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硅氮烷的陶瓷化及氮化硅纳米线生长机制研究
1
作者 董法海 朱楠楠 +1 位作者 张丽娟 温广武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为了系统研究了丙烯酸酯改性聚硅氮烷(A-PSZ)的低温热固化行为及高温热解特性,通过40℃~200℃真空热处理结合红外光谱(FT-IR)分析,揭示了丙烯酸酯基团在固化初期(<200℃)通过自由基聚合主导交联反应。200℃时交联度达到97.5%,固化试... 为了系统研究了丙烯酸酯改性聚硅氮烷(A-PSZ)的低温热固化行为及高温热解特性,通过40℃~200℃真空热处理结合红外光谱(FT-IR)分析,揭示了丙烯酸酯基团在固化初期(<200℃)通过自由基聚合主导交联反应。200℃时交联度达到97.5%,固化试样在氮气中1000℃热解后陶瓷产率高达81.7%。研究表明,A-PSZ在1450℃~1500℃热解时,β-Si_(3)N_(4)纳米线的生长(直径100 nm~500 nm)机制为气—固(VS)机制,XRD与TEM结果证实其晶相组成受热解温度调控:1450℃产物以非晶SiCN为主,1500℃时β-SiC、SiO_(2)、α-Si_(3)N_(4)、β-Si_(3)N_(4)晶相共存。研究通过分子设计与工艺优化,为开发兼具高陶瓷产率及Si_(3)N_(4)纳米线的可控制备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氮烷 SiCN陶瓷 陶瓷化 Si_(3)N_(4)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e、Yb掺杂对LiNi_(0.5)Mn_(1.5)O_(4)高电压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海志 孔志浩 +4 位作者 林晓燕 刘鹏东 董法海 王桢 温广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2-1792,共11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出不同稀土元素掺杂的高电压镍锰酸锂(LiNi_(0.5)Mn1.5O_(4))正极材料,探究了不同掺杂比例(物质的量分数0.5%、1%、2%)和不同掺杂稀土元素(La、Ce、Yb)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和...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出不同稀土元素掺杂的高电压镍锰酸锂(LiNi_(0.5)Mn1.5O_(4))正极材料,探究了不同掺杂比例(物质的量分数0.5%、1%、2%)和不同掺杂稀土元素(La、Ce、Yb)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电子顺磁共振和恒电流间歇滴定等技术探究了其影响机理。从X射线衍射图可以看出,稀土掺杂可以抑制LixNi1-xO杂质相的产生;电感耦合等离子谱结果表明,掺杂进入的稀土元素与设计比例基本相符;从拉曼光谱图可以看出,稀土元素可以使样品的有序相增多,其中Ce掺杂样品的有序相最多;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氧空位测试,发现Ce掺杂诱导了样品中有序相比例增加,从而使样品的稳定性提高;经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测试发现,Ce掺杂镍锰酸锂样品的扩散系数比未掺杂样品高了约15倍;在不同掺杂比例上,1%掺杂量时样品性能最佳。在3种最佳掺杂量的稀土元素样品中,Ce掺杂的样品性能最优,首次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133.3mAh·g^(-1),比未掺杂样品放电比容量高且首次效率提高了 18%,在1C下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2%,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锰酸锂 低温燃烧法 有序/无序调控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