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病科护理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董秋玉 刘金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该院老年病科在职护理人员27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5月)和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5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 目的观察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该院老年病科在职护理人员27名,根据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20年5月)和观察组(2020年6月—2021年5月),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风险防控意识、老年病康复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安全教育、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风险认知、风险察觉、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风险防控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在运动康复管理、心理疏导管理、按摩康复管理、生活活动管理等老年病康复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风险防控意识以及老年病康复管理能力,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科 护理人员 分层级管理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及高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秋玉 刘金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2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护理质量及高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该院自2018年1月起,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引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收治的92例高龄患者纳入研究组,将2...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护理质量及高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该院自2018年1月起,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引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该院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收治的92例高龄患者纳入研究组,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该院未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收治的92例高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在基础护理、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健康宣教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血糖水平比较,研究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在身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4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高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升了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管理模式 高龄患者 护理质量 血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娜 董秋玉 王希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237-238,共2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1,2]。同时我国对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日渐深入,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1,2]。同时我国对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日渐深入,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3,4]。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未能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很大程度地将会影响其预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是一种开放与延伸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通过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以达到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目的的一种从医院走向社会的延伸性护理访视形式[5]。出院后延续护理对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对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延续护理 患者 应用 身体健康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评估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董秋玉 刘金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6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风险评估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入该院治疗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风险评估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 目的探究风险评估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入该院治疗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风险评估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风险评估管理,观察组患者跌倒、压疮、管道打结的总发生几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跌倒、压疮、管道打结总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14.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2.15±6.14)分、(83.58±6.58)分、(81.57±7.48)分,均高于对照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理质量评分(73.35±5.36)分、(74.25±6.74)分、(72.87±6.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可根据评估风险级别,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跌倒、压疮、管道打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老年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金玲 董秋玉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1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在医院感染科陪护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实行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探讨。方法于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感染科2018年9月-2020年4月期间选取16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另由1名主管护师与1名主任护师负责监督指导,采用随机... 目的分析在医院感染科陪护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实行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探讨。方法于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感染科2018年9月-2020年4月期间选取16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另由1名主管护师与1名主任护师负责监督指导,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即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常规组(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各8名,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比两组工作人员预见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的相关护理管理指标(陪护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水平状态以及所看护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前,两组工作人员的相关管理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工作人员的陪护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工作人员所负责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感染科工作人员的相关护理指标质量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各类疾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陪护 预见性 管理水平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于传染科肝病传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金玲 董秋玉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传染科肝病传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入该院传染科治疗的98例乙型肝炎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对...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传染科肝病传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收入该院传染科治疗的98例乙型肝炎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家属被感染的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几率为2.04%,对照组发生感染几率为14.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临床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5.21±7.25)分、(84.29±6.39)分、(82.65±7.11)分,均高于对照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理质量评分[(74.39±5.36)分、(75.87±6.54)分、(75.21±7.0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传染肝病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家属发生感染的风险,且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传染科 预防效果 护理管理 感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