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自己的心温暖他人的心”——何其芳的编辑生涯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勤国 《编辑之友》 1987年第6期70-74,共5页
1976年夏天的北京,余震不断。在北京日报社西面一栋已经震裂了一道大缝的楼房底层,一位中年人仍然坐在堆满了《全唐诗》的桌子旁全神贯注地审阅和修改书稿《唐诗选注》。在他身边的书架上,倒放着一个黑色的瓶子,那是为了安全起见安放的... 1976年夏天的北京,余震不断。在北京日报社西面一栋已经震裂了一道大缝的楼房底层,一位中年人仍然坐在堆满了《全唐诗》的桌子旁全神贯注地审阅和修改书稿《唐诗选注》。在他身边的书架上,倒放着一个黑色的瓶子,那是为了安全起见安放的,一旦发生地震,瓶子会倒下起到警报作用。他就是鲜为人知的老编辑、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何其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文学研究 编辑生涯 编辑出版 新华日报 文艺理论家 中国文学史 文学期刊 编辑部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勤国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2期76-82,46,共8页
“诗以人名,人尤以诗名”,极目古今中外的诗歌园地,莫不如此。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国新诗格律化的现代诗人,一向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卞之琳的诗作在海内外文坛上的声誉正日见其隆。诚然,文学时尚和欣赏习惯的演变常常会带来意... “诗以人名,人尤以诗名”,极目古今中外的诗歌园地,莫不如此。作为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我国新诗格律化的现代诗人,一向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的卞之琳的诗作在海内外文坛上的声誉正日见其隆。诚然,文学时尚和欣赏习惯的演变常常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契机,但在这里,艺术本身的素质仍然是成功的最主要同时也最重要的内在依据。 卞之琳是一位律己甚严的诗人。他独具一种艺术家的“洁癖”——“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从不厌弃精致,绝不容忍粗滥甚或瑕疵,面对着历史的考验,卞之琳从不以“创作丰富”自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诗歌创作 “顿” 新诗格律化 阴韵 格律体 “非个人化” 音组 韵脚 小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