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压混凝土理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毓利 谢和平 赵鹏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7,共4页
本文在分析混凝土单独和循环受压全过程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计及不可逆变形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单独加载工况。
关键词 混凝土 内变量 本构模型 损伤 理想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砼受压全过程声发射特性及其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39
2
作者 董毓利 谢和平 李玉寿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8,共4页
本文根据在MTs815.02型电液伺服岩石与砼力学试验系统上完成的砼受压应力。应变全过程试验及相应声发射检测结果,分析了砼全过程的声发射特性,利用内变量理论建立了砼受压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的损伤因子可由相应声发射特性... 本文根据在MTs815.02型电液伺服岩石与砼力学试验系统上完成的砼受压应力。应变全过程试验及相应声发射检测结果,分析了砼全过程的声发射特性,利用内变量理论建立了砼受压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的损伤因子可由相应声发射特性的损伤能相对比确定。经比较,所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声发射 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毓利 王德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为研究框架组合梁在火灾时的结构行为,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加温试验炉及相关测试装置,对2种不同钢筋混凝土与钢梁连接方式共4根框架组合梁在不同的火灾工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火灾工况包括:组合梁、柱同时受火而节点不受火和只... 为研究框架组合梁在火灾时的结构行为,利用自行研制的火灾加温试验炉及相关测试装置,对2种不同钢筋混凝土与钢梁连接方式共4根框架组合梁在不同的火灾工况下的抗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火灾工况包括:组合梁、柱同时受火而节点不受火和只有组合梁受火而柱、节点不受火2种.试验中量测了各种工况的炉温,H型钢梁的翼缘、腹板及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温度分布和组合梁的挠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钢梁的裸钢部分温度相差很小,而埋入混凝土中的钢的温度比裸钢的低,混凝土板的截面温度差别较大;2种连接方式的组合梁的最大挠度基本相同,破坏形式也很相似,但连接方式2中的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要好于连接方式1.在工程中应对框架柱进行防火保护,而框架组合梁可适当放宽要求,对跨度不大的工程可优先使用连接方式2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火灾试验 变形性能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董毓利 张洪源 钟超英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37,共3页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混凝土剪切试件对混凝土剪切强度、剪切应力一应变曲线进行了研究,为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力学模型.
关键词 应力-应变曲线 剪切模量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异形板的极限均布荷载 被引量:7
5
作者 董毓利 王清安 范维澄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3-55,共3页
本文基于塑性铰线理论确定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板的破坏机构,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火灾时板内的温度场,根据高温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塑性铰线截面的弯矩及灾后极限均布荷载进行了分析,为钢筋混凝土板火灾后的评估和维修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火灾 钢筋混凝土 异形板 极限均布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变形和分解原理求混凝土板的受拉薄膜效应 被引量:17
6
作者 董毓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0-1187,共8页
利用变形梯度直和分解,提出了基于能量原理计算钢筋混凝土板大变形时极限承载力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薄膜效应影响并与传统塑性铰线理论相统一,既适用于矩形板和方形板,也适用于各向同性配筋和各向异性配筋的板,认为薄膜效应主要是由于塑... 利用变形梯度直和分解,提出了基于能量原理计算钢筋混凝土板大变形时极限承载力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薄膜效应影响并与传统塑性铰线理论相统一,既适用于矩形板和方形板,也适用于各向同性配筋和各向异性配筋的板,认为薄膜效应主要是由于塑性铰线处钢筋的伸长耗能造成的,该方法还可以解释同样挠度下方形板比矩形板早破坏和同样配筋时在矩形板短跨方向钢筋断裂的试验现象.计算结果与试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效应 钢筋伸长 塑性铰线 混凝土板 变形和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砼受压损伤的分形描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董毓利 谢和平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0-33,共4页
本文采用分形几何描述方法,量化地分析了受压砼内部微裂缝的分形维数变化情况,并给出了损伤变量ω与分数维D间的关系。
关键词 微裂缝 损伤 分形维数 钢筋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董毓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4-23,共10页
提出了2种能考虑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板薄膜效应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塑性铰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平衡法和虚功法对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 提出了2种能考虑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板薄膜效应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在塑性铰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平衡法和虚功法对火灾时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配筋的方形板和矩形板;采用该方法可以解释相同条件下方形板和矩形板产生的破坏挠度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板 板块平衡法 虚功法 极限承载力 塑性铰线 高温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砼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毓利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1-19,共9页
回顾了描述砼的各种现有本构模型,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评述,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可递热力学的新型的本构模型.
