻对云南、贵州、四川、山西和内蒙等五产地苦荞茶的茶汤和茶底样品进行鉴别分析。电子鼻分析所得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山西和内蒙的茶汤区分不明显,茶底区分明显。香气成分分析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电子鼻对云南、贵州、四川、山西和内蒙等五产地苦荞茶的茶汤和茶底样品进行鉴别分析。电子鼻分析所得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山西和内蒙的茶汤区分不明显,茶底区分明显。香气成分分析表明,五产地苦荞中共检出香气成分91种,共有成分14种。其中,贵州苦荞茶香气成分中醛类、碳氢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其他四产地苦荞茶香气成分中酯类、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较贵州苦荞茶偏多和偏高。苦荞茶香型及香气成分的差异与产地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苦荞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配方及乳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冉冉 曹亚楠 +5 位作者 邢亚阁 牛跃庭 罗静 蒋子敬 韩文凤 车振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7,122,共7页
选用棕榈液油(Palm olein)作基料,菜籽油(Rapeseed oil)做辅料,通过添加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单硬脂酸甘油酯(单甘酯)、大豆卵磷脂、黄原胶等乳化剂,优化焙烤脱模剂制备配方及乳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确... 选用棕榈液油(Palm olein)作基料,菜籽油(Rapeseed oil)做辅料,通过添加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单硬脂酸甘油酯(单甘酯)、大豆卵磷脂、黄原胶等乳化剂,优化焙烤脱模剂制备配方及乳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CCD)响应面法确定水包油(O/W)型焙烤脱模剂最佳配方及乳化工艺为:混合油中棕榈液油质量分数为72.69%、大豆卵磷脂添加量2.00%、含水量71.76%、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单甘酯复配比例2∶3、PGPR-单甘酯添加量1.00%、黄原胶添加量0.300%、乳化时间1.0 min、温度70℃和搅拌速率10 000 r/min。所得棕榈油基脱模剂乳化分层指数、黏度、粒径d(0.9)和蛋糕粘连率分别为0.197%,2 215.0m Pa·s,5.694μm和0.376%;分别比优化前减小了94.0%,增大了38.8%,减小了34.3%和减小了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烤 脱模剂 棕榈液油 菜籽油 乳化剂 乳化分层指数 黏度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MON863质粒DNA双重数字PCR定值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5
作者 马丽侠 周李华 +4 位作者 蒋子敬 姜展樾 叶德萍 蒲春如 杜娟兰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6,共9页
针对转基因玉米MON863质粒DNA,研究建立一套双重数字PCR(ddPCR)定值方法。优化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考察方法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MON863在1.6~6743.3 copies和内源基因Adh在1.1~6770.0 copies的浓度范... 针对转基因玉米MON863质粒DNA,研究建立一套双重数字PCR(ddPCR)定值方法。优化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考察方法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结果表明,外源基因MON863在1.6~6743.3 copies和内源基因Adh在1.1~6770.0 copies的浓度范围均呈线性关系,r^2为1;MON863基因和Adh基因的定量限分别为8.3 copies和7.9 copies;方法精密度小于5%。采用该方法对基体标准物质进行验证,误差小于10%。该方法每个反应体系都含有内源(VIC)和外源(FAM)基因,能实现内外源基因的同时检测,避免同一样品在不同反应体系造成的定值差异。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单重数字PCR定值结果无显著差异,重复性优于单重数字PCR结果,方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质粒DNA 微滴数字PCR 双重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计量测试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子敬 周李华 +2 位作者 马丽侠 叶德萍 姜展樾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102,共5页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PCR仪)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检验、食品检验、司法鉴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PCR仪器计量特性与测试结果直接相关,有助于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维护良好的仪器工作状态,同时符合相关...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PCR仪)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检验、食品检验、司法鉴定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PCR仪器计量特性与测试结果直接相关,有助于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维护良好的仪器工作状态,同时符合相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该文对市面上几种类型的PCR仪的关键计量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检测设备、标准物质等进行探讨,为PCR仪的计量检测与校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仪 计量测试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制备工艺及其脱模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冉冉 蒋子敬 +5 位作者 谢凌宇 车振明 邢亚阁 牛跃庭 韩文凤 罗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7-213,共7页
