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改良小夹板闭合穿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任保亮 刘吉喆 +1 位作者 董汝军 李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3D打印改良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复位闭合穿针联合3D打印改良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夹板固定,试验组采用闭合穿针结合3D打印改良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GW评分、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以及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GW评分、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肿胀消退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穿针结合3D打印改良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更快地缓解肿胀,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 3D打印 改良小夹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第一式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任保亮 董汝军 李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八段锦第一式对颈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八段锦第一式锻炼。记... 目的研究八段锦第一式对颈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试验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八段锦第一式锻炼。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治疗后3、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C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手法治疗配合八段锦第一式功能锻炼长期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手法治疗,能更有效恢复患者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八段锦 颈椎生理曲度 功能锻炼 手法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楠 董汝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1期36-41,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化学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综合数据库BATMAN-TCM分析工具获得活血生骨汤组方的有效药物成分及预测靶点;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化学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综合数据库BATMAN-TCM分析工具获得活血生骨汤组方的有效药物成分及预测靶点;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123568基因芯片,借助R语言分析获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差异表达基因;将获得的关键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完成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完成关键基因的富集分析;通过Auto dock等软件完成组方主要化学有效成分与相关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获取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潜在活性成分及MAPK1、NOTCH1、PTGS2、LRRK2、SNCA、PPP3R1、PPP3CB、KLF4、AIF1、NOTCH2等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活血生骨汤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分化与迁移、细胞对激素的刺激反应等生物学进程调控催产素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参与治疗过程;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关键靶点与相关有效成分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借助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初步揭示了活血生骨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生骨汤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分子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结合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4
作者 李楠 董汝军 郝连升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研究跗骨窦入路、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实际效果,并对治疗策略加以讨论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 目的 研究跗骨窦入路、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实际效果,并对治疗策略加以讨论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聊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组和外侧L形入路组,并给予中医药围手术期干预。记录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2个月、1年的X线检查,以Gissane角、Bohler角及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为指标,随访术后并发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脱访。跗骨窦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失血量均低于外侧L形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切口皮缘坏死,但两组各有1例在术后出现创口皮肤轻微感染,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并发症总发生率无差异。在术后随访时间范围内,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个月,跗骨窦入路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外侧L形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像学检查结果示,末次随访,两组跟骨B?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末次随访,两组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采用规范化的中医药围手术期干预,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无论是跗骨窦入路插入锁定钢板亦或外侧L形入路治疗,均能实现良好的效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短期内跗骨窦入路组的疗效评分优于外侧L形入路组,远期随访评分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入路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