关键词 混凝土 本构模型 不可递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砼双向受压损伤的研究
10
作者 董毓利 潘景龙 樊承谋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0-27,共8页
根据损伤力学知识,定义了一种既能反映钢纤维砼损伤,又便于试验测定的损伤变量,然后利用自制设备对钢纤维砼双向受压损伤进行了测定,经与强度试验结果比较,说明定义是合理的。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双向受压 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强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土木水利等工程中的应用和经济意义 被引量:28
11
作者 俞茂宏 Oda Y +12 位作者 盛谦 沈俊 顾金才 李小春 李庆斌 周小平 蒋锁红 张永兴 董毓利 刘继明 景宏君 Yoshimine M 徐栓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4-41,共18页
统一强度理论是在中国本土原创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的系统新理论。它从连续统力学最基本的单元体力学模型开始,到数学建模方法,理论公式的表述,以及一系列新的理论公式都不同于以往的各种理论。它将以往各种适合于... 统一强度理论是在中国本土原创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于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的系统新理论。它从连续统力学最基本的单元体力学模型开始,到数学建模方法,理论公式的表述,以及一系列新的理论公式都不同于以往的各种理论。它将以往各种适合于某一类材料的单一强度理论推进为可以适合于多种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它不仅自己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而且将很多著名的理论包容其中,形成了范围更宽广、功能更强大的理论体系。由于它具有一个统一的力学模型,清晰的物理意义,简单的线性数学表述式,能反映材料的基本特性,即SD效应(不同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静水应力效应、正应力效应、中间主应力效应和中间主剪应力效应,以及结构强度分析的破坏准则效应,并且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相吻合,能容易地适合许多新情况;此外,统一强度理论既容易用来取得解析解,也容易用于计算机程序取得数值解。统一强度理论已被推广应用于很多领域。在连续介质和工程应用的框架下对统一强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经济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强度理论 经济意义 应力效应 水利 结构强度分析 力学模型 理论公式 连续统力学 计算机程序 材料强度 建模方法 理论体系 物理意义 数学表述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sD效应 破坏准则 实验数据 推广应用 土木工程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混凝土受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谢和平 董毓利 李世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可逆应变影响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只要计及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损伤 弹塑性 本构模型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损伤定义中的“弹性模量法”探讨 被引量:71
13
作者 谢和平 鞠杨 董毓利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从应变等效性假说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基于该假说的损伤定义方法“弹性模量法”中的受损材料弹性模量的物理概念,指出了“弹性模量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
关键词 损伤 弹性模量 卸载刚度 弹性材料 弹塑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中柱刚节点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隋炳强 董毓利 +1 位作者 王卫永 王彦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1-655,共5页
对栓焊和全焊4个中节点足尺试件进行了抗火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火灾试验采用恒载升温的模式,让节点单独受火,主要对节点的耐火时间、临界温度和极限转角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刚性节点耐火时间较短,一般能持续20min左右;柱腹板设加劲... 对栓焊和全焊4个中节点足尺试件进行了抗火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火灾试验采用恒载升温的模式,让节点单独受火,主要对节点的耐火时间、临界温度和极限转角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刚性节点耐火时间较短,一般能持续20min左右;柱腹板设加劲肋可明显提高节点临界温度和极限转角;全焊节点抗火临界温度略高于栓焊节点,二者破坏时的极限转角相差不大.用有限元软件ANSYS8.0对刚性连接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和试验基本一致.最后,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对节点的抗火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试验 钢结构 刚性节点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伸端板节点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卫永 董毓利 李国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25-2128,共4页
为得到外伸端板节点的抗火性能,使用火灾试验炉对4个足尺H型钢外伸端板节点进行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柱的翼缘屈曲和端板弯曲变形是引起节点破坏的主要因素,加劲肋可以提高节点的临界温度60℃左右.此外,端板厚度对节点抗火性能... 为得到外伸端板节点的抗火性能,使用火灾试验炉对4个足尺H型钢外伸端板节点进行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柱的翼缘屈曲和端板弯曲变形是引起节点破坏的主要因素,加劲肋可以提高节点的临界温度60℃左右.此外,端板厚度对节点抗火性能有明显影响.并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试件进行火灾反应分析,得出节点的温度分布和节点转角-温度关系.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取得了较好的一致,验证了用有限元进行火灾反应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伸端板 节点 抗火 有限元分析 转角-温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钢梁(端板连接)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晓东 董毓利 丛术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8-981,共4页
为研究钢结构抗火性能,对4根端板连接H型钢梁进行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全部火灾试验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上进行,采用足尺试验形式,考虑跨度、荷载大小两个主要因素.钢梁跨度分别为4 200,3 600 mm,荷载比率分别为0.48,0.78.得出钢梁的... 为研究钢结构抗火性能,对4根端板连接H型钢梁进行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全部火灾试验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上进行,采用足尺试验形式,考虑跨度、荷载大小两个主要因素.钢梁跨度分别为4 200,3 600 mm,荷载比率分别为0.48,0.78.得出钢梁的温度场分布、变形情况及端板连接、轴向约束对钢梁的影响.结果表明:H型钢梁在火灾作用下发生局部屈曲和弯扭屈曲现象;端板连接、轴向约束对H型钢梁的火灾行为影响明显;钢梁进入大变形阶段后,轴向约束压力变为轴向约束拉力,轴向拉力有阻止钢梁自身进一步变形的作用,即发生了悬链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H型 钢梁 温度场 变形 端板连接 轴向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三跨连续板受火后的破坏形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礼刚 董毓利 李晓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58-1360,1371,共4页
通过对六块三跨连续板进行的恒载下受火试验研究 ,分析了板在不同受火工况下的破坏特征、机制及内力重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在火灾下结构的破坏特征与常温不同 。
关键词 连续板 破坏形态 内力重分布 破坏特征 火灾 RC 恒载 常温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爆裂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肖建庄 刘良林 +2 位作者 董毓利 骆发江 高皖扬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共15页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广泛性和遭遇火灾的危害性,对国内外关于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或火灾下发生爆裂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高性能混凝土爆裂研究的梳理工作围绕爆裂机理、爆裂影响因素、爆裂抑制3个方面来展开。结果表明:当前爆裂机理...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广泛性和遭遇火灾的危害性,对国内外关于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或火灾下发生爆裂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高性能混凝土爆裂研究的梳理工作围绕爆裂机理、爆裂影响因素、爆裂抑制3个方面来展开。结果表明:当前爆裂机理学说还不能全面揭示高性能混凝土爆裂发生的原因,但是存在的共同点是蒸汽压力和热应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相互作用;高性能混凝土爆裂的影响因素众多,有必要对基本因素的孔压力计算方法开展进一步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爆裂的预防措施众多且有效,单掺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的掺量可参照相关表达式进行预测,二者混杂时掺量间的关系还未见报道,经过综合对比分析,推荐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针对新建、既有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以及超高性能混凝土,建议开展爆裂设计,从源头上实现爆裂抑制;对于掺入外加物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还需要进行火灾中与火灾后的力学性能研究,而对于采取外涂或外贴方式抑制爆裂的结构则需要进行拆装施工工艺与规范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爆裂机理 影响因素 爆裂抑制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时高强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6
19
作者 胡海涛 董毓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7,共4页
通过对高强混凝土 (C60 ,C80 )高温时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得出了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并与普通强度混凝土 (C3 0 )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高温 高强混凝土 强度 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跨组合梁火灾变形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吕俊利 董毓利 杨志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0,共5页
为研究整体结构中组合梁在火灾中的的变形性能,采用试验方法对2个组合梁进行研究,考虑组合梁在整体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2种工况.试验中量测了炉温、组合梁沿截面高度不同测点的温度、组合梁的竖向变形.结果表明:在火灾试验过程中,组合... 为研究整体结构中组合梁在火灾中的的变形性能,采用试验方法对2个组合梁进行研究,考虑组合梁在整体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2种工况.试验中量测了炉温、组合梁沿截面高度不同测点的温度、组合梁的竖向变形.结果表明:在火灾试验过程中,组合梁同一截面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度应力,而相邻构件的约束使得组合梁不能自由变形,以致组合梁的竖向变形在升温阶段就开始恢复,最后产生向上的变形;组合梁在整体结构中所处位置不同,其火灾变形性能也不同.整体结构中裸露的组合梁表现出很好的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框架楼 组合梁 试验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