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甘霖 史舟 +9 位作者 王秋兵 赵永存 刘峰 杨琳 宋效 杨飞 蒋卓东 曾荣 陈颂超 杨顺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4-1276,共13页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土壤学学科分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揭示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利用前景和保护对策,为农业、生态...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土壤学学科分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揭示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利用前景和保护对策,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土壤普查、耕地保护等国家目标。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10年以来土壤地理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研究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以土壤为核心的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高强度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时空演变研究愈加活跃。土壤地理学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土壤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数字土壤制图向融合过程机理与数据驱动发展,土壤时空信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未来土壤地理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以关键带研究带动土壤发生和演变研究的革新,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理学 土壤时空变化 地球关键带 土壤信息 数字土壤制图 数字土壤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第四纪黄土发育土壤铁锰结核形成环境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秋兵 蒋卓东 孙仲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土壤铁锰结核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记录着土壤发育过程和成土环境变化信息,也是土壤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常认为铁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但在我国东北地区位于高平地、地下水位较深,发... 土壤铁锰结核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记录着土壤发育过程和成土环境变化信息,也是土壤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常认为铁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但在我国东北地区位于高平地、地下水位较深,发育于第四纪黄土状物质的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的分布,对该地区土壤分类造成了很多问题。为了摸清我国北方温带地区第四纪黄土状物质发育土壤中铁锰结核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并收集整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中国北方10个省份的345个处于高平地(地下水位深)、发育在第四纪黄土状物质的土壤剖面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有铁锰结核存在的土壤剖面分布具有明显规律,即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地区(41.19°~49.01°N,120.82°~133.37°E),该区域年均降水量在370.6~917.7 mm之间,年均气温在0.9~14.9℃之间,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降水量大、蒸发量小、冬季土壤结冻持续时间长、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持续时间久,且土壤"返浆现象"明显。研究进一步表明,位于高平地、发育在第四纪黄土状物质土壤中铁锰结核的形成与土壤冻融交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结核 冻融交替 第四纪黄土状物质 温带地区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