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当代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淮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本质属性是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表现为对于动植物的亲情、对于大自然的感恩意识以及利用资源的责任体系三个层次。从当代生态主义的视角考察,佤族传统生态观具有非人类中心主义之向度,从而对于当代全球的生态平衡... 佤族传统生态观的本质属性是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它表现为对于动植物的亲情、对于大自然的感恩意识以及利用资源的责任体系三个层次。从当代生态主义的视角考察,佤族传统生态观具有非人类中心主义之向度,从而对于当代全球的生态平衡,对于中国科学、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佤族传统生态观的内涵及其与当代人类价值观的可通约处,可以使佤族在未来寻找到传统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佤族社会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生态观 传统文化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文化·政党报刊·现代性话语构建——辛亥革命在上海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淮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7-172,共6页
从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政党报刊的视角,解读上海城市特定氛围与政党报刊之集聚的相关性;呈现上海政党报刊舆情与辛亥革命进程互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揭示城市文化与政党报刊在构建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方面的独特贡献。通过展示辛亥革命在上... 从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政党报刊的视角,解读上海城市特定氛围与政党报刊之集聚的相关性;呈现上海政党报刊舆情与辛亥革命进程互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揭示城市文化与政党报刊在构建中国现代性话语体系方面的独特贡献。通过展示辛亥革命在上海曾经有过的辉煌片段,可以强固上海自身的历史感与文化认同,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发展,发挥真正符合上海地位与优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政党报刊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魏名臣高允的悲剧命运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淮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2-55,共4页
高允(390—487),字伯恭,北魏太武帝神(鹿加)三年(430)始出仕,之后历任五朝要员,以近百岁高龄卒于孝文帝时期。《魏书》本传称其“光宠四世,终享百龄,有魏以来,斯人而已”。高允一生在治史、为政、德行方面多有建树,确实是... 高允(390—487),字伯恭,北魏太武帝神(鹿加)三年(430)始出仕,之后历任五朝要员,以近百岁高龄卒于孝文帝时期。《魏书》本传称其“光宠四世,终享百龄,有魏以来,斯人而已”。高允一生在治史、为政、德行方面多有建树,确实是北魏历史上的名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允 北魏 崔浩 拓跋 国史之狱 悲剧命运 士大夫 汉族 政治抱负 太武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淮平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99-102,共4页
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董淮平近年以来,亚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活动家纷纷登上国际舞台,就亚洲与世界面临的问题发表意见。由于比较集中地涉及亚洲社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并因此而强调亚洲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故与... 李光耀在新加坡现代化初期的文化认同董淮平近年以来,亚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活动家纷纷登上国际舞台,就亚洲与世界面临的问题发表意见。由于比较集中地涉及亚洲社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并因此而强调亚洲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故与此相关的观点便被统称为“亚洲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耀 新加坡 现代化 民主社会主义 “亚洲价值观” 文化认同 亚洲人 英语教育 家族制度 社会科学季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散论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淮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80-85,共6页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次年考上进士,归部待铨。他“自以迂疏,不敢入仕”(同上卷一七《柯先生传》),主要职业乃主讲书院、修志撰书。章氏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史学尤甚。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湖北通志》等多种方志,而代表作《文史通义》则“上采班、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史学思想 柯林武德 《文史通义》 历史学家 书院 哲学 乾隆 代表作 上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蒋经国的政治观念及其对台湾当局决策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淮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70-74,共5页
政治理想、政治责任、政治道德三个层面,大体上可以涵盖蒋经国的政治观念。其主要的特征为:泛道德主义倾向与现代政治意识的并存;“明君”“贤臣”的理想模式与“民本”思想现代内容的糅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和革新精神的共同提倡;善于... 政治理想、政治责任、政治道德三个层面,大体上可以涵盖蒋经国的政治观念。其主要的特征为:泛道德主义倾向与现代政治意识的并存;“明君”“贤臣”的理想模式与“民本”思想现代内容的糅合;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和革新精神的共同提倡;善于充分运用现成的语言与文字符号以动员民众。这一政治观念作用于政治实践,对台湾当局的政治决策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蒋介石相比,蒋经国的个人风格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和平民色彩,因此他的政治性格便更具适应性,对于台湾社会的改造,也就会采用比他父亲更为实际、更为灵活的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观念 政治道德 三个层面 泛道德主义 政治实践 政治理想 理想模式 政治思想 蒋经国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觉”与中国政治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淮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本文以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及其对中国当下的深刻影响为主旋律,采用"政治生态"这一包蕴"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事架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维度,并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国革命遗... 本文以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及其对中国当下的深刻影响为主旋律,采用"政治生态"这一包蕴"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事架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维度,并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中国革命遗产的价值取向、有关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全球共识,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新观念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为中国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包容理念,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所亟需的价值理性构建提供具体设想,使中国的发展在与人类文明进程保持一致的同时,能够运用其传承了数千年文明的独特智慧,进而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巨大变迁中闪耀自身文化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政治生态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叶适人口思想之比较
8
作者 董淮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2-87,94,共7页
苏轼和叶适都生活在处于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第二个高峰的宋代,作者认为,由于两人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观察角度,他们的人口思想不尽完全相同。苏轼不把人口多寡作为衡量国家贫富的标准;叶适则继承了传统的人口愈多国家愈强的观点。文章中... 苏轼和叶适都生活在处于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第二个高峰的宋代,作者认为,由于两人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观察角度,他们的人口思想不尽完全相同。苏轼不把人口多寡作为衡量国家贫富的标准;叶适则继承了传统的人口愈多国家愈强的观点。文章中进一步指出:苏轼的“民本”和叶适的“功利”倾向是导致他们在人口思想上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思想 苏轼 叶适 人口多寡 价值判断 人口分布 人口过密 古代人口发展 北宋 观察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地区历史上傣族和蒲人关系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慧 董淮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9-67,共9页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民族调查材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傣族和蒲人都是在德宏地区居住较久的土著民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交错杂居,来往密切,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的时期。元代以后,由于政治局势变化,引起当地的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傣族成为德...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民族调查材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傣族和蒲人都是在德宏地区居住较久的土著民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交错杂居,来往密切,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近的时期。元代以后,由于政治局势变化,引起当地的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傣族成为德宏地区的统治民族,而蒲人却逐渐衰落,并由坝区向山区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地区 傣族 民族关系 民族调查 民族学 相似之处 土著民族 景颇族 布朗族 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