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
1
作者 余求祥 王东东 +1 位作者 董鹏举 郑丽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数据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三维数字化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自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应用3.0 T MRI扫描健康女性志愿者肛管,将采集的Dicom 3.0...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数据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女性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三维数字化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自2021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应用3.0 T MRI扫描健康女性志愿者肛管,将采集的Dicom 3.0数据集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进行三维几何模型构建。结果成功构建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三维几何模型,该模型仿真度高,耻骨直肠肌前侧缺损,大致呈“U”形,外括约肌后侧较肥厚,模型可任意缩放和360°旋转,便于观察理解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解剖形态。结论基于肛管MRI影像数据及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可构建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的三维几何模型,该模型可辅助解剖教学,利于肛瘘等肛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并为下一步力学分析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磁共振成像 数字化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组培育苗试验初报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耀华 董鹏举 白恒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A02期106-108,共3页
由于银杏种子存在着后熟期,所以给银杏的胚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当用已完成后熟作用的银杏种子的胚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时,5天左右长出根并展开子叶,15天左右茎伸长并长出真叶,形成完整的植株。当用未完成后熟作用的银杏种子的胚为... 由于银杏种子存在着后熟期,所以给银杏的胚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当用已完成后熟作用的银杏种子的胚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时,5天左右长出根并展开子叶,15天左右茎伸长并长出真叶,形成完整的植株。当用未完成后熟作用的银杏种子的胚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时,在所选用的培养基中,以White+2.4-D5+NH_4NO_350+LH300成苗率较高。当对组培苗的茎段进行培养时。以White+NAA0.1和White+IBA0.1的生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组培育苗试验 种胚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信源数目的相干信号方位估计算法
3
作者 曾耀平 董鹏举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针对空间平滑MUSIC算法会损失阵列的有效孔径且需要信源先验数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算法。该算法从矢量重构的思路出发,通过对接收数据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进行矢量重构,即可实现不损失阵列孔径的解相干处理,同时利用全空间加权MU... 针对空间平滑MUSIC算法会损失阵列的有效孔径且需要信源先验数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算法。该算法从矢量重构的思路出发,通过对接收数据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进行矢量重构,即可实现不损失阵列孔径的解相干处理,同时利用全空间加权MUSIC算法,实现了信源数目未知下的相干信号准确定位。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信号 矢量重构 波达方向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宝顶流域黄龙彩池新生钙华生物沉积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董鹏举 李琼芳 +8 位作者 董发勤 代群威 刘凡 宋娜 赵晓夏 崔杰 罗尧东 Xin Zhang O’Driscoll Mike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8,共11页
为探究钙华沉积的生物特性,以雪宝顶流域黄龙景区的五彩池和争艳彩池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研究点藻类的优势种类,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确定优势藻胞外产物的主要组成和含量,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 为探究钙华沉积的生物特性,以雪宝顶流域黄龙景区的五彩池和争艳彩池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研究点藻类的优势种类,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确定优势藻胞外产物的主要组成和含量,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新生钙华的元素组成、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五彩池和争艳彩池的优势藻类分别是黄藻门(Xanthophyceae)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藻类的胞外产物主要为蛋白质、多糖和有机酸;新生钙华以方解石为主,表面含羧基、甲基、醛基等基团;与无藻类参与的钙华沉积物对比,新生钙华晶体无特定形状,并出现溶蚀及穿孔现象。藻类及其胞外产物参与钙华沉积过程,调控钙华晶体微观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钙华 生物沉积 藻类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宝顶流域黄龙“8·8”地震后短期内主 要水环境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夏 李琼芳 +8 位作者 董发勤 代群威 宋娜 董鹏举 崔杰 罗尧东 张强 Xin Zhang O’Driscoll Mike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7,共11页
