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西金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洋 巩合德 +3 位作者 董李勤 杨大新 程希平 殷雅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0,共7页
2015年8月对广西金秀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参数监测,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EI)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金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I=76.19,等级为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发展生态... 2015年8月对广西金秀进行实地考察和相关参数监测,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EI)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金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I=76.19,等级为良,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养生旅游;25个评价指标中影响程度在0.04以上的有13个,说明广西金秀地区环境状况处于较好水平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合理,绿化率较高;得分较低的是水土流失率(56.00)和荒漠化面积比重(40.00),介于达标值边缘的有城镇污水处理率(62.66)、生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1.33)、风寒指数年平均值(62.46),说明城市应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力度,增强城市污水和生态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质量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楠 韩金锋 +4 位作者 阳维宗 马骁 王耠熠 张昆 董李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R/S分析方法,研究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若尔盖高原87.45%的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改善状态,其中64.70%的区域呈明显改善状态,2... 基于2000—2019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R/S分析方法,研究若尔盖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若尔盖高原87.45%的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呈改善状态,其中64.70%的区域呈明显改善状态,22.75%的区域呈轻度改善状态。植被生长季NDVI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6 5,整体上若尔盖高原2000—2019年植被生长季NDVI呈中等波动变化状态,中等变化状态等级所占比例最大为33.70%,其次为较低波动变化等级比例,为33.14%。植被生长季NDV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437 2,整体上呈弱反持续状态,弱反持续比例为77.43%,弱持续比例为2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若尔盖高原 植被 生长季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森林城市时空格局与区域发展协同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妍方 杨畅宇 +1 位作者 董李勤 程静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抓手,研究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协同发展,可为绿色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历程,结合“胡焕庸线”进行空间格局和演进态势分析,同时将2019年...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有效抓手,研究其时空格局与区域协同发展,可为绿色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历程,结合“胡焕庸线”进行空间格局和演进态势分析,同时将2019年森林城市数量分别与2019年的经济发展和2018年绿色发展进行矩阵分析。结果显示:(1)国家森林城市在空间格局上,与“胡焕庸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现分布不均的特点。(2)在发展演化上,东部地区数量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森林城市较多且绿色经济发展较为明显的省份数量占32.3%,总体来说,GDP越高,森林城市数量越多,森林城市数量与经济绿色发展空间分化明显,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递减的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战略是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力保障,在未来的森林城市建设中将进一步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 空间格局 布局演化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级尺度下的云南省绿地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静 继兴 +1 位作者 董李勤 程希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通过ESDA-GIS分析2008—2018年云南省地级区域人均公园绿地的变化格局,探究其绿地建设水平和结构变化,并借助离差系数来衡量绿地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08—2018年云南省的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 通过ESDA-GIS分析2008—2018年云南省地级区域人均公园绿地的变化格局,探究其绿地建设水平和结构变化,并借助离差系数来衡量绿地建设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08—2018年云南省的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形成集约发展态势;绿地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速的同步化程度较低,各州市的绿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西南、西北地区的协调度较高,而滇中地区的协调度则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空间格局 地级尺度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ESDA-GIS分析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1967—2014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甄硕 索朗夺尔基 +2 位作者 董李勤 姚鹏举 郑茹敏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3,共6页
以1967—2014年若尔盖高原3个气象台站(若尔盖站、红原站、玛曲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全年及四季若尔盖高原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结合Mann-Kendall方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 以1967—2014年若尔盖高原3个气象台站(若尔盖站、红原站、玛曲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全年及四季若尔盖高原气候因子变化趋势,结合Mann-Kendall方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蒸发量也呈增大趋势,整体气候继续朝暖干化方向发展。若尔盖高原气温各季节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以冬季上升幅度最大;降水量除秋季呈明显减少趋势外,其他季节呈略增加趋势,但降水整体趋势为减少;各季节蒸发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季蒸发量上升趋势最大。若尔盖高原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从此后上升趋势明显;高原降水分别在1975年和1985年发生了2次突变,第2次突变后降水增加趋势变慢并在1991年后开始减少;蒸发量在1994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若尔盖高原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阳维宗 董李勤 +2 位作者 张昆 马骁 李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4-180,共7页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当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湿地植物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土壤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境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当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湿地植物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土壤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境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需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预测及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适应性管理策略。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及亟需重点探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需水 湿地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若尔盖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耠熠 张聪 +2 位作者 赵丽 董李勤 张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61,共10页
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IS–NPP数据和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植被多年平均NPP为366.55 gC/(m^(2)·a),呈东高... 基于2000—2019年逐年MODIS–NPP数据和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植被多年平均NPP为366.55 gC/(m^(2)·a),呈东高西低的态势;2000—2019年植被平均NPP总体上以1.66 gC/(m^(2)·a)的增加速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整个高原面积的95.75%。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植被多年平均NPP存在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年际增长速率也有所不同,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若尔盖高原植被NPP与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降水量并不是影响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主导气候因子;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气温是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还发现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变化的影响不同,年均最高温对若尔盖高原植被NPP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若尔盖高原 时空动态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禁牧对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熊银洪 韩金锋 +4 位作者 熊好琴 赵丽 刘宏强 董李勤 张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评估围封禁牧与冬春放牧措施在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生态保护效益,对其围封禁牧7 a后的华扁穗草群落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等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显示:(1)围封禁牧显著增加华扁穗草群落的植株高度、凋落物量(P<0.01)... 为评估围封禁牧与冬春放牧措施在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生态保护效益,对其围封禁牧7 a后的华扁穗草群落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等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显示:(1)围封禁牧显著增加华扁穗草群落的植株高度、凋落物量(P<0.01),显著降低植株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P<0.05);(2)围封禁牧样地的物种数下降5种,多数多年生杂类草退出群落,物种间正负关联比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3)植株高度与凋落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物种丰富度显著负相关(P<0.05),而物种丰富度与凋落物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围封禁牧降低了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植被生产力,冬春放牧可以有效地维持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稳定性;围封禁牧引起的凋落物过量累积是高寒沼泽化草甸物种减少和群落稳定性降低的显著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围封禁牧政策在不同类型湿地保护管理实践中合理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围封禁牧 群落结构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木里薹草叶片气孔和解剖性状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9
作者 申金阳 陈天松 +1 位作者 董李勤 张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3,共8页
以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为研究区域(对象),采用开顶式装置模拟大气增温方法,探究木里薹草叶片气孔和解剖性状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果显示:(1)增温后,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长宽比显著减少11.29%;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的面积显著增加了7.38%;... 以若尔盖高寒草本沼泽为研究区域(对象),采用开顶式装置模拟大气增温方法,探究木里薹草叶片气孔和解剖性状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果显示:(1)增温后,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长宽比显著减少11.29%;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的面积显著增加了7.38%;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各显著减少了32.46%、15.89%;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下降了32.41%;维管束面积显著下降了33.55%,导管面积显著下降了39.91%,叶片厚度显著增加了34.52%。(2)下表皮的孔隙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气孔宽度与各温度变量均为显著正相关,表皮气孔长宽比、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导管面积都与各温度变量呈现显著负相关。(3)各温度变量中,夜间平均温度对下表皮孔隙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日间平均温度对上表皮的气孔宽度、叶片厚度、上表皮的气孔长宽比、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和导管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显著影响木里薹草的叶片气孔和解剖形态特征,体现了若尔盖高寒高原湿地植物叶片形态对气候变暖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气孔性状 叶解剖性状 增温 沼泽 木里薹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