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泽坤
谢军红
+4 位作者
杨通
董芬榕
司佳昂
王海强
王婷婷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323,共11页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旋耕、翻耕与施氮不科学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质量变差,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挖掘能提高旱区土壤质量的耕作方法与施氮量,为旱作玉米可持...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旋耕、翻耕与施氮不科学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质量变差,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挖掘能提高旱区土壤质量的耕作方法与施氮量,为旱作玉米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方法]依托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旋耕(RT)、翻耕(CT)、免耕(NT)、深松耕(SS)4种耕作方法和N1(200 kg/hm^(2))、N2(300 kg/hm^(2))2种施氮量对0~5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稳定性指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影响玉米产量,SS和NT较RT、CT分别显著提高8.3%、10.7%与16.7%、19.3%,N1较N2显著提高3.7%。耕作与施氮显著影响不同土层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NT提高0~50 cm土层>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降低<0.2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SS提高5~10 cm土层1~2、0.25~1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N1处理0~5、5~10 cm土层0.25~1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较N2分别显著提高15.1%、9.1%。NT提高0~5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团聚体破碎率(PAD);SS对MWD、GMD、PAD的影响表现出土层分异特征;施氮量仅影响10~30、30~50 cm土层PAD,N1较N2分别显著降低4.4%、3.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孔隙度与MWD、GMD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GMD、MWD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200 kg/hm^(2)N结合免耕与深松耕显著增加土壤团聚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量,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法
施氮量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泽坤
谢军红
杨通
董芬榕
司佳昂
王海强
王婷婷
机构
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实验室与基地管理中心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323,共11页
基金
甘肃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重大培育项目(2024CXPT-01)
国家自然科学项目(32360545)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900300)
农业农村厅加厚地膜项目(GSAU-JSFW-2022-23,GSAU-JSFW-2023-32,GSAU-JSYF-2024-12)。
文摘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旋耕、翻耕与施氮不科学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质量变差,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挖掘能提高旱区土壤质量的耕作方法与施氮量,为旱作玉米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理论支撑。[方法]依托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旋耕(RT)、翻耕(CT)、免耕(NT)、深松耕(SS)4种耕作方法和N1(200 kg/hm^(2))、N2(300 kg/hm^(2))2种施氮量对0~50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稳定性指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影响玉米产量,SS和NT较RT、CT分别显著提高8.3%、10.7%与16.7%、19.3%,N1较N2显著提高3.7%。耕作与施氮显著影响不同土层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NT提高0~50 cm土层>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降低<0.2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SS提高5~10 cm土层1~2、0.25~1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N1处理0~5、5~10 cm土层0.25~1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较N2分别显著提高15.1%、9.1%。NT提高0~5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团聚体破碎率(PAD);SS对MWD、GMD、PAD的影响表现出土层分异特征;施氮量仅影响10~30、30~50 cm土层PAD,N1较N2分别显著降低4.4%、3.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孔隙度与MWD、GMD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GMD、MWD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200 kg/hm^(2)N结合免耕与深松耕显著增加土壤团聚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量,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法
施氮量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产量
Keywords
maize
tillage practices
nitrogen application
soil aggregates stability
crop yield
分类号
S51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耕作方法与施氮量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泽坤
谢军红
杨通
董芬榕
司佳昂
王海强
王婷婷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