富含Ca^(2+)和HCO^(-)_(3)的水体是黄龙钙华地貌得以持续沉积的首要条件。为明确2017年九寨沟“8∙8”地震是否对黄龙脆弱钙华体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水环境的改变,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8月对黄龙3个主要监测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水质参数检... 富含Ca^(2+)和HCO^(-)_(3)的水体是黄龙钙华地貌得以持续沉积的首要条件。为明确2017年九寨沟“8∙8”地震是否对黄龙脆弱钙华体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水环境的改变,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8月对黄龙3个主要监测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水质参数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震前的多次水质检测结果,得到影响黄龙水化学的主要参数,并与震后的水化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震前)水质参数显示pH、总磷、总氮对黄龙水质起主要贡献作用,地震后水体的pH、Ca^(2+)和HCO^(-)_(3)含量上升,而总磷含量则下降较多,表明地震对黄龙钙华体内部结构产生了影响,导致上升泉(转花泉)中的Ca^(2+)和HCO^(-)_(3)含量增加,并影响了pH,而震后水体中的总磷含量减少,这可能与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有关;“8∙8”地震对黄龙钙华沉积区水环境造成了影响,并有利于钙华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地震 水化学 黄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梯度爬升算法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变权组合模型致密油的采收率预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金水 田冷 +1 位作者 黄诗慧 董鹏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78-4787,共10页
致密油储层因具有渗透率与产能低下的特点,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来提高采收率,根据不同的地质、压裂参数变化,预测改造后的采收率对于压裂施工改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压裂后采收率预测理论模型,难以实时准... 致密油储层因具有渗透率与产能低下的特点,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来提高采收率,根据不同的地质、压裂参数变化,预测改造后的采收率对于压裂施工改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压裂后采收率预测理论模型,难以实时准确地根据压裂方式及参数来预测压裂后油藏采收率变化。为进一步提升致密油的采收率预测精确度,引进机器学习进行预测,基于极限梯度爬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XGBoost)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lgorithm,SVR)进行了一定改进得到变权组合模型XGBoost-SVR,模型借鉴残差进化机制,实现加权融合系数的最优组合,该组合模型可对两种单模型进行优势互补,避免了因单一模型参数导致的范围性误差,增大模型预测容错率。首先对致密油的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地质因素、储层因素和工程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构造相关原始数据集;其次将预处理后数据集输入SVR单模型和XGBoost单模型分别进行训练,得出单模型预测值;最后采用基于残差的自适应的变权组合方法建立XGBoost-SVR组合模型,得到各模型最终预测结果,明确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权重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与SVR和XGBoost单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在预测精度达到94.63%,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采收率预测 极限梯度爬升算法-支持向量回归算法(XGBoost-SVR)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EPS对PM_(2.5)中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赵晓夏 李琼芳 +4 位作者 董发勤 代群威 车明轩 董鹏举 任亚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9-76,共8页
近年来,PM_(2.5)由于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PM_(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与重金属、微生物等形成复合体,增强其生物毒性。在微观环境中,微生物常会通过吸附结合并产生代谢产物来影响矿物的表面性质,... 近年来,PM_(2.5)由于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PM_(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易与重金属、微生物等形成复合体,增强其生物毒性。在微观环境中,微生物常会通过吸附结合并产生代谢产物来影响矿物的表面性质,为了探索微生物细胞及其胞外聚合物作用于PM_(2.5)矿物表面特性的过程和结果,该研究以常见的人体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供试菌株,以PM_(2.5)中粒径最小矿物之一的纳米碳酸钙为实验对象,研究微生物细胞及其胞外聚合物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进而探讨对其生物毒性的改变。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两株菌胞外聚合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和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Zeta电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细菌细胞和胞外聚合物处理后的纳米碳酸钙溶液中钙离子含量,以及其残余固体表面电荷、表面基团、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胞外聚合物主要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细菌的整个细胞及其胞外聚合物作用后都能促进纳米碳酸钙颗粒溶解。由于有机基团在方解石表面的附着,纳米碳酸钙表面电位明显向负方向移动,溶液的pH明显降低,纳米碳酸钙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还进一步表明,细菌细胞及其胞外聚合物的存在显著影响了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性质,将会改变超细矿物表面的微生物迁移、吸附及生物毒性,这对研究PM_(2.5)超细大气颗粒物的人体危害性及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微生物 纳米碳酸钙 胞外聚合物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炸药喷雾分布模型构建及均匀喷涂技术验证
8
作者 董鹏举 徐畅 +5 位作者 仵可 随亚光 陈博 姚伟博 张德志 徐海斌 《兵工学报》 2025年第9期322-331,共10页
为提高利用光敏炸药加载冲击载荷时的载荷精度,针对自研的喷涂系统,深入研究光敏炸药的喷雾沉积分布规律。获取不同喷涂距离(10 cm、15 cm、20 cm)下光敏炸药喷雾沉积效率、喷雾宽度、喷雾面密度分布与喷涂距离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光敏... 为提高利用光敏炸药加载冲击载荷时的载荷精度,针对自研的喷涂系统,深入研究光敏炸药的喷雾沉积分布规律。获取不同喷涂距离(10 cm、15 cm、20 cm)下光敏炸药喷雾沉积效率、喷雾宽度、喷雾面密度分布与喷涂距离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光敏炸药喷雾沉积分布规律方程;基于喷雾分布模型及喷雾叠加原理,开展平板均匀性喷涂及同步起爆验证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分布呈中间高两边低的规律,随着喷涂距离的增加,有效喷雾宽度逐渐增加,沉积效率逐渐降低;通过合理规划喷涂路径,可实现平面均匀性喷涂,测量得到的光敏炸药涂层面密度与设计值最大偏差为3%;光敏炸药起爆最大不同步时间为8.52μs;研究成果为今后光敏炸药精密加载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炸药 精密喷涂 喷雾沉积分布 喷涂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