选用棕榈液油(Palm olein)作基料,巴西棕榈蜡(Carnauba Wax)做辅料,添加各种乳化剂,制备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实验,建立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乳化分层指数和黏度的多元回归模... 选用棕榈液油(Palm olein)作基料,巴西棕榈蜡(Carnauba Wax)做辅料,添加各种乳化剂,制备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实验,建立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乳化分层指数和黏度的多元回归模型,确定棕榈油基焙烤专用脱模剂最佳配方及乳化工艺为:棕榈蜡添加量5.03%、大豆卵磷脂添加量2.0%、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单甘酯复配比例2∶3、PGPR-单甘酯复配添加量1.0%、复合稳定剂(黄原胶-瓜尔豆胶-卡拉胶)复配比例1∶2.5∶1、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30%、乳化温度90℃、超声时间19.75 min和超声功率110 W。所得脱模剂的乳化分层指数为2.15%,黏度为419.6 m Pa·s,蛋糕粘连率为0.367%。脱模特性研究中,蛋糕粘连率随着脱模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脱模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模剂 棕榈液油 巴西棕榈蜡 乳化剂 乳化分层指数 黏度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泡青菜专用护色剂配方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子敬 许青莲 +3 位作者 林洪斌 邢亚阁 王丹枫 陈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8-312,362,共6页
本文在探讨不同护色剂对四川泡青菜褐变抑制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护色剂配比,并用ASLT法对其护色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最佳护色剂配比为:氯化钙添加量0.082%、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017%、柠檬酸亚锡二... 本文在探讨不同护色剂对四川泡青菜褐变抑制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护色剂配比,并用ASLT法对其护色性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最佳护色剂配比为:氯化钙添加量0.082%、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0.017%、柠檬酸亚锡二钠添加量0.027%。所得复合护色剂褐变抑制率达53.36%、样品褐变度为5.44,护色效果能保持约146~161 d,为泡青菜生产中的护色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青菜 护色剂 配方优化 性能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化检测领域细胞相关标准体系初探
9
作者 周李华 李怀平 +3 位作者 姜展樾 叶德萍 蒋子敬 马丽侠 《中国标准化》 2020年第S01期259-264,共6页
随着细胞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细胞研究得到迅猛发展,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胞发展背景、现有相关依据、细胞标准体系结构、发展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探,从法律法规、基础标准、专用标准3个... 随着细胞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细胞研究得到迅猛发展,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医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细胞发展背景、现有相关依据、细胞标准体系结构、发展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探,从法律法规、基础标准、专用标准3个层面简单探讨了细胞体系框架建立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着重在产品实现标准子体系模块进行了相关说明,以对细胞相关标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检测 细胞治疗 标准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喱牦牛肉方便菜肴生产工艺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子敬 郭训练 +4 位作者 李文秀 周曙霞 宋大瑛 邢亚阁 车振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1-188,193,共9页
对调理方便菜肴咖喱牦牛肉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与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调味料基本配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咖喱酱调味料最佳配比为:植物油∶西红柿∶洋葱∶... 对调理方便菜肴咖喱牦牛肉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与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调味料基本配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咖喱酱调味料最佳配比为:植物油∶西红柿∶洋葱∶苹果∶咖喱粉∶大蒜∶牛奶=3∶6∶5∶3∶1.5∶1∶25。菜肴中牦牛肉添加量为20%,辅料添加量为30%。最佳加工工艺为:预煮温度88.80℃,预煮时间1.85 min,腌制时间2 h,蒸煮时间13.70 min,调料添加量50%。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咖喱牦牛肉方便菜肴成品具有浓郁风味,较好组织形态和较佳口感,感官评分为86.2分,色泽与质构特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便菜肴 咖喱牦牛肉 调理杀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技术检测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艳 刘明东 +5 位作者 蒋子敬 姜展樾 马丽侠 叶德萍 韩国全 周李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8-294,共7页
肉制品掺假严重侵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影响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该文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包括普通PCR定性检测、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数字PCR... 肉制品掺假严重侵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影响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该文综述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包括普通PCR定性检测、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数字PCR绝对定量、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等新型分子检测技术,以期为政府监管部门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掺假 动物源性成分 分子生物学技术 高通量测序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