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上肢置入PICC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身长增长及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佳欣 杨家鸣 +4 位作者 王慧艳 董雨冰 曹爱芬 江珊 熊小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上肢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和体重增长的相关性,为导管再定位,预防导管移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55例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 目的探讨经上肢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和体重增长的相关性,为导管再定位,预防导管移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55例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体重增长和身长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52,并且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体重增长250 g和身长增长2 cm时出现拐点。体重增长未达到250 g时,体重每增加100 g,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约0.8个椎体;体重增长超过250 g后,体重每增加100 g,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0.2个椎体。同样,身长增长未达到2 cm时,身长每增加1 cm,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约1.2个椎体;身长超过2 cm后,身长每增加1 cm,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0.6个椎体。结论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椎体的数量随着体重增长与身长增长而增加,医护人员首次置入PICC导管应该置管于T6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尖端位置 体重增长 身长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