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栀子与水栀子比较分析
1
作者 侯子雨 孙乐 +4 位作者 曾铁鑫 黄佳丽 许利嘉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4期718-728,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比较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及作用机制,全面探讨水栀子的药用潜力。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ADME平台筛选栀子与水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结合STRING数据库预测其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比较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及作用机制,全面探讨水栀子的药用潜力。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ADME平台筛选栀子与水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结合STRING数据库预测其靶点,并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探讨其在治疗黄疸病和肝炎中的潜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分析对比主要成分与相关靶标的结合情况。以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制备炎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苷、西红花苷Ⅱ和藏红花酸,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产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水平,评估其抗炎效果。结果:在治疗黄疸病和肝炎方面,栀子与水栀子展现了多个共同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出较高相似性,并均指向炎症相关通路。通过毒性预测、分子对接筛选出栀子与水栀子共有的5个化合物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苷、西红花苷Ⅱ和藏红花酸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表现出显著的促增殖效应,并对炎症因子NO、TNF-α、IL-6和IL-1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比较分析发现,栀子与水栀子在治疗黄疸病和肝炎方面具有相似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其中,共有成分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苷、西红花苷Ⅱ和藏红花酸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为水栀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水栀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佳丽 王彦峰 +2 位作者 侯子雨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7期1265-1273,共9页
知识图谱技术在从关系的角度发掘实体与实体间关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知识的高度复杂性和内在强关联性的特点使知识图谱技术更适合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在模式层构建、实体命名和识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深度... 知识图谱技术在从关系的角度发掘实体与实体间关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知识的高度复杂性和内在强关联性的特点使知识图谱技术更适合应用于中医药学研究。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在模式层构建、实体命名和识别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深度学习、Python编程、链路预测、预训练模型等技术被引入到知识图谱中,进一步提高了知识图谱的可靠性和构建效率。回顾了中医药知识图谱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概念、构建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及不足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科学知识图谱 中医药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芍前列腺炎胶囊乙醇提取最佳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政起 赵海婷 +2 位作者 王韫哲 崔佳音 仲崇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7期100-102,105,共4页
目的确定蒲芍前列腺炎胶囊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和芍药苷提得量为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以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0 h,每次加醇... 目的确定蒲芍前列腺炎胶囊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和芍药苷提得量为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4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以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0 h,每次加醇量分别为6倍为提取条件时,所得丹参酮ⅡA和芍药苷最高,此为蒲芍前列腺炎胶囊的乙醇提取最佳工艺。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实验表明结果稳定,指标性成分含量高,可以用于投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芍前列腺炎胶囊 丹参酮ⅡA 芍药苷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及三七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董政起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对三七及三七叶所含皂苷类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者所含皂苷类有效成分的类型进行了综合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者人参皂苷Rb1含量亦进行了比较。结果:三七叶所含皂苷类成分以人参二醇... 目的:对三七及三七叶所含皂苷类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者所含皂苷类有效成分的类型进行了综合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二者人参皂苷Rb1含量亦进行了比较。结果:三七叶所含皂苷类成分以人参二醇型为主,而三七所含皂苷类成分则是两种类型(人参二醇型与人参三醇型)兼顾,且三七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明显高于三七叶。结论:三七叶在某些方面可作为三七的替代品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三七叶 皂苷类成分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达玛烷型皂苷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元元 付宇 +3 位作者 李楠楠 高尧春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9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为模型进行双向转运实验,通过研究时间、给药浓度、P-gp抑制剂对模型药物转运的影响,确定其BCS分类及初步吸收机制。结果:人参皂苷Rb_1、Rg_1为高溶解性药物,三七皂苷R_1为低溶解性药物。Star Drop模型预测溶解性与P-gp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三种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均小于14.96×10~(-6)cm·s^(^(-1)),为低渗透性药物,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_(app(BL-AP)/(AP-BL))均小于1.5。维拉帕米能降低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速率,对人参皂苷Rb_1无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b_1和Rg_1为BCSⅢ类药物,三七皂苷R_1为BCSⅣ类药物。三种药物均以被动转运为主,且转运不受P-gp调控,同时维拉帕米对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G1 三七皂苷R1 生物药剂学分类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StarDr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A的BCS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楠楠 劳元圣 +5 位作者 高尧春 李楠 张梦雪 黎迎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指导原则中的D0值和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水中溶解度进行判断。渗透性采用体外细胞模型和人工渗透膜(PAMPA)模型,根据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有效渗透率(Pe)的大小进行判断。结果:MOE预测结果显示银杏内酯A为难溶性药物;Discovery Studio预测结果表明银杏内酯A水溶性好,肠道吸收性质非常差;StarDrop预测银杏内酯A的溶解性为微溶,药物吸收率>30%,不受P-糖蛋白(P-gp)调控。选取pH 1.2、4.0、6.8磷酸缓冲液及水中银杏内酯A的D0值均大于1,可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6×10^-3 g·mL^-1,为极微溶性药物。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AP→BL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8.04×10^-6~13.99×10^-6 cm·s^-1,在BL→AP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11.79×10^-6~12.95×10^-6 cm·s^-1,因此可判断银杏内酯A为低渗透性药物。在PAMPA模型中,其Pe为0.089×10^-6~0.098×10^-6 cm·s^-1,可以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在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的转运中,银杏内酯A的外排系数(ER)为1.11、0.62、0.89,均小于等于1.5。随着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加入,银杏内酯A的转运速率无显著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的转运不受P-gp的调控,以被动转运为主。结论:银杏内酯A为BCSⅣ类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A 溶解性 渗透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盐酸小檗碱肠道微环境调控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晨阳 黎迎 +3 位作者 邹佩志 郑婷婷 张运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0期1893-1901,共9页
目的: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盐酸小檗碱(BBR)合用时是否会对其肠道微环境调控效应产生影响。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HPMC(400 mg·kg^(-1))组、BBR(150 mg·kg^(-1))组、HPMC与BBR物理混合(H+B,400 mg... 目的:探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盐酸小檗碱(BBR)合用时是否会对其肠道微环境调控效应产生影响。方法:选用C57BL/6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HPMC(400 mg·kg^(-1))组、BBR(150 mg·kg^(-1))组、HPMC与BBR物理混合(H+B,400 mg·kg^(-1)+150 mg·kg^(-1))组,进行连续3周灌胃干预。取小鼠远端结肠,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BR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菌群组成显著改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及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HPMC与BBR物理混合给药后能够进一步促进BBR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降低趋势,增强其抑菌效果;在Beta多样性方面,H+B组与BBR组的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差异,同时显著增强了BBR富集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艾克曼菌属的作用。结论:HPMC与BBR物理混合后可正向促进BBR的菌群调节作用,推测原因为其高黏性能够增强小檗碱在肠道上的黏附,从而使小檗碱与肠道菌群充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盐酸小檗碱 肠道菌群 肠道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药物BCS分类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心蕊 董政起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4期92-,共1页
BCS分类是一种分类系统,其主要应用在药物分类中,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药物溶解性以及渗透性。目前这种分类方法不同管理当局对其的看法不一,不同的国家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尤其如何对溶解性以及渗透性的程度进行判定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所... BCS分类是一种分类系统,其主要应用在药物分类中,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药物溶解性以及渗透性。目前这种分类方法不同管理当局对其的看法不一,不同的国家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尤其如何对溶解性以及渗透性的程度进行判定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所以BCS分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通过对黄酮类药物BCS分类进行了概述,进而对黄酮类药物BCS分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希望为药物分类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药物 BCS分类 溶解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胡菜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政起 李琳琳 +2 位作者 徐珍 张英华 王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353-355,共3页
研究证明,泥胡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约50多种化合物,主要有黄酮类、木脂素类和倍半萜内酯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甾醇类、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活性、抗炎、抗菌、抗酷氨酸酶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 泥胡菜